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颂的人品     
今年是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检阅有关史料,不仅对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表示赞叹,而且对其高尚的人品由衷景仰。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一带)人,因父葬徒居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二十三岁考中了进士,直到八十二岁去世为止,其中除因写书辞官三、四年外,共在官场度过了五十余年。起初,他做过宿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等副职,由于他处事精审,为政清廉,颇得欧  相似文献   

2.
一法家政治家沈括 沈括(公元一○三一年——一○九五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一个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法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从二十四岁起,先后作过地方小官。一○七○年起,在中央政府任要职,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一○七一年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一○七二年负责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重点项目汴河疏浚工程的调查规划;一○七三年察访两浙农用水利,促进两浙水利和围田工程的兴建;一○七五年察访河北西路,加强了边防军事设施,同年,兼判军器监,使军器质量显著提高,产量成十倍的增长。在此期间他曾任三司使,管理财政,坚持减免下户役钱;他还曾出使于辽,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一○七七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第二年)被贬至宣州(今安徽宜城)任知州。一○八○年,主持延州(今陕西西安)军事,屡立战功,后屡遭贬谪,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到澜州(今江苏镇江)梦溪隐居,直到六十五岁逝世。  相似文献   

3.
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改名鹗,号云搏,也作云臣,又号缺云,以铁云著称于世。原籍江苏丹徒(今镇江市)。父亲刘成宗(字子恕)在河南做官时,在江苏淮安(今淮安市)购置田产,此后遂定居淮安。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亲是进士,做过翰林庶吉士、编修、道台等职。刘鹗五岁之后,基本上随父亲住河南任所,直到二十岁,才回淮安。刘鹗自幼不爱作八股文章走上辈走的应试的道路。他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一个,由于性情脱略,不尚规矩,不为母亲、长兄所喜。他只在自由散漫、逍遥放荡的生活中随自己兴之所至,在强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猎取广泛的知识。这就钻研了治河、天算、乐律、词章等等。罗振玉在《五十日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的沈括,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出“石油”这一名称,并且是第一个为石油写诗的人.距今九百年前,沈括担任北宋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他在延州一带发现当地人民采集、利用石油的情况(“鄜延境内有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  相似文献   

5.
一刘勰(公元470?——公元530?),字彥和,东莞莒人。(东莞莒即今山东省莒县。东晋时侨立南东莞郡于南徐州,即今江苏武进县。刘勰世居京口。京口在今江苏丹徙县。这里指他的原籍。)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自高祖刘爽以来,世代做官。刘勰出生时,家境已經非常貧困,父亲死得很早,当他二十岁左右,母亲也死了。由于家貧,他沒有娶妻,但篤志好学,与沙門僧佑同居十余年。僧佑是当时很有名的和尚,曾編《弘明集》。刘勰跟他研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贫寒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林则徐四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七岁父亲就教他学写文章,直至十二岁考中秀才,才离开父亲到鳌峰书院就读。1804年中举人。1811年赴京参加会试、殿试,朝考成绩皆佳,赐进士出身。由于林则徐为人正直廉洁、办事认真,颇受皇帝青睐,他仕途畅达,步步高升,先后担任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  相似文献   

7.
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钱搪(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科学家。他晚年所写的《梦溪笔谈》一书,对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有过巨大的贡献,因而驰名寰球,蜚声千古。在政治上,他和王安石志同道合,兴办了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不愧为北宋变法派里的杰出人物。(一) 沈括享寿六十五岁,史学界历来无争论。他的生卒年,异说纷纭,解放初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对近人张荫麟先生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2),略加修订,主张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③,比张说提前一年。最近学术界…  相似文献   

8.
一、胡瑗的生平和教学活动胡瑗是宋代伟大的教育家,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江苏如皋)人,因为他家庭世居安定(今属陕西省安定县)学者称为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胡瑗的父亲胡纳,曾充任过小官吏宁海军节度推官,家庭比较贫困,早年和孙明复,石守道同在泰山读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胡瑗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在苏州一带开始教授经学,景祐二年范仲淹奏请立苏州郡学,邀请他充任苏学教授,这是他开始举办地方学校教育的发轫;到了庆历二年(公元1042)滕宗谅奏请立湖州州学,聘他担任湖学教授,他在教  相似文献   

9.
《梦溪笔谈》是中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撰著的笔记体载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正确的科学观念。今将在诸前辈学者深入研究《梦溪笔谈》的基础上,从地理学角度阐述其科学思想。1.引言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中国北宋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嘉祐八年(1093)举进士第,曾任司理参军、察访使、安抚使、翰林院学士、权三司使、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等。  相似文献   

