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经孝文帝“汉化”改革,确立了本朝的陵寝制度,使得曹魏时期衰落的陵寝制度重新获得了流行和发展,并为之后隋唐时期陵寝制度的成熟与繁荣打下了基础。北魏陵寝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各区域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传承汉制的同时带来新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北魏陵寝制度的成熟和确立经历了金陵、方山永固陵、洛阳制度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陵寝树木文化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和整理中国古代陵寝林种、树种选择及配置基础上,探讨了古代陵寝树木的起源途径,论述了陵寝树木本身的制度文化和精神信仰文化。陵寝树木文化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观念等在森林文化中的曲折反映,迄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选址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寝建筑工程最为关键的环节,文章通过选取清代晚期的惠陵工程为实例,旨在以点代面,揭示清代皇家陵寝选址的详细程序。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传世"样式雷"图档和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惠陵工程从选派人员、实地踏勘、画图贴说、钦定吉壤等陵寝选址各个环节和具体操作程序。对中国古代陵寝风水理论的实质和选址程序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9年年末,在河南安阳发现曹操陵寝的消息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曹操陵寝向来是考古界的一大谜案,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5.
辽代9帝的5座陵寝中,除乾陵、显陵2陵因考古工作不足、陵寝建制不齐备外,从祖陵、怀陵和庆陵的陵址卜选原则、陵寝朝向、陵园结构与建筑布局、地宫形制及崇尚厚葬的丧葬习俗来看,辽代自"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政策出台后,陵寝制度建设也经历了从借鉴学习、逐渐发展到有所创新的完善过程。辽代丧葬文化在对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的同时,也坚守着游牧民族的诸多特点,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陵寝制度,是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而确立的,它是封建统治者作为推崇皇权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手段。历代帝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宣扬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往往不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营建陵寝,把他们生前纸醉金迷的生活带入死后的“另一世界”。因此,历代陵寝制度的变化,往往可以反映出每个朝代的兴衰。本文仅对唐宋陵寝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图从一个侧面,揭示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代历经二十一个皇帝,建有二十个帝陵,其中十八座建在西汉帝陵北隅陕西咸阳的二道原坂上,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文化的形成,学术界有多次探讨。从陵寝制度着手分析汉文化的形成,其中秦始皇陵对西汉帝陵的影响最大,此外通过对二者的相互比较,我们发现西汉的陵寝制度是对秦始皇陵的继承和发展,并吸收楚文化因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魏平城永固陵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王较早期的陵寝制度较汉民族封建王朝要随意得多,但在定都平城之后,即开始按照华夏礼制建立宗庙祭祀制度,然而在陵寝制度方面仍保留着一定的传统习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魏平城永固陵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王较早期的陵寝制度较汉民族封建王朝要随意得多,但在定都平城之后,即开始按照华夏礼制建立宗庙祭祀制度,然而在陵寝制度方面仍保留着一定的传统习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北魏陵寝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睿 《南都学坛》2009,29(1):41-42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迁都洛阳以后,北魏的陵寝建制受到了中原地区家族葬的影响,而通过对方山永固陵的研究可以看出,迁都洛阳以前,北魏帝陵的墓室结构就沿用了中原地区自汉以来的传统形制,在陵前立石殿、石碑、石兽、石阙的做法更是与东汉时期盛行的墓祭礼俗密切相关。但是,将墓地与佛寺结合起来,则是北魏陵寝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吉萨金字塔与河南濮阳西水坡墓群(以下简称濮阳墓)为世界古代陵墓中与天体、时空结合紧密的现存实例。金字塔距今5000年,西水坡墓群距今6500年,二者均系上古帝王之陵寝,设计者借助当时的科学技术与天文学基础,刻画出两幅动人的“灵魂飞天”图,并将春秋分、季节等时间概念融入陵寝设计中,体现了古代两国人民的卓越智慧。  相似文献   

12.
秦国陵寝制度虽然是学习商周陵寝制度形成的,但仍然较多地保持着秦国墓葬制度的一些传统作法。陵寝制度的发展演变,与国内政治制度的变革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紧密相关。1、陵区的选择。古人极为重视陵区的选择,《吕氏春秋》云:“故凡葬必于高陵上,以避狐狸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东周各国陵区多在都城附近,以便于管理、保护和祭祀。国君陵墓多背山面河,或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有的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死者生前的崇高的地位。从中山王陵出土的“兆域图”和国君陵园规整的布局来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宁凤凰山(即南山)顶,有一组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它与邻近的凤凰亭相互辉映,为古城西宁增添了美好的风光。 这是一座伊期兰先哲的陵寝(俗称拱北)。也许一般人只知道那是个有关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场所,而对墓中葬着什么人?陵寝修建于何时?其人在中国伊斯兰教史及中国和阿拉伯友好交往史上有什么地位与贡献?却鲜有所知。为了不使这位阿拉伯人民的友好使者及其南山  相似文献   

14.
厚葬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古人们在墓穴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卫机关,试图阻止盗墓者的进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探索中,帝王的陵寝之制,是自阶级社会以来反映最高统治集团的地位和特权的标志之一,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尤为突出,因此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埋葬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于我国各地的帝王陵墓,是死者留给后世的重要古迹和珍贵的实际研究材料。其丘垅(封土堆)的大小高低,随葬器物的质地、多寡及组合,陵园陵寝的范围,陪葬及殉葬的情况,各代虽有定制,但也因各个帝王在位的时间的长短及建  相似文献   

16.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核心景区即石象路至宝城段,本文着重分析此核心区的植物景观。通过分析得出,植物的量是帝王陵寝等大型园林营建的最基本要素,只有满足了量的需求,才能满足美的需求。明孝陵核心景区植物景观遵循自然,在自然中合理创造规则景观,实现了规则——自然的过渡。核心景区内每个景点植物配置不尽相同,但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陵寝植物景观意图。植物景观注重因地制宜,同时植物景观融入了景观营建的精髓,充分展现了植物造景的七性。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陵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重要的支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秦始皇陵的修建是借鉴了战国诸王陵的布局和设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位于关中地区的十一座西汉帝陵,在位置和布局上是否有规律,一直引来人们不断的争论,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其陵寝兴建必然符合当时社会的“礼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研究清朝陪都盛京的系列文章之一,它通过对逊清“陪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对皇宫、陵寝的管理情况的论述,展现了逊清时期的“陪都”景象。  相似文献   

20.
朱顺玲 《南都学坛》2005,25(5):34-36
陵县,就是以帝陵、后陵为中心而设立的县。陵县经历先秦时期的萌芽、秦代的初步形成和西汉时期的成熟三个发展阶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