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
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看,晓雪诗歌对白族神话传说的取材都是创造性的,本质上可以视为诗人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诗的自觉与民族的自觉,是对白族历史文化在文学中的追溯.晓雪将白族神话传说入诗,是对古老原始思维方式的怀旧与追忆,具有文化寻根的意义,不仅与白族的自然风物、婚姻爱情、宗教信仰等与古老精神传统联系,是诗人童年耳濡目染民间文化的经验和美好回忆,又是白族得以发出自身声音的媒介,也表明了白族文化在当今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有力绵延. 相似文献
2.
李东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2):56-60
本文从白族丧葬习俗、文字的兴起、起名习俗的变化以及神话传说的演变四个方面,讨论了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与白族文化的关系,对白族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因素进行了剖析,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白族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5-52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是中国现存少有的佛教法舞科仪之一,它作为佛教与大理白族传统民间歌舞相交叉的边缘艺术类型,既是佛教仪轨与传统民间歌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宝贵乐舞文化遗产。研究大理白族佛教法舞不仅是对佛教艺术的直白记录,更是对佛教法舞所昭示的宗教意义、文化表征以及在佛教传播与艺术发展规律下的佛教在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的生存张力的探索。大理白族佛教的生存张力,是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本土化变迁的内在力量与外在环境共同促使下生成的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大理白族佛教乐舞艺术呈现出不同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佛教艺术形式的重要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侯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40多年前 ,石钟健先生对白族历史上的白文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近 2 0年来 ,又有不少学者对白文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搜集到的新材料和对云南地方史志、云南佛教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明确定义白族白文的基础上 ,对白文的著作分类、特点、历史源流、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与石钟健等先生不尽相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胡可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6-120
全球性生态危机,极大地影响人们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造成生态危机甚嚣尘上大抵有四股思潮:忘却存在家园的"发展至上主义";迷失生命价值的"消费享乐主义";工具理性膨胀的"唯科学主义";僭越天人关系的"人类中心主义"。虽然佛教主要是作为一种调节世道人心的人间宗教,但其并不缺少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智慧。事实上佛教"净土论"可以对"发展至上主义"进行纠偏,使得发展朝着建设美好家园方向前进;"佛性论"可以对治"唯科学主义"对世界的祛魅;"解脱论"可以对"消费享乐主义"进行有效遏制,让人们明白生命真正价值之所在;"缘起论"有助于扭转"人类中心主义"的僭越,让人与自然关系处于调适状态。在现代性视域下,汲取佛教生态智慧有利于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汉传佛教在甘南传播历史悠久,是甘南多元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南汉传佛教深受当地藏传佛教的影响,吸收借鉴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因素,并得到当地藏族民众和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支持;同时,甘南汉传佛教的发展,也得到了内地佛教界的支持与帮助,是汉藏佛教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甘南宗教和谐、民族团结和地方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在前网络时代,佛教组织束困于总体性社会结构,其弘法利生受到全能型权力的严重制约。但网络的兴起,给佛教弘法带来革命性影响,赋予了佛教前所未有的传播张力,同时也为佛教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平台。佛教组织要借助网络弘法,就需要从现实出发,以圆融开放的态度做出调整,提升佛教组织的专业化,实现管理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田怀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1):59-63
文章通过大量调查材料 ,论述了白族宗教三字名产生的原因和文化内涵 ,从姓名学上揭示了宋、元、明时期白族对佛教的信仰和当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9.
10.
佛教缘起论的理论主题是存在论。与西方哲学存在论相比较,佛教缘起论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特征。佛教缘起论的存在论内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界缘起、存在的缘起性、缘起整体性三个方面。生存境界缘起是佛教缘起论的主体,它从主体自身的价值立场、认识思维方式探讨人生痛苦的根源、形成过程和解脱方式;佛教缘起性空思想则揭示了存在的缘起性,它从存在的关系性、过程性、整体性和无限性消解存在的实体性观念;缘起整体性是中国佛教对缘起论的发展,它将超越境域与现象世界本身的存在统一起来,将现象世界看作由无限事物相互关联、相互涵摄、相互映照构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高艳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81-83
月亮别称约有一百多种,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也有398篇,本文通过分类解读月亮别称的内涵,反映出月亮别称就是古代神话传说的折射和回响,是月神话活的形式,是月神话活下来的真正的实体。 相似文献
12.
华锐.东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110-114
华锐藏区神话传说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其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独具地方特色。研究该地区的神话传说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华锐藏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族档案史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子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白族档案史料是以白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秦至西汉、东汉至唐初、南诏国和大理国、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 ,主要包括碑刻、经卷、画卷、家谱、族谱、民俗、名人档案等类别 ,各类档案的形式、内容、价值等 ,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红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2-47
生命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生命存在的态度和看法。在宏观宇宙的大背景下,从生命存在与进程的视角可将生命分为自然层次、精神层次、价值层次、智慧层次四个层次。佛教认为获得人身不易,应该珍爱生命,重视保护自然生命和丰富精神生命,提倡净化价值生命,提升智慧生命。佛教提倡超越生命的现有层次,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提升心灵层次,尽量使人生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最佳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汉传佛教绘画与佛教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佛教在中国汉地的发展和传播 ,汉传佛教绘画逐渐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其劝化世道人心 ,崇德兴仁的特征十分显著。同时 ,丰富多彩的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戴楚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5):41-44
自南宋末年,云南大理“民家人”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等始迁祖迁到湖南澧水流域以来,其后裔保留了显著的白族特征。 相似文献
18.
董红玲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1):108-110
哈萨克族早期的神话与宗教关系密切,它将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等包容在优美神奇的神话传说中,构成情调各异的民俗画和风景画,呈现出在特定历史、宗教背景下的文化形态,从中渗透出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哈萨克族的原始宗教信仰,都与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有关,反映出哈萨克先民强烈的部落意识,在本质上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草原文化特征,对现代哈萨克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海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150-153
从新兴研究领域--死亡学视角出发,历史与现实结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佛教死亡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指出佛教是中国思想中死亡理论最丰富的学说,为世界现有各大哲学流派和宗教派别中惟一能与现代死亡学全方位接轨的理论体系;佛教死亡观是对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死亡观的承接和拓展;佛教死亡观由知识体系和超越体系两部分构成;佛教死亡观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也必然体现了中国佛教的精神。中国的佛教造像是在中国传统信仰基础上的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摄,是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也是折射中国佛教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这一特定艺术折射出中国佛教的主要精神,即圆融无碍的精神、宗法伦理的精神、男女同尊的精神和天人合一的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