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隋唐以来的流行说法,定古夏水是长江中游北面的支流,在今湖北江陵以东分长江东流.迳江汉平原腹地,东北流入沔(汉)水,定涌水亦出今江陵县境,分江水(或分夏水)南流入长江。实误。根据订正后的《水经注》以及其它汉魏六朝时的古记载,结合我们前此之研究成果,可知:古夏水所受之“江”当是今蛮河(古沮水,亦称“江”),分“江”之处在古江陵(在今宜城县南境)东南的江津(今蛮河下游北岸的璞河瑙附近),东南流,经今宜城南境、钟祥西北境,在今钟祥西北境丰山口稍南处流入沔(汉)水。涌水当是夏水的一条支流,在古华容县分夏水东流入沔。  相似文献   

2.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才将这条道路全线开通。其基本路线为从成都经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到达身毒(今印度)。当时在古道沿途大规模开凿道路,设置郡县治所和各种交通通讯设施,大量移民,屯军等措施来保证道路畅通与高效的通讯传递。当时古道上的商业活动可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境内主要在蜀地与西南夷地区之间,境外主要在蜀地与境外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3.
三、古沮、漳经过的几个城邑——临沮、漳(章)乡、当阳、麦城、枝江都应在今蛮河流域如果上考无误,古沮、漳就应是汉水的支流,与属于长江支流的今沮、漳二水是两回事。但人们也许会问:是否有可能这两个地区的沮漳在齐梁以前同时并存,而与古郢都、江陵以及某些人们熟悉的城邑相联系的古沮、漳,仍是长江边的今沮、漳?要判定古沮、漳是否同时有二,一个重要关键就在于能否在齐梁以前的古记载中找得出  相似文献   

4.
三、古沮、漳经过的几个城邑——临沮、漳(章)乡、当阳、麦城、枝江都应在今蛮河流域如果上考无误,古沮、漳就应是汉水的支流,与属于长江支流的今沮、漳二水是两回事。但人们也许会问:是否有可能这两个地区的沮漳在齐梁以前同时并存,而与古郢都、江陵以及某些人们熟悉的城邑相联系的古沮、漳,仍是长江边的今沮、漳? 要判定古沮、漳是否同时有二,一个重要关键就在于能否在齐梁以前的古记载中找得出同沮、漳相联系的两套山川城邑来。  相似文献   

5.
江沱与沱江     
现在我们所称的沱江,是在四川省金堂县赵镇会合上源的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青白江和昆河后所称的沱江.它流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富顺而至泸州注入长江,是一条天然河流.这条天然河流在清代以前不叫沱江,而称中江,再早又称绵水、湔水、洛(雒)水.清代以前称作沱江的是指成都平原上的一条人工河流,而这条人工河流在战国晚期李冰为蜀守时,因穿成都二江而被废弃了的.  相似文献   

6.
一、凤县陈仓沟和有关传说陕西凤县南星公社的连云寺村,地当宝鸡汉中公路线上,本是古代川陕大道连云栈(也称为北栈或秦栈)的必经之地。发源于柴关岭的野羊河从村旁流过,一条小支流从南面流入野羊河。这条小支流及其流经的河谷被称为陈仓沟。陈仓沟虽然短而且窄,但却是南经三道河、茅坝、百丈崖通向勉县的道路的起点。故老相传,这里就是西汉名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汉中北定三秦时所经过的“陈仓道”。现在连云寺村还有一块清朝立的石碑,上刻“对面陈仓道”几个大字。进入陈仓沟二三里,又有一块刻着“陈仓古道之墓”的清代  相似文献   

7.
赵焰 《社区》2010,(32):17-18
关于管仲的故事,已是耳熟能详了。 管仲出生在淮河的一条支流——颍水畔。也就是现在的安徽颍上县境内。这一点,《史记》上有明确的记载。颍水发源于中岳嵩山。迤逦东下.流经河南登封、禹州、许昌、临颍、周口,流经安徽颍上、阜阳汇人淮河,为淮河第一大支流。管仲出生时的颍水河畔,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子午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以子午为名的地名之多,在全国各省中是独一无二的。在陕北与甘肃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叫子午岭。从山上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流,现在叫沮水,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子午水。陕南的大水汉江有一条支流也以子午水为名。西安市正南秦岭北坡有一条山谷叫子午谷。从西  相似文献   

