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高校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心理贫困”,成为高校的“双困生”。在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应对这一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双重贫困生"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重贫困”是指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的现象。导致“双重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贫困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二是高校缺乏解决贫困生的有效手段;三是“嫌贫崇富”之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此,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NGO组织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重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自卑、抑郁、焦虑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已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双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一直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高度关注。针对"双困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双困"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训练计划。在政府扶持和高校协助下,参训学员的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就业能力有所提高,但如何架构基于现实诉求的训练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安徽地处不同区域及规模的10所高校4000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贫困生1500例,非贫困生2500例。通过调查得知,贫困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仍为家庭,月消费水平低于高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标准;贫困生在精神、心理、学习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在非贫困生当中存在对贫困生歧视及偏见的心理。对于高校贫困生应多给予关爱,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鼓励他们与同学多交流,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帮扶对于促进贫困学子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智志双扶”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某本科院校27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贫困生8445名,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随访12名贫困生进行深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专业类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自评总维度和各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等方面。讨论提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反馈的贫困生心理教育帮扶体系,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和思想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论述了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解困。同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态和思想表现,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和个体综合素质的缺乏。以理工科专业为例,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着重把握三个方面: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贫困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单一的经济资助模式显露出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以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重新解读和构建,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制度和社会助学的良性环境,优化“奖、贷、助、补、减”多层次资助内容,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以期达到高等教育“助困”和“育人”双重目标,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非国家义务性,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承担部分教育经费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贫困现象客观存在。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难以承担就读期间的所需费用,生活贫困,学业难以维系,出现了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校贫困生现象”。贫困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以及贫困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对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现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高校贫困生现象较为普遍。就在社会各界关心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时,新的贫困现象又悄然而生,那就是“贫困心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出现,使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当前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加以分析,从而提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感恩维度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贫困大学生“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现象,应从贫困大学生的感恩观、感恩心理特点及感恩心理的社会基础去理解,它是施恩者、感恩者与社会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有利于感恩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物质层面支持、开展精神资助与能力帮扶、积极推进政策层面支持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三自”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教育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对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需要新的方式,促进贫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是必要并可行的。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成立学生自助社团、强化勤工助学功能以及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来实施高校贫困生“三自”教育。  相似文献   

16.
福特基金项目(PHE)调查表明,宁夏大学贫困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需求占学生总需求的68.7%。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一对八互助性培训,并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出一套能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探索一条能够让更多贫困生得到计算机学习资源的道路,通过课改创新有效弥补贫困生在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与非贫困生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收入及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200名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他们进行SCL-90和PEI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两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主观的自我评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贫困”因素有关,但贫困生对于“贫困”的认识及对自己的信心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及矫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各方普遍关注,据调查得出,贫困生存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以及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希望通过经济资助、精神关怀、心理问题防御、自我调适等矫正机制使他们能消除自卑、增强自信,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并轨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运作 ,高校收费逐年上升 ,高校贫困生也逐年增加 ,贫困生问题愈显突出。通过阐述当今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性 ,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大学生贫困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在奖、助、贷制度上实现“三个转变”;(2 )完善勤工助学制度 ;(3)改革学生学籍管理制度 ;(4)培养贫困生正确消费观念 ;(5 )做好贫困生思想辅导。  相似文献   

20.
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新形势下,解决贫困生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实现制度创新,探索一条外界资助与学生自助相结合,以贷学金、勤工助学为主,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杂费为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二是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敢于面对贫困,面对困境,不断加强贫困生的“精神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