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群的适度规模,建立在个体城市适度规模基础上。一个时期某一城市的适度规模应把握稳定性原则、等级原则、人均公用事业费用最小化原则和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原则。本文根据美国学者齐夫提出的“等级顺序计算法”,测算出目前浙中城市群各城市适度规模。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都还存在扩容余地,对此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扩容对策。  相似文献   

2.
浙中城市群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将向成熟与一体的高级阶段演进。日益广泛的区际经济合作,良好的宏观形势,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浓厚的文化积淀等,都给浙中城市群带来后劲和机遇。但也存在着能源瓶颈,非农用地供给不足等阻力与挑战。将浙中城市群做大、做特、做强,应努力打造城市的实力系统,构建城市潜力系统,增强城市能力系统,提升城市活力系统,精心培育城市魅力系统。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国内旅游消费行为有了巨大的改变,旅游需求更加复杂、特殊、具有个性化,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趋向多样化,旅游产业集聚的现象普遍出现.文章以浙江中部两区、四市、三县为例,分析了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概况,指出浙中地区要以"群"的合力提升旅游规模,凝聚旅游发展的力量,并借鉴国外旅游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对浙中旅游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空间架构及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公共选择学派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引,从外部视角出发,沿着“区位因素—赋能结构—环境规制收益结构—环境规制选择互动均衡”的分析范式,对流域和边界区位因素向流域城市群环境规制选择的赋能结构、对流域城市群环境规制互动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位因素对流域城市群的环境规制互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无论是流域还是边界区位因素均加剧了其向低水平同质竞争均衡退化的风险,但不同区位因素对区域环境规制互动升级的干扰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流域因素主要借助其复杂的赋能结构来引导上游地区采取低水平环境规制策略,并凭借其对低水平环境规制的优先选择权迫使下游地区采取跟随性的环境规制方案,最终诱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环境规制互动退化为低水平同质竞争均衡;与此相对,边界区位因素则通过其单一的赋能内容和非均衡的赋能范围来改善边界地区采取低水平环境规制策略的政治激励,提高边界城市实施低水平环境规制的政治政绩,刺激边界地区采取低水平环境规制策略,最终使得边界地区的环境规制互动陷入低水平竞争均衡的陷阱。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互动升级的障碍有二:一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  相似文献   

5.
吴迪  陈洁  金彦 《理论界》2010,(10):53-54
本文以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管理创新为切入点,研究了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与整合关系,两者在互动与整合中共同发展。在分析辽宁省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中城市群"作为浙江省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在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义乌凭借小商品市场的先发优势,逐步成为"浙中城市群"的集聚核心和经济增长极.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明确义乌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定位,并对其区域经济功能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孙天厌  孙矩 《东岳论丛》2005,26(4):164-167
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和高等教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城市化率越高,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越高,反过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又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山东半岛城市化及高等教育进程反映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从滞后到同步发展的过程。要加快城市进化程,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产业现状,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产业整合可采用连接式、共享式、点面式、网络式等产业整合模式.为加快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产业整合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应集聚产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关联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产业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硬件,高等教育发展能够促进科技进步、人才增值、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教育公平。广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互相促进,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广西高等教育需要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并应从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层次、区域布局等方面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39-43
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经济利益依存关系的存在,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的前提。城市群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其特有的优势条件使它更有利于满足产业融合产生和实现的基本要件,并最有可能率先取得实现和突破。研究表明,产业价值链模块化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构成城市群产业融合的核心内容;而不断增强地区经济利益依存强度,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努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区域性产业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等,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周志丹 《浙江社会科学》2012,(2):34-38,57,156
本文从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价值链与产业链上融合、区域内的融合以及信息服务业带动提升制造业,制造业支持促进信息服务业等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融合互动的机理,并提出了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包括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浙江产业结构升级迟缓,使得浙江在长三角中的地位出现下降的趋势。基于浙江同上海、江苏的竞合关系,我们将“十二五”期间浙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定位于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为纲,策应上海、联合江苏,共同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航运及金融中心,形成亚太门户城市群的金南翼。并据此提出了加快体制一体化、促进社会一体化和推进空间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借力发展、借机发展、借势发展、借题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举足轻重。如果只重视“城”和“市”的发展,忽略“镇”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只能是概念中的“经济圈”。从中原城市群中的“城市”与“城镇”的关系出发,论述大力推进小城镇发展对于中原城市群建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原城市群中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探求持续推进其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战略空间这一国际地缘政治的概念衍生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动态过程研究中,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空间问题。研究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分析框架,把战略空间定义为和集聚中心相对应的一个空间概念;继而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的分析,讨论了战略空间的属性及其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空间的判断原则和选择标准;最后以浙江经济发展为例,具体分析了特定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战略空间的选择问题,突出并验证了战略空间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增长集群不同种类的发展,从集群角度看,重点放在本地的互动和创新方面,并且证明是有益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跨越了传统经济部门和创新的范围.为了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集群的不同类别,本文构建了一个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从空间经济条件、集群的特定条件及集群的组织能力三大要素出发,在城市范围内对集群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详细阐述了三大要素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城市融合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发现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文献主要有社会认同、社会比较、社会角色、文化适应四种视角,进一步探讨四种视角的优缺点,并引入社会空间视角。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的厄莎信仰和基督教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厄莎信仰是拉祜族最具生命力的人文系统,是拉祜族得以生存繁衍的精神动力和社会机制。当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进入拉祜族社会时,厄莎信仰成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基督教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基督教在拉祜族地区的本土化。基督教的现代理念和手段,有利于拉祜族社区的生产技术、教育卫生、生活观念等的提升,并在厄莎和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共构了一种拉祜族传统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我国也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鉴于此,本文从科技资源总量、知识创造能力、企业科技投入、科技资源分布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在我国发展小城镇政策以及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作为城镇化发展依托的小镇在农业、工业尤其是在当前现代服务业社会中的价值与功能,并分析海南小城镇在现代服务业中发展的机遇、挑战以及发展现状,研究在现代服务业兴起的今天,海南小城镇如何借助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发展特色旅游小镇,海南用现代服务业引领旅游小镇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原地区位居"天下之中",因地貌因素的作用在微观地理空间结构方面所形成的"十"字形结构.对历史时期中原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所有的中心城市中,除了两汉时期的宛以外,其他全部分布在中原地区的空间结构纵线与结构横线上,并且距离两者的交点不远.这是因为两条结构线的交点及其附近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优势.而且与历史时期中原地区水运网络的中枢点相契合,同时也是中原地区交通区位纵线和横线相交的交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