10.
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文武双全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科学家,又是很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博学善文,著作等身,在文学方面同样颇有成就。以他晚年的名著《梦溪笔谈》为例,它就是一部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富有文学色彩的好作品。据英国李约瑟教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列  相似文献   

11.
漫谈沈括对音乐的研究乔科昌,陈四海沈括(公元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抗州)人,是北宋时期1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何论著①,他一生兴趣广泛,从青年时代就尤为喜欢音乐。至和...  相似文献   

12.
汉高祖姓刘名邦,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丰邑(今江苏丰县,古屬沛县)中阳里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皇帝,是汉朝的建立者。但他出生的时代,老早就有两种說法:第一說,主張他出生于公元前247年(秦襄王3年),第二说主張他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秦昭王51年)。本文拟就拙見辨明两說的是非。  相似文献   

13.
沈括是十一世纪我国伟大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晚年定居京口,埋头著述,写成名闻世界的古代科学杰著《梦溪笔谈》。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杭州人。自幼好学,钻研各门学术。其父沈周一度做过润州刺史,后来在别的地方做官,也常常经过镇江,沈括小时随父出行,对镇江有良好的印象。成年以后,历任地方小官,即以勤奋尽职为人所知。中进士后进入中央政府任职,做过提举司天监,主持改订历法;判军器监,加强国防武备;疏浚汴河水道,视察两浙(江苏南部及浙江)农田水利等事,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行王安石发起的新法运动。又曾出使辽国,办理外交;镇守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杨光华是中国石油大学办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深受师生爱戴的校长之一。他在担任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领导职务的26年间,主张要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办好石油高校,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和石油科技人才的培养,强调重点大学必须提高科研水平。他的办学理念和举措为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沈勖是创撰贵州地方志书的人。他原籍扬州府高邮州(今江苏省高邮),明初洪武年间跟随父亲到普安屯戍,遂隶普安军籍并寓终于普安(今贵州省盘县)。史志只说他“通经史,喜诗文”,其生平别无可考。在明代建置行省之初,他最早草创成贵州省的第一部地方郡县志。明清以来通称为“普安州志”(治所在今盘县)。人们常常盛称他撰著地方文献的功绩,可是对于他所创作的诗文,却有不少的讹传。今据明代较早的普安地志书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16.
徐铉诗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铉(公元916——991 ),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诗人.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据《全唐诗》和《宋史》介绍,他“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并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他精通小学,爱好李斯小(?),亦擅长隶书,曾受诏与句中正等人共同校订《说文》,又参与编纂《文苑英(?)》,与弟徐锴齐名,时号“大小二徐”徐铉初仕吴国(安徽泗县),做过秘书郎,又仕南唐,当过李(?)父子的文书,曾被贬谪泰州(今江苏六合县)为司户掾,后又因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县)当巡抚时犯了专杀罪,而被流放到舒州(今安  相似文献   

17.
行行重行行建树再建树──费孝通教授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一、要用社会科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费孝通教授──蜚声中外的社会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于本世纪第十年的冬季诞生在江苏吴江县(今吴江市)。他出生的第二年,中国爆发了导致帝制崩溃的辛亥革命,他的父亲曾参加了苏...  相似文献   

18.
<正> 应该纪念沈括。安徽人民对于沈括应该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因为沈括在安徽住过,为安徽人民办过好事。沈括三十一岁那年(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曾任宣州宁国县县令(见《长兴集·万春圩图记》),上过《论圩田》五说,奉转运使差,去过芜湖视察当时已荒废的秦家圩,视察后,力排众议、主张修复,并参加了修复工作,工成,把秦家圩改名为颇有意义的万春圩(见同上),也是这一年,他还在宁国完成了他的《乐论》(见《长兴集·上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初,西安石油大学成立了中国石油史研究所,并从2011年第5期起,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石油史研究"专栏,专门刊发有关石油史研究的专题论文。为办好中国石油史研究所和"石油史研究"专栏,近日,本刊特约记者专门采访了我国著名石油工业史、石油科技史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圣贤才子、英雄豪杰虽然扮演了中国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其经历多半跟家乡没有关系。例外的估计就要数大清状元张謇,他的成名不仅跟故乡南通的关系密切,而且在故乡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张謇的科第之路非常坎坷。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他排行第四,故南通民间称他为"四先生"。13岁时,张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