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虚拟企业内部费用征收为背景,探讨了虚拟企业与其相应的协作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及虚拟企业政策的动态一致性问题,分别构造了虚拟企业理事会平均主义政策倾向和非平均主义政策倾向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实现虚拟企业政策动态一致性应满足的条件。分析表明,虚拟企业的理事会若不能保证其政策的连贯一致,必然会导致协作企业对其不信任而隐瞒真实收益水平,提出应通过设立恰当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理事会政策的一致性,通过改变理事会政策的平均主义倾向以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动态博弈的斯塔克博格模型,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污染排放的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模型的均衡条件和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条件,提出用排污权交易制度代替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以及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税等手段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控管理,是完善长江流域环境治理政策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其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企业解放生产力发挥着重大作用,因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在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博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供需双方动态博弈模型,并针对单一价格和差别价格的科技成果转化博弈进行分析表明,科技成果差别价格反映了科技成果价格与质量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设计活动在当今设计行业中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体活动,而是设计-产品-市场-商品的全过程,更多表现为集体行为活动.设计管理也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管理.设计过程中会产生诸如设计产品与市场经营、设计部门与生产部门、管理者与设计师等方面的矛盾冲突问题.博弈论可以解释其中许多矛盾的根源,找出导致设计的侵占和模仿、管理者和设计师脱节、设计和生产低效率等方面的原因,从而帮助企业提高设计资源的有效利用,完善设计制度和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 ,面临着从诞生到成长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也将是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各种法规、制度不健全到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而“博弈”几乎存在于任何经济现象中 ,引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中的参与人如 :政府、庄家、散户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寿险代理人欺骗保险人和投保人的两种不诚信行为进行动态博弈分析,提出不同的策略选择。预防代理人欺骗保险人的不诚信行为的对策主要是对代理人进行严格的选育,制定严密的代理合同和严格的处罚标准;对代理人欺骗投保人的策略主要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处罚的可信性和加强处罚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的预警,防患于未然,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文章尝试在传统的基于功效系数法下构建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加入了关键性的非财务指标,试图通过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以期增加模型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策略博弈均衡解的标准逻辑分析通常是有关逻辑认知模型中参与人理性的相互知识的分析。本文试图用动态的方法来刻画策略博弈逐步到达稳定的过程,假设双方都是理性的,且除非双方已经到达稳定状态,在其他任何状态,参与人在知道对方采取行动的前提下,都有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同时理性会驱使他们采取能增加自己收益的策略。本文在策略博弈环境中引入了有关参与人策略知识推理的逻辑,该逻辑的语言是通过增加策略算子扩张认知逻辑语言而得,然后给出其模型,进而分析在该模型中成立的某些有关策略博弈的逻辑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和金融机构四个利益集团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多阶段动态博弈过程的讨论,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调控政策的目标与方向。我们发现: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和金融机构由于其各自的利益需求形成了自然联盟。中央政府若要改变现有的博弈格局就必须增加对地方政府保障房投资的支持力度。通过对中央-地方联盟与中央-金融机构联盟博弈均衡解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中央政府必须与地方密切合作,以激励地方增加保障房投资为调控方向,力求改变住宅商品房单一供应的局面,从而实现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金融危机正演变成一个严重的世界经济问题,我国政府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博弈论角度,探讨了政府、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在不同的博弈阶段房地产企业与政府将采取前后矛盾的行动规则,而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的博弈均衡为消费者购买住房,厂商二度降价。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识之士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从伦理的视角予以关注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再现。文章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客观审视,从国内外和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不同认识来阐明真正的危机不在金融而在人心,伦理危机才是根源所在。进而指出国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国际公正的确立是避免经济重蹈覆辙和推进社会伦理合宜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2.
由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要求.我们利用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对参与各方的行为动机及可能选择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国际金融秩序是一种结构性权力,其根本变革需要一个具有主导能力的新权力主体,但这种权力主体目前并未出现,因此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只能是有限变革.然后,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可能选择.基于我国实力相对较弱、还不足以主导国际金融新秩序重构的现实,应该结合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利用间接路线战略在全球进行自然资源的战略性布局,获得另外一种类型的结构性权力,为我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卢方元  段晓娜  袁淼 《南都学坛》2011,31(1):137-140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种套期保值和获利的金融产品,具有复杂性、灵活性和杠杆性的特征,它既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也具有自身的风险,是引起美国房贷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金融衍生工具的这些特点表明应加强对衍生工具的外部和内部管理:外部管理即从市场制度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内部管理即投资者内部建立起规范的运作系统和合理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贯穿于衍生工具的每一阶段,从产生到交易乃至新的组合进行全面的监管,尽可能地避免风险,趋利避害,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环境只是中小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诱因,而企业的管理水平、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产品技术水平等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发生危机才是财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对财务危机的防范应从建立健康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危机意识、建立科学决策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建立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论金融危机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在我们的心理上留下了浓重的阴影,表面看来好象是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但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却是道德的缺失造成的,而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就金融危机的实质,分析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道德的缺失将会带来的危害,尝试通过培育一个良好的企业道德环境,构建和谐的经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各界对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都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是对于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人的行为却探讨较少.在分析了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这个博弈活动的形式、内容的前提下,说明在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博弈均衡条件下将产生效用最大化的管理效果,并对企业如何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最大可能地求得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博弈均衡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企业爆发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与财务危机静态预测研究不同的是,文章采用多元时间序列数据表述企业特征,并结合COX模型进行动态预测研究。从多角度采集企业爆发财务危机的影响变量,完成必要的数据预处理后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进行变量筛选,并提取财务危机预测的主成分变量以降低变量维度,最后对比分析静态COX模型、动态COX模型和其它模型的预测效果。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全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动态COX预测模型的综合识别准确率比静态COX预测模型高,且分类识别的第I类准确率和第II类准确率均有所提高,与其它模型相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力。动态COX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财务危机预判能力。  相似文献   

18.
首先,探讨了金融危机理论、分类及其产生的机理,并对目前主流的几种金融危机预警理论及其模型做了简要介绍和评价。其次,结合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特征,对我国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系统性的分析。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模型,选取了17项经济指标,建立了“五系统加权法”预警模型,运用专家调查法和AHP法对各子系统及子系统内部指标进行了二级赋权。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从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传染性问题出发,分析了危机的传染途径和影响因素,着重定性地阐述并说明了危机的传染效应及渠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了危机传染的内在规律性。论文的最后是基于对金融危机传染性研究所得到的防范启示,指出了金融危机传染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