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云南地方财政资金有预算内和预算外两种来源,一些重要的收入未纳入财政统计范围,地方财政的真实状况与官方公布的数据存在差异。账面上地方财政整体吃紧,屡陷险境;实际上通过预算内增收和预算外挹注,全省财政虽历艰难,但渐而转好。对比地方自理和国地统合两个时段云南财政增收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地方财权并非越大越好,分权适当才是央地财权划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大可 《东岳论丛》2000,21(5):90-95
民国时期 ,财政压力下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激烈。辛亥革命以后至 30年代上中期山东出现了以军人为首主政专权的局面。军政与民政不分 ,并以军政统领民政 ;中央权威式微 ,地方势力坐大 ;社会动荡之下人们地域性心理膨胀 ,省区自治意识深厚是形成地方专权的主要原因。地方专权下的割据性财政是缺乏硬性制度约束的不完全财政 ,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与支出无序增加 ,特别是军队私有化下的军费激增 ;谋求财政独立权 ,破坏和抵制中央财权集中与国地财政收支划分 ;越轨犯禁 ,贪风不止 ,加派附征严重 ,财政状况始终处于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学界和官方推崇遗产税的真正原因并不相同,前者偏重社会功能,后者偏重财政功能。在税制设计阶段,遗产税调剂贫富的特殊功能被迫让位于增加财政收入的常规需要。到了征收环节,很多纳税单位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或政治权力,成功地逃避了遗产税。在这种情况下,遗产税的社会功能和财政功能都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民国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我国开征遗产税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分级财政体制 ,并在这一体制框架内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问题 ,是理顺财政分析关系的必然选择。在分析近年来的分级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基础上 ,力求制度的规范化 ,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财政体制的关键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措施 ,便是在各级政府之间科学地划分事权范围 ,合理地划分税收收入和税收权限 ,并且实施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5.
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是确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关键。从宣统年间开始,晚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曾试图改革封建财政体制;辛亥之后,北京政府也曾数次着手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收支,但均因遭到地方政府的反对与抵制而未能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划分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国民政府整合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举措,但其实施进程却十分艰难。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的划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随着所辖省份日益增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如何厘定成为财政当…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出版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涉及经济学理论、世界经济、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地理、经济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财政、金融、会计审计、经济统计等多个主题.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民国时期的经济学著作,可以发现经济学理论、中国宏观经济、农业经济、金融、经济法、财政等问题是当时研究的热点,但在不同时期,还存在研究热点的转换.当时出版的经济学著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当可观,已基本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我国经济思想史中弥足珍贵的一份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正式制度的安排,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过程与格局必然受到一定制度环境的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正式制度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保障作用:以宪法、法律等制度性安排保障各级政府独立的财政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间达成的财政支出划分进行明确界定;对上级政府进行财政支出责任的承担提供一定的制度安排、以制度保证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公平性及整体性.同时,对影响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非正式制度的负效应通过构建财政文化氛围予以化解:把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融入到财政文化中来;使财政文化成为普遍接受的制度安排;把以民为本的理念注入到财政文化中;构建相关机制来增强民众的偏好揭示.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事权的明确界定以及各级政府事权的清晰划分是完善河北省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事权划分明确全省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税种,界定财权,使各级政府都有履行自身管理职能的财权和财力,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分级财政.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这一制约前提,推进河北省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朱华雄  游凤 《中州学刊》2022,(2):125-131
近代中国分税制思想肇始于晚清,发展于民国,是中国传统集权财政思想向近代财政分权思想转型的标志。晚清时期,部臣疆吏对税收划分标准和地方税分级展开了讨论;北洋政府时期,政学两界的讨论将税收划分深入到支出责任的划分,并提出将田赋划为地方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分税制思想从税收和支出责任划分进一步深入到事权划分,并延伸到分税制制度类型及补助金制度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税收划分标准从五花八门到渐趋统一,地方财政从省县不分到各自独立。可以说,近代分税制思想为近代中国分税制立法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划分及其引起的财力财权的划分.财权是政治权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财政制度也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与变革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多个角度、相互配套的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权的内在本质是公共服务职责.事权的划分是各级政府职责范目的划分和确定,它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依据,并在财政体制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与地方政府闻事权划分应根据事权的内涵,按"受益、效率、技术"原则来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财政能力差异较大,中央集中一定的财力对于保证中央的权威和平衡地区间差异是必需的,因此,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模式仍应坚持间接匹配模式.应改自治模式的省管县为命令模式的省管县,中央政府直接参与到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制定中去,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范围.应该有条件地赋予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政府部分举债权,在省以下财政体制模式选择上,本文倾向于选择命令式模式,但建议给予省级政府相应的选择权.应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尤其是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规范转移支付方式,尝试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地区间财力均等化和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的真正匹配.  相似文献   