9.
尼罗河-红海运河在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是尼罗河的一条支流,它极大地便利了埃及与西奈半岛、蓬特等地的交流与联系。尼罗河水位的下降使这条支流在古王国后期不能通行。第十二王朝国王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在原来河道的基础上第一次开通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借助于此,埃及对西奈半岛和红海沿岸地区进行了空前的开发与征伐。新王国时期,红海沿岸港口城市的兴起以及帝国的战略重心转移,使这条运河不被重视,以至于荒废。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狄奥多拉斯等古典作家对运河的情况有所描述,对比他们的记载,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提出了提升公共政策质量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的含义是双重的:(1)在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策略内部,这条道路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之下的“环式民主”———官僚制道路,也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下的社群主义的直接民主道路,而倡导在公共能量场中通过保证参与者话语的正当性,提升公共政策质量。(2)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之间,这条道路避免了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各执一端,而融合两者。  相似文献   

11.
日益全球化的社会经济——第三领域经济(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最好的希望 南、北半球的国家一样面临着由强大的市场力量和新的技术现实所带来的威胁和机会。跨国公司在国家之间开辟一条寻找世界市场的道路,这条道路将改变或破坏(地球上)几十亿人的生活。在数百万工人被裁减以为更有效和更有利可图的机器替代物让路的情况下,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牺牲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与神话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实存的道路,它还是一条存在于想像中的道路。它连通人们的内心深处,成为神话传播的大道。神话、传说、谎言、现实的生活在这条道路上完美共存,共同构筑了丝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古城温州南北走向的大街道只有两条:一条是信河街,一条是解放路。解放路古时称“大街”,是一条贯穿温州古城的长街,北端设有望江门(后称朔门);南端设有瑞安门(后称大南门)。沿街小巷小弄极多,有人统计东侧有名称的有27条,西侧有名称的有34条,其中棠荫坊(今仓桥街)、问政坊(今七枫巷)、德政坊(今县后巷)、双桂坊(今纱帽河)、墨池坊、康乐坊、五马坊等,在北宋时就称温州“三十六坊”。百  相似文献   

14.
转折点     
公元前278.6.27屈原投汨罗江屈原(约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楚顷襄王时,屈原再度遭到谗毁,被放逐江南,流浪在沅、湘流域(今湖南沅江、湘江一带),经常为离“故都之日远”而叹息,为“生民之多艰”而痛哭流涕。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郢(今湖北江陵北),屈原深恶楚国政治的黑暗,痛感国家的沦亡,无力挽救,又不愿离开楚土,悲愤之余,遂于6月27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今湖南湘阴以北,湘江支流),以死殉其志。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诗人到了别人该评价他的时候,他的面前似乎只剩下了两条可能的道路。第一条道路;他在诗歌历险的终点被人发现,这意味他的声誉,将被人推上抗拒公众的钟摆,在他只能说说而永不会问世的作品中,越援越大。第二条道路:他被人发现正是时候,这将表明他还有能力对付期待,他期待那些期待造成的心理落差,好像水的落差可以发电一样。岩鹰的诗歌可以满足我们惯于期待的好奇心吗?看来那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诗歌总是可以出人意料地解决我们判断上的困惑。这也是岩鹰在写作中自感庆幸的经历。他的诗歌总是在清澈的回旋中抵达了什么。蛇、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这块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上,拥有着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它有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主流,汇集了若干支流与千万条涓涓细流,汹勇澎湃地流注世界文化的海洋。显然,中国文化的支流与细流在这里指的是各地的地域文化,支流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以我国当前的情况说,即是指大区和省市级文化。这细流自然是省市级文化的下属概念了,这  相似文献   

17.
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布)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俄国当时的国情,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找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继而又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这条道路很快克服了苏俄当时出现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经济。这是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皇图"即"河图"和"洛书",是<易>的数理表达式,是古人制作历法的两种工具.古河图洛书刻录在璧玉、龟甲之上,原称"录图",只有天子才能拥有,故又通称"皇图",古之天子禅位时要举行一个"河出图,洛出书"的交接仪式,尧舜禹禅位的河、洛非指今黄河、洛水,而是指古刘河和渌水,是古都长沙南北的两条湘江支流,湖南南岳一带为上古政治及天文历法中心,今攸县有皇图岭、禹门洞,浏阳有首禅山等即其遗迹.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的支流大宁河上有个小三峡,这是四川巫山县近年新开辟的独具魅力的旅游景观,它包括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大宁河是长江三峡段内最大的一个支流,在长江的北侧,发源于大巴山南麓,由北向南,过崇山峻岭,汇百川千流,在巫山县巫峡西口注入长江,全长250公里。大宁河峡雄水秀,迂回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史记》载颛顼于《五帝本纪》,时代排序第二。据史实考证,颛顼生于若水,若水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第一大支流,由北而南蜿行于川西山谷间。颛顼生地具体位置,约在今四川荥经县。颛顼乃黄帝直系苗裔,经若干世代而至于禹。据考禹生于西羌,其地在汉之广柔县,约当今四川北川、汶川等县。我中华人文初祖炎、黄及其后代,渐进而成华夏族群,其始则蕃衍生息于西部(今陕、甘、川),后乃移主中原,奄有广阔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