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陶丽·莫伊(TorilMoi)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权批评家,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主义理论 政治性的诉求,以及对法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在对波伏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她转向了对具身的存在的 关注,为理解波伏娃思想翻开了新的篇章,使后现代主义浪潮中争论不休的性别问题在情境化的身体观中迎 刃而解。由此,她在女性主义批评上完成了从政治性到身体性的过渡,使女性主义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翻译自古以来与政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翻译政治性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翻译政治性的体现及其影响两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将翻译从传统的技术层面解放出来,促进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3.
翻译自古以来与政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翻译政治性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翻译政治性的体现及其影响两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将翻译从传统的技术层面解放出来,促进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学性主要应该以文学文本的价值分析和层次定位为主,以个体性的体现程度为基点,所以与以人为本的政治具有相通之处.因而,在现实的创作和研究中关注并强调人的问题,关注和强调作家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既可以使得文学性得以突出,也可以使得政治性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道德知识论是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交叉研究,着重探讨道德知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等基本问题。对道德知识怀疑论的回应、道德知识的性质以及道德知识的确证,是道德知识论的核心问题。道德知识论在当代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研究中之所以长期未受重视,与人们对道德知识在知识论意义上的理解过于狭隘有关。从更为广义的知识论视角来理解道德知识,有助于回应道德知识怀疑论,并解决或消解关于道德知识的性质和确证的诸多争议。重视道德知识论研究,既能够为道德理论提供更为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能够为知识论在其分支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化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批评是一门在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翻译批评作为对象化活动的自身属性,决定了译本的重要性。女性主义译本批评,作为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重要组成成分,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用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成果从概念、批评对象、批评标准、批评方法 4个方面对女性主义译本批评进行探索性研究,可推动我国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 ,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 ,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论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 ,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 ,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 ,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 ,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 ,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 ,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9.
哲学知识论及其真理观作为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思想认识观念 ,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现代 ,在追求所谓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实证主义思潮推动下 ,过度膨胀的知识论倾向却导致两种后果 :一方面 ,哲学力图使自己科学化而使其变成普遍的知识 ,另一方面 ,哲学却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而失去其社会影响力 ,并导致其社会地位的下降。本文通过讨论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罗蒂等对知识论真理观的批判与超越 ,对后哲学文化反传统哲学知识论的立场及其真理观的意义给予评论。  相似文献   

10.
政治性企业伦理模式作为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伦理模式,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的形成,一方面基于政府对企业的制度规定决定着企业的伦理选择,另一方面,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法律确立和发自内心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也有力地影响着职工的伦理取向。对此模式的辩证分析,既有利于我们客观地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也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的个性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对认识论中女性主义视角的进一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主要涉及到知识与表述的问题、知识与理性的中立性、男权的影响和客观性的概念。女性主义对知识构成和认识论的看法,关联着两个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立场,即女性主义经验论和女性主义立场论。对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批评的进一步反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所谓的‘女性主义认识论’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12.
政治认识论秉有哲学认识论的反思性特质,是政治知识的知识,主要关注政治思维方式。对中国近现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历史性论述表明,尽管遭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扭曲,中国近现代以来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内核、从片面到完整、从感性直观到理性反思的上升过程。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景"理论提示我们,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知应实现从政治认识到政治认识论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3.
哲学认识论领域"主观化"倾向的日益明显使当代知识标准、来源、生产方式等发生了重大转换.就政治思想史研究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以自然科学为基本典范的政治科学范式从鼎盛走向式微;关注政治思想史的非经典、非连续性;进入政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情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传统社会科学探究范式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诠释,构建女性主义范式,提出女性主义范式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拓展可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展开。从认识论来看,体育教师教育研究要回答的是女性是否能够成为“知者”、知识的合法性是否需要依据男性的经验和观察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女性主义范式下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起点。从方法论来看,在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中要以女性经验为新的实证,以寻求社会改变为新的目的,以对研究主体的反思为新的主题,以多元方法为新的方法,通过女性在体育教师教育中的感受、行为和经验来揭示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认识论忽视了主客体交融的生活认识对于理论认识的基础作用,因而不可能合理地解决其所提出的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虽然现代认识论各流派是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理论资源的,但它们只是分别从人的生存活动的某一侧面、某一环节、某种关系出发来试图表达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对生活的现实感受的。回归马克思实践认识论理路,就是不仅要把人类认识区分为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而且还能辩证地把握二者的关系。这样我们就不仅可以摆脱传统认识论的困境,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现代西方认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求利动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认知前提和终极动力,但也是腐败产生的人性根源。廉政制度的设计需要对其作用范围内的人们的最基本的行为作出预期,而这一预期又以一定的人性本质为假定前提,以人性恶为假定来设计廉政制度的出发点,使防范任何人滥用权利谋取私利成为可能,但这并不否认人具有向善的可能,而且还对人性善保持着相当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掀起了一股女性主义研究的热潮,并因其独特的视角与主张而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女性主义教育学主张用女性的视角来审视、分析教育问题,包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女性对教育的要求、理解、女性教育的途径等。女性主义教育学无论是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论方面都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性不仅已经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构成了维护后现代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促进文学理论范式的变革.对"文学性"尤其是跨学科的"文学性"探究,是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人性观与政治体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政府是治理社会的权威组织 ,因此政治体制的设计离不开对人性的认识 ,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支持。纵观西方思想家关于人性的论述 ,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在认定人性具有欲望、私念的前提下来对政治制度进行设计的。一方面 ,他们认为人性中有不完善的一面 ,因此在政治体制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使政治体制能抑恶扬善 ;人性有弱点 ,为避免它对社会造成损害 ,必须对权力加以制约。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 ,化害为利 ,使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20.
怀疑之于知识无疑具有显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认为西方认识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哲学家的怀疑精神,也使得西方哲学似乎一直是在寻求确定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当代知识论中讨论知识亦遵从这种确定性寻求的内在机制,因此对确证问题的探究自然需要被置于怀疑主义框架之中。有鉴于此,通过对怀疑传统的考察,讨论当代知识论中怀疑主义对知识的意义与认识可能的错误,并尝试从确证的可靠性视角来消除怀疑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