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又要尽力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把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降低到最低点;既要适应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走向市场,又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超越市场,我们认为这两方面是完全可以辩证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陕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目前,陕西高校培养的艺术人才数量少,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缺少具有艺术基础和鉴赏能力、懂得艺术市场经营和策划等的复合型人才。对此,我们要站在文化强省的战略高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文化艺术产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明确办学定位,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充分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艺术的生产离不开作为艺术的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艺术生产作为以精神创造活动为其基本内核的特殊劳动 ,必然要以艺术消费为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艺术消费必须遵守市场的一些基本规律 ,但市场规律有时会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机制发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艺术生产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相信 ,市场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市场的认识和研究成果 ,只要合理适度加以运用 ,市场这只隐形手就如同它能极大地促进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一样 ,使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信息科技支持下崭露头角的数码艺术具备迥异于传统艺术的诸多特点。有一门学科从本质上为之定性,这就是数码艺术哲学。它具备漫长的前史,在当代语境中是哲学、艺术学与信息科技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数码艺术哲学将"艺术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视角,将文理融合作为这种视角的依托。由此出发,数码艺术的特色在于:通过数码编程创造艺术世界,通过非物质性的数码文本展示艺术世界,通过联机性的数码媒体扩展艺术世界,通过可计算性的数码文化建设艺术世界,通过超中介性的数码现实进入艺术世界,通过人机共生性的数码进化丰富艺术世界。在从事数码艺术哲学建设时,既要汲取数码艺术所提供的新鲜经验,又要超越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既要关注哲学与数码艺术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注重培养跨领域感受性,推进数码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双向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少数民族艺术作为各民族生活方式的载体及民族文化传承的手段而存在着。当代科技发展引起的民族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变化,使得民族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它是当代科技融入艺术生产,社会资本控制艺术生产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既给民族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天地,又使民族艺术这种精神生产面临"物化"的挑战。这其中积极而良性的调适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少数民族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相似文献   

6.
目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高校普遍开设美术、音乐等必修或选修课程。但是,从高校艺术教育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乐观。要搞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需要健全机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课堂教育,尤其要让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管理的实践历史悠久,沉淀了丰富的经验。中国艺术管理经验的总结,对今天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艺术从作为政教工具到市场化的管理,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时期对艺术的管理也各不相同。中国古代的艺术市场在隋唐时期便已经初具规模,分析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艺术市场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能够对中国艺术管理的历史和方法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最主要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最大和最有决策力的消费者是宫廷,这是中国艺术管理中无法忽视和回避的中国化特色问题。宫廷力量的强大,并没有影响到艺术的发展,这是因为在宫廷力量之外,还有着极大范围的民间力量,如宗教神职人员群体、士绅阶层、普通民众等。宫廷与民间的艺术可以说是既互为消长,又互相补充。古代中国的艺术传播体系发展便趋于完善,基本上能够保证艺术的流通与传承。艺术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整理与传播艺术资料,这也是艺术管理的基础。古代中国有艺术资料搜集整理与传播的悠久历史,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管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艺术衍生品是从原创艺术品中派生出来的类工艺品,源于艺术原作却又区别于原作,是具有艺术家个人艺术符号的一种实用性产品。影响艺术衍生品产生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审美经济、艺术价值与平民化的价格、波普艺术等。艺术衍生品主要包括原创艺术复制品、艺术家衍生产品、品牌艺术定制产品、影音艺术衍生品、动漫艺术衍生品等类型。艺术衍生品具有经济性、传播性、大众性、审美性等特征。艺术衍生品能促进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使艺术走向生活、走向大众,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艺术元素,满足大众对精神享受的需要。发展艺术衍生品市场,对推动艺术消费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艺术从业者应积极投身艺术衍生品创作,推动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为大众的生活增添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0.
艺术学理论民族学理的建设,既是学科自身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艺术实践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从综合的文化的角度认识艺术活动的传统。艺术、审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凸显了中国艺术理论以和谐理念、人间情怀、诗性品格等为基本特征的"大艺术"理论风貌。当前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应重视民族艺术理论的精神传统,在广纳中西滋养的基础上,重新打通民族审美与艺术精神的血脉,夯实艺术学理论的民族学理基石,推进建设既能与世界艺术理论对话又能切实解决自身问题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话语和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下生产论文艺学根据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二分的社会构成论模式来描述文学生产问题,整体框架和理论基础有明显的缺陷,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社会的生产结构应该分为种群生产、物质生产、权力生产和精神生产其中种群生产对文艺发生、文艺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等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造型艺术与设计文化中的艺术设计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看,造型艺术的多样性发展为艺术设计的表现提供了多种手法借签的可能。由于艺术设计和造型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在当代科技进步的快节奏里,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往往是互动的发展,造型艺术和艺术设计表现只有整合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创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需要来探讨艺术的价值本体,探讨艺术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联系,是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今中国,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绝对不能忽略艺术的价值功能,特别是中国本土艺术的特定价值功能。为此,对艺术价值与和谐社会内在关系的探讨就有了最为核心的立足点,即发掘弘扬中国本土艺术的价值、精神,并力图引发艺术界同仁的共同关注,重建中国本土艺术品质,最终实现中国本土艺术价值,为人们能够通过本土艺术获得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真正从中国人的本土艺术价值角度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因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和改进各个层次美术教育质量和水平,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成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美术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其价值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精神领袖什克洛夫斯基的主要观点 :文艺自主论 (即文艺本体论 ) ;反常化 (又译“陌生化” )等艺术程序是艺术品赖以存在的前提 ;艺术形式是其内容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老庄哲学本意并非论艺术技巧,而是论"道"。"道"是他们为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自由而找到的一种实现精神自由的方式。先秦学术文、史、哲不分,老庄的艺术技巧理论就融汇于其道学思想,其本体是其哲学范畴之"道"向艺术层面的演化。老庄没有直接论艺术技巧,但其道学处处展示着如何实现自由的技巧和方法,对文艺创作技巧产生直接影响,甚至相通。"道"之"无"的特性揭示了艺术技巧的本质与表现形态;通过无目的而达到目的技术创造论阐发了艺术创作主体理论,触及了艺术技巧的实质;"道"的社会实践性理论阐发了艺术技巧的社会实践基础,并论述了背道的艺术技巧反面存在。因此老庄的"道"技论也就演变成了艺术技巧论。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绘画境界的生命意蕴和当代价值,运用整体和动态的生成观,结合文献对绘画境界生成的哲学和文化根源进行追溯,并在分析其存在价值和精神特质的前提上,力求对中国绘画的创造本质进行切实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人处理自然、 社会及他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来看,实践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现实活动, 应该分为三大类型: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这三大类实践,从本质上看应该都具有审美性质,即当它们成为自由的实践时, 都可能转换为审美或包含着审美活动。但是, 审美活动, 从纯粹的意义上来看毕竟主要是精神生产
的一种, 因此,它最集中、最明显地表现着精神生产的特征, 并以自己的形象性、情感性、超功利性区别于其他精神生产, 如科学、道德、宗教等,它主要集中地表现为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9.
艺术美是美的最高级形态 ,蕴含在艺术本体的美学特质与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产生联系、共鸣时 ,就会产生强大的艺术魅力。在现代生活日趋审美化的今天 ,引导人们认识艺术美功能的生成和实现 ,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正确对待雅文化与俗文化的鉴赏差异 ,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