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瓯脱”释     
“瓯脱”一词,在《史记》、《汉书》中凡六见,兹列于次: “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发人民屯瓯脱”。“瓯脱捕得云中生口”。“与瓯脱战”。“闻瓯脱皆杀之”。 对瓯脱一语的解释,有笔者所见,除注①外,尚有八种。为分析之便,亦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2.
匈奴语“瓯脱”一词,古今学者多有考订。笔者亦在《匈奴语试释》一文中,简略考释了“瓯脱”的语义及语源。近见《民族研究》杂志先后刊载刘文性同志《“瓯脱”释》和张云同志《“瓯脱”考述》两文,觉得有必要重行考释。为此,搜罗资料,再陈管见,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3.
一、近年来关于“瓯脱”一词的讨论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何星亮的《匈奴语试释》,其中第十七个词是“瓯脱”,作者认为此词译自匈奴语中与哈萨克语[(?)]同源的词,其词义为“住所”、“定居地”。近年来,《民族研究》杂志上又发表了几篇关于“瓯脱”的论文,有刘文性的《“瓯脱”释》(1985年第2期),张云的《“瓯脱”考述》(1987年第三期)。因为“瓯脱”一词不是汉语固有语词,所以存在原意不明的问题。《民族研究》的两篇文章介绍了历代及现代学  相似文献   

4.
1985年,笔者曾就“瓯脱”一语陈述管见.一年后,张云同志发表了对“瓯脱”的考释专论.此后,何星亮同志又对“瓯脱”进行了再释.笔者以为,张、何二位文中的观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撰此文以就正于张、何及学界.我们同张、何之间分歧的交点,是对“瓯脱”一词语义的理解不同.与比同时,也涉及到该词语源考释方面的一些问题.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蛊毒,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既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黑色巫术(或称邪术,属破坏型巫术):历史上在我国南方各个民族乃至东南亚一些民族中颇为流行。我国历代史志、文人笔记、医学典籍对之多有记述,各地民间亦多有传说;不过这些记载和传说,不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无人经验,言不中的,就是牵强附会,或使其虚妄,变成荒诞,或使其成魔成幻,令人谈蛊色变,真假莫辨,难据为实。蛊为何物,又怎在南方各民族中流传数千百年之久,迄未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历代记述和实地调查的材料,对其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以溯其源流,揭其内质。  相似文献   

6.
<正> “越”之作为族名,始于商代,甲骨文写作“”。其活动范围自东南沿海至西南地区,支系众多,秦汉间也称作“百越”。不过自先秦至秦汉,越人还有另一个很常见的别名——-一瓯,或写作“沤”,有时也合称“瓯越”。《逸周书·王会解》载,伊尹为四方令,命各部落为商汤进贡特产,正东有“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正南有“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皇大极1635年10月13日改“诸申”为“满洲”之谕进行了考述,指出“金”、“诸申”、“满洲”等词的内涵、演变及原因,尤其对“诸申”一词是建州部饮誉超墨尔根自称“女真”的汉语译音之观点做出了有力论证;用大量史料证明“满洲蔓遮说”实际上即为“满洲满饰说”的组成部分。“满洲”一词源于朝鲜人对我国吉林省集安沿鸭绿江上游地区原有部族、地名的称呼。  相似文献   

8.
"押不芦"是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一味神奇药物。本文梳理文献记载中"押不芦"相关内容,研究"押不芦"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史,辨析"押不芦"与"曼陀罗""人参"等植物的混淆问题,进而探讨丝绸之路上的医药文化交流及其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宛“汗血马”,两千多年来一直被称作“天马”、“天马子”和“天马千里驹”,不仅如此,而且这种马还能“汗血”,以此之故,使其笼罩上了一层神奇色彩.“汗血马”自司马迁记入《史记·大宛列传》以来,曾受到我国历代史家的关注.到了近现代,外国史家也开始饶有兴趣地探讨这一问题.即使是这样,笼罩在“汗血马”问题之上的神奇色彩,并未因此而消失.下面就有关问题进行些考述,以便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汗血马”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股肱,在建兴元年出现于前燕辅政集团中,为辅佐慕容廆的重臣.建兴元年为股肱者在前燕任职事官后所起的作用各有千秋,对见诸于史籍的股肱事迹及其与前燕政治的关系,可从几方面去考察:一,入燕前的基本状况;二,股肱在前燕政治中的作用;三,“平州守宰”时期慕容廆对曾为股肱者的安置.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史记·南越列传》中“瓯骆相攻,南越动摇”的记载,目前的民族史学界,特别是研究南越史及西瓯、骆越史的学者们,一致认为其“瓯骆”是指当时的西瓯、骆越。或解释为西瓯、骆越相互攻打,或解释为南越受两瓯、骆越的攻击,以致国力大损。笔者不同意这类的解释和看法。我认为司马迁的文意是指闽越(东越)对南越的进攻,导致南越政权的动摇。  相似文献   

12.
川南“都掌蛮”反明斗争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初开始,活动在四川南部宜宾一带的“都掌蛮”,因痛于明代地方官吏的大肆搜刮和明王朝的强化统治,连续不断地爆发了武装暴动和起义。明王朝对顽强反抗的“都掌蛮”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血腥镇压,及至万历二年(1574年),“都掌蛮”几乎被明军屠杀殆尽。“都掌蛮”打击明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是川南少数民族斗争史上悲壮的一页,是明代四川少数民族反抗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这个问题,史学界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13.
那年,我从西安乘飞机返回银川,当机翼甩开棉絮般的云团,烟笼雾罩的舷窗豁然明亮起来,窗外粲粲然一色青碧。座机仿佛潜游在湛蓝的海水中, 我真担心哪里密封不好, 会有海水溅来打湿我的行装——  相似文献   

14.
15.
固始汗(1582—1654)本名图鲁拜琥,据史书记载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哈萨尔的第19世孙,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前叶我国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著名领袖。固始汗年幼时就以勇武出名,当他只有13岁时就曾率军击败过白头回军四万多人的进攻。年25,其生母阿海屯去世,固始汗“为作超荐,广济贫乏”。博得部众拥戴。就在这一年(1606年),他以无比的胆略和智慧,用练达的辞令调解了“民受茶毒,二部行道,几为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献的书写格式以左行书写为主流,但在不同的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一些右行书写的特例。敦煌文献中右行书写格式集中出现在吐蕃和归义军统治时期,它是在敦煌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主要受到藏文书写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部分也受到了追求平衡对称的审美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蒙古马源流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是古代蒙古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过重要作用。蒙古人不仅狩猎、游牧、农耕离不开马,尤其迁徙、护疆、征战更离不开马,男女童臾都能乘骑,所以才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下面就蒙古马的祖先及现代蒙古乌的各支系状况作一探讨。1蒙古马的祖先,是蒙古