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国30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的发展。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多元"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 ,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顾海良教授的论文有深刻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延绵将近一个世纪 ,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使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艺术学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何关系?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又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翔实的材料、慎密的论述,一一回答了上述问题。文章溯木正源,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形成的历史过程;列举了关于艺术学与美学关系的五种论说并作以藏否;对我国文艺学与艺术学研究现状的混乱作了辨别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奥伊则尔曼与梅如耶夫是当代俄罗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反思,把当代经济、科学和技术的新兴特征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的著名学者。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切点之一。他们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关系。苏联模式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模仿而获得了新生,也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僵化践履而失去了存在空间。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甚至与科学相对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和佛教在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三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以及弘扬中华文化这四个维度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佛教关系研究的重要视角,其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新文化体系的构建,是全面拓展马克思主义与佛教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了救国救民,“五四”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在这实践中,他们的一些思想、做法对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众多启示。如要正确处理好理论自身的坚持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过去实际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实际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未来实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理论流派,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新思潮.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讨论也随之成为当代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状况做一概括、分析颇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对中西方学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学术界关于这两者关系的三种主要看法,其判断依据主要是前者对后者的基本精神是背离、继承还是解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把自己的认识论著作称作《实践论》.在这篇论著中,论证了知和行的关系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他把实践性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并强调指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包含关系与并列关系的争论持续不断,至今尚无权威性定论。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探寻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及原因,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的推进思路,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和颇多争执的问题。对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不同理解,一方面表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另一方面,它又会成为不同理解的根源。从解释学的特定视角出发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者,恩格斯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既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同一性和创造性,据此,我们反对在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上的"对立论"和"等同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学通过四种方式诘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一是把马克思主义非理性化、宗教化;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对立起来;三是否认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四是用马克思主义个别结论的失误,否认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现代新儒学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诘难是不正确的,它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性和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科学性和人文性、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和整个理论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有三个"内在性"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理论逻辑上是一种蕴含或总体同一的关系,在缘起、层次、功能、表现等方面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具体差别,二者的实践基础是共同的,实质都在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本的方面都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逻辑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它世界(化)哲学一样,都存在一个根源于语言和文化形式差别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实践,本质上不是一个"语言问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世界化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形式上看似有历史和文化上的对立,但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等实质方面则可以走向统一与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直接理论资源.对以上三个"内在性"关系的理解,最根本的还是要把握其实质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成立,是理论界的一件令人振奋、令人欣慰的大事,我热烈祝贺这个学院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坚持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根本性问题。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如果一旦失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是怎样一种前景,国际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实例,很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早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为人熟知,而本文则对这一“常识”性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思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理论和理论的关系,只能是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而不能是来源和被来源的关系。历史上任何科学理论都只是人类认识长河中的“流”,而不是“源”。马克思主义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的科学创造,而不是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简单编辑。把实践和前人理论并列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多源论”。作者认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书应译为《马克思主义的三种史料和三个组成部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对于解决理论脱离实际、落后于实践的倾向,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实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问题目前展开了争论。大体上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及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宇宙三界的普遍规律。一种观点认为,纯粹思维领域是其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思维自身及其规律的科学。还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那对象就是思有关系了。当然也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认为在讨论中,除了主流的一面,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辨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方法的规律性学说和理论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有着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法和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对于法的本质这一深刻的、科学的揭示为正确认识法和政治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法学家极力抹杀法的阶级性,把法说成“永恒的正义”、“理性的体现”等等,不仅不能使法和政治的关系得到正确的解决,反而把这个问题搞得很混乱。因此,科学的说明法和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区别于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向互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的血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哲学和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和被持续探讨的理论问题。两者的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一先一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近代化)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开始其历程之后,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在现当代中国的哲学史中展开了。具体而言,可以将两者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百家争鸣,批判与指导,和谐共建。当代,无论是"综合创新",还是融会"中、西、马"三大哲学形式构建"中国现代哲学",都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关系处理是三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