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族传统文化是以该民族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土壤而滋生。生活在广西的各族人民,在对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适应、改造中,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人人和谐"的局面。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传统文化更具有特色、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书坊     
《中国民族》2020,(4):96-96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作者:詹全友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0该书以民族地区的四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观念文化及与之对应的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物质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并针对相关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对策。该书为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双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1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办公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在省直各部门、民族地区、社会各界和全国民族工作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家民委党组书记杨传堂近日在湖北省民宗委上送的关于省委省政府召开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办公会议专题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办公会议规格高,规模大;重视程度高,支持力度大,社会反响好;认识上有了新提高,发展思路有了新深化,责任任务有了新明确,对口支援有了新举措。望各司局学习湖北省的做法和经验。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我省民族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加强民族工作的具体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全省民族工作进一步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人本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孟航 《中国民族》2013,(7):13-1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的严峻形势体现在许多方面,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中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中国的生态安全。民族地区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个关系人民福祉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关乎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湖北省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民族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村建设经验在中部六省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进行交流发言,得到了国家民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利用网络参与政治,并对当地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则会严重影响政治生态文明。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等,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网络政治生态建设的特殊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地区网络政治生态环境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是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促进高原社会、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宏观性的战略规划.高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如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落实《规划》、全面建设青藏高原藏区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语境下,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系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生态文明观贯彻落实的组织载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理和"以人民为中心"是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有效性的政治保障、制度保障与价值保障,同时也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实现生态治理水平和治理能...  相似文献   

10.
王永莉 《民族学刊》2020,11(3):80-89, 139-140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四川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地位,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省剩余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面临环境保护和脱贫解困的尖锐矛盾。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变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但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依然较低,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高,“三品一标”等发展有限,相关政府管理政策局限等。为此,需要从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健全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完善四川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问题凸显区.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有助于实现生态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稳步推进,必须以政治文明的生态化发展为制度保障.政治文明的生态化发展主要围绕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等三个方面展开,核心是党的领导方式生态化,主体是法治体系生态化,基础是民主建设生态化.党的领导方式的生态化就是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方式,生成政治意识文明.法治体系生态化目标是推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综合性的生态立法、协同性的生态执法和强效的生态司法.民主建设生态化的中心是公众生态参与.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占据中国半个绿心,既是我国生态保护脆弱地带,也是我国生态补偿投入重点区域。本文在综合归纳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上,剖析湖南民族地区现行生态补偿制度,从综合损失法的视角研究生态补偿制度,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和税收机制、设立专项生态补偿基金等方法进行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丰富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制度内涵,也对其他地区生态补偿制度设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发改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在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使得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被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之中。对民族地区而言,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浩大工程,是一项关  相似文献   

15.
李立 《民族论坛》2014,(9):24-27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湖南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2012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等纲领性文件,对传承与发展我省少数民族艺术文化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湖南省民族文化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更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更为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低、差距更大。三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城市则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途径和具体表现形式.文章从生态文明和生态城市的内在联系入手,在探讨生态城市的特征及建设生态城市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条件和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生态和谐、生态和谐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为基础点,详细论述了中国民族地区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相应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建设情况,提出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强化行政执法、加大司法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群众法律意识等措施,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地区生态道德教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有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该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全面掌握三江源地区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现状,我们对该地区生态道德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该地区生态道德教育具有民族性、持续性及薄弱性等基本特征。为了有效推进该地区生态道德教育,提出了开展生态理念教育,培养生态理性人;将民族文化与生态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丰富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增强生态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态道德深入人心等具体对策,从而为引导该地区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13,(5X):114-114
<正>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发展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对该问题的研究已具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基于细致田野调查兼有深入理论研究和现实操作意义的研究成果。生态文明建设与特色村寨建设两者之间的互动、共赢是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关键性的问题和挑战。以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等为视角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研究,是民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