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时间中,关于南方民族史研究的专著不少,但主要是对南方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中南民族史的专著性研究,关于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题不多,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2005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胡绍华所著《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探索》一书,40余万字,是近年来关于南方民族史、民族文化研究的著作,也是作者自1994年以来10多年间对于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著和论文选编。胡绍华先生长期从事南方民族史研究,近些年殚精竭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着。本书中,他对研究中具有新见解和新观点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和撰述因被赋予了与传统史学迥然不同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关怀而成为近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史研究不仅是中国通史撰述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体现史家所持撰史观念的基本坐标.多种中国民族专史的撰述出版以及研究论文的不断发表,使民族史研究很快成为了近代史学中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也反映了民族史研究因现实关怀而获得了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民族史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民族史研究不仅应满足于追寻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还应探求民族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开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提供更多的智慧,是中国民族史研究者的当务之急。正确把握民族史研究的方向,加强学科理论建设,使民族史具体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的基础上牢固地建构中国民族史学术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民族史资料收集整理方面,还存在着广阔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开拓视域,扩大范围,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历史资料及波斯、阿拉伯等域外文献尤其值得重视。为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协调并进,在多维视域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当今,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深化,离不开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边疆学、地理学、考古学、宗教学、人口学、军事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学者的参与。在中国民族史学框架构筑上实现飞跃,使中国民族史学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这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为了开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必须立足于探索,着眼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史是烟台大学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学科。早在20世纪80年代,烟台大学就有部分学者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且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关系史”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史”等稳定的研究方向。2003年,烟台大学建立了山东省目前唯一的民族学研究机构——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由博士生导师崔明德教授任所长;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史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又被确定为烟台大学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东北跨界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史、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史四个研究方向。该学科具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2人,形成了以博士、教授为骨干、中青年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崔明德博士为学科带头人.孟庆义教授为访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史研究是白寿彝先生学术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推动中国民族史研究发展,白先生一贯追求并倡导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他身体力行,在民族史学科的理论建设上,始终强调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地位,指明民族史研究的历史任务,提出民族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学科健康、科学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民族关系、民族英雄的评价等专题研究上也不断从理论上推陈出新.在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创新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为后人典范.本文除对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贡献作一综述性考察外,还进一步阐明该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何艳红 《东方论坛》2010,(1):122-124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促进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深入开展,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和青岛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24日至26日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12个民族的近百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学术动态     
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二次年会在桂林召开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桂林召开。出席民族史学者和研究工作者九十多名。他们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既有从事南方民族研究几十年的老专家,也有已提出科研论著的中青年新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桂林市负责同志到会,表示支持。各地学者向大会提交六十多篇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百越民族是我国古代南方各民族的总称,对其迁徙、变革等作了规律性的探讨。一致认为今后应以百越民族的源流为中心课题,深入进行研究。会议选举了研究会领导机构,名誉理事十人,理事三十九人。翁独健为名誉会长,梁蹈钊为会长,侯方岳、黄现璠、石钟健、陈国强、贾青波为副会长;蒋炳钊为秘书长,张一民、  相似文献   

8.
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等论著中探讨了民族史理论和方法。他提出:民族史兼具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学科性质,民族史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功用,中国民族史宜采用“两重分类法”,中国民族史的分期标准应以华夏系为主干;还创立了融历史文献、考古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于一炉的综合研究方法。林惠祥民族史理论和方法的启示:民族史研究要集科学性与现实性于一体,作成信史;民族史的撰述应贯串民族平等观;科际整合的研究方法和多角度的研究取向是民族史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王文光、赵永忠在《学术探索》2007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梁启超是中国民族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开拓者。他首先提出了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概念,并在1900~1923年间,不断研究、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学术观点,使之更加符合中国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了公认的中国民族史学科,从而丰富了中国史学的内容,同时也显示出梁启超的史学研究是以民族史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民族”概念问题、中国民族的来源、中国民族的分类、民族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其对近代民族史学的贡在于,一是促进了民族史学科的独立与繁荣,二是为后世树立了民族史学的指导思想,三是为近代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基本路径,四是为近代民族史学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民族史学的不足和缺陷在于汉族中心论取向及具体问题研究之空泛。  相似文献   

11.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创新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力度不够。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思想、企业体制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朱葆华 《东方论坛》2005,(3):111-113
指出了书法作品<松江宝云寺记>释文中的一些释文错误,并一一作了订正.希望书法编选者应加强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过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规则主义"立法模式下,使用作品的"合理性"判断具有法律意义和实践价值.即使纳入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仍应以"合理性"判断为司法释明内容.合理使用行为包括作品的使用和作品使用后的衍生结果的使用,并且不以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使用为是非分水岭."合理性"判断应当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实现利益平衡制度功能,适当地彰显特定作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并充分考虑作品使用或衍生使用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代法眼宗禅僧道原(元)编撰的<景德传灯录>一书,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语言通俗易懂且简洁凝练,其中不乏成语典故,这对后世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景德传灯录>中的成语,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相对稳定,从结构、意义变化等方面对这些成语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文人诗歌展示了独特的民风民俗、雄奇秀美的山川风光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具有突出的认识价值;体现出鲜明的自然美和强烈的人性美,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饱含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家庭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汉画中鹿图像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20.
宫女,又通称宫人,按其功能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 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之为女官;另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北朝时期的宫女,带有战乱割据时期的特点,而其民族成分也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