12.
财政为庶政之母。在近代政府公债的承募、货币改制及税政改革过程中,政府多依靠逐渐兴起的新式工商团体的作用实现财政功能的拓展。汉口商会作为区域商人利益集体代言人,在财政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汉口商会就财政举债积极发声,参与政府对公债的整理以求维护财政信用与债权人利益。为维护商利,汉口商会不仅参与地方货币的整顿,更积极倡导币制革新,谋求币制统一。随着新式工商税收的相继开征,汉口商会从纳税人角度就税率标准、征稽方式等与政府展开了深度的互动,甚至在税法的修订、减征或缓征等涉税问题上与政府激烈博弈。政商之间围绕财政问题互动博弈一定程度展示了近代新式商人组织参与国家财政治理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所蕴含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集中体现为"学为政本"型的高等教育行政立法体制与"民主倾向"型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针对当下高等教育行政立法"泛政治化"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行政化"的倾向,民国时期高等教育行政体制为当下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提供的借鉴价值主要有:高等教育行政立法走向"学为政本"、高等教育举办体制与财政体制保证私立高等教育的"国民待遇"、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从控制和管理走向保障和监督等。  相似文献   

14.
调整和改进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实现"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两种路径选择:一是统一体制形式;二是统一体制效果。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支出责任;加快推进财政管理层级简化改革;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收入归属;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动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构建县级最低支出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保障建设的角度看,现行财政体制主要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未将社会保障列为重要的支出项目,二是未能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进行科学的制度化划分,由此产生了许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结合财政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明确划分中央、省级、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并根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逐步构建起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财政信用是以国家为债权(或债务)主体,以还本付息、约期归还为条件,通过让渡资金使用权与支配权,对一部分社会资金进行再分配的一种信用形式。从信用层次的角度来划分,包括中央财政信用和地方财政信用;从资金筹集与运用的角度来划分,包括财政筹资信用和财政投资信用。财政信用是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与银行信用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从其质的规定性来看,财政信用依然具备着财政分配最基本、最本质的属性,即直接为实现国家职能并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由于财政信用资金运动无论是其运动方向还是其运动规模都与国家预算内财政资金和国家预算外财政资金运动内在高度关联,因而财政信用资金是国家财政资金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  相似文献   

17.
财税体制改革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周玉英财税体制改革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划分税种的基础上,按税种将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三大块;二是税制改革,对商品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全面征收增值税,并选择少数...  相似文献   

18.
漫谈“分税制”杨玲“分税制”是通过划分各税种税收的形式,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力分配关系的财政体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均采用“分税制”。美国实行的是彻底的分税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与此国体...  相似文献   

19.
王红曼 《江淮论坛》2014,(6):131-135
北洋政府时期,伴随着中国民族金融业的发展,一系列涉及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各业的法规相应出台,共同构成该时期颇具特色的金融立法体系,掀起民国时期的第一个金融立法高潮.但受政治与财政原因所限,该时期的金融立法仍存在某些不足,从而导致金融发展受阻.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科学范式形成的关键期。民国学术界全面构建起包括社会科学基本概念、学科划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范式。然而,民国学术界构建的社会科学范式呈现出学术话语与具体理念相疏离的态势。在大家似乎一致的学科划分话语背后,却隐藏着各派论者之间相异的学术理念。大家受科学实证论影响,均以社会现象的因果法则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但各派论者对这种因果法则的认知却存在多重歧异。大家均肯定社会科学的社会实践性,但各派论者对其社会实践性内涵的认知却各有偏重。诸种相异的学术理念,反衬出民国时期学院派、国民党派、马克思主义派三种社会科学流派分立的大致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