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2.
3.
中国曾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由此而出现了妾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妾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不同的称谓词能反映不同人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汉语妾称谓词反映了纳妾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现象,揭示了妾的来源和职能,体现出妾与妻的对立及妾的卑贱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人物称谓习俗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归宗认祖的寻根情结”、“崇官抑民的等级观念”、“重人轻己的自谦品性”、“贵生贱养的生命意识”这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人物称谓习俗进行文化透视。这种文化透视,既可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亦有利于促进我们今天新的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汉语夫妻称谓的古今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夫妻称谓的嬗变,需要从社会和文化上来理解。社会结构不同,夫妻双方在其中的身份、地位不同,称谓在嬗变走向上也表现出不同的跟进。汉语夫妻称谓在嬗变过程中,还被打上了特定社会的伦理烙印。传统伦理对待情感的特殊方式,使汉语夫妻称谓在行进之中体验了二者充满矛盾与焦灼的博弈。 相似文献
6.
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形成和通行的,从湖南方言格局与历史人文背景、湘语与楚语、楚文化的源流关系等方面揭示了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但是,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称谓词繁多,为人们选用称谓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汉语称谓词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称谓缺环理论有悖语言的系统性原则。称谓困境的根本原因或症结在于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 相似文献
8.
魏际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48-50
斯珀伯和威尔逊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为我们研究语言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论文分析了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中的15个族称谓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揭示了×族称谓的诞生、使用与目标受众认知环境的关联性,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族称谓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从防治非典的战争隐喻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防治非典的过程中 ,涌现出一股战争隐喻热。它体现了汉民族的特殊化心理 :1.对入侵者的痛恨 ;2 .对正义战争的崇尚 ;3.对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以藏、汉、回三个民族为主要聚居人群的甘肃省甘南藏区临潭县为例,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的弱势表述,也就是语言相对论为理论参照,试图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方言中泛指现象的分析,结合语言相对论的论点,就西北藏区汉语地方方言与地方文化,以及区域范围内人群的共有思维模式之间的关联做出简要论证,并通过语言现象分析对语言相对理论进行实证和扬弃,找出西北藏区汉语方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哥们儿”称呼主要是在城市青少年、中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带有时尚性的社交称谓语;它的使用者和称谓对象主要是男性,但也有部分女性用之称呼同性好友或熟识的男性;它并不只是文化素质低的人所用称谓,而是为干部、学生、工人等各职业等集团的人所用。“哥们儿”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较大,它通常用于较随便的生活场合,而不用于郑重的公务场合;它呆用于朋友、同事、浅识者、陌生人等各种年龄差距不大的社交对象,但一般不用于亲属关系、上下级关系。它的功能在于营造轻松随便的社交气氛,并联络、亲近交际双方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的湘语职业称谓系统折射出湖湘区域职业文化的诸多特征职业体系完备、职业形态发达、职业等级分明、职业评价爱憎鲜明、职业指称关系繁复,以及重农轻商、封闭保守等局限性。这对于扬长避短,建立与时俱进的区域职业文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规范了现实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赵志国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3)
淄川地处齐鲁腹地,虽然地域狭小,但文化资源丰富。淄川方言在山东方言乃至官话中都有一定地位。从淄川方言词汇入手探讨该地域的文化特色是一条尝试性的路径,具体说就是,选取方言词汇中具有文化意蕴的有代表性的词,将其分为四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二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三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四是民族融合方面的。以这四个方面为视角来分析例词,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捉到该地域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格。汉民族的比喻修辞格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与汉民族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在此从汉民族哲学思想、汉民族传统思维观、汉民族制度文化、汉民族审美观和文学作品与历史典故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汉民族传统文化对汉语比喻修辞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从事各种职业的平民阶层空前壮大。对《醒世姻缘传》中的职业称谓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三类不同的职业称谓与平民阶层中的三类不同成员密切相关。研究这些职业称谓,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明清平民阶层的总体状况和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8.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护自身国际地住,英国在战后初期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但这种"特殊关系"到20世纪50年代初就名存实亡了.这在伊朗石油危机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英美两国各自的特殊利益逐渐取代共同利益.从而导致两者政策的差异性,使得英国在处理国际事务过程中没有因为"特殊关系"而得到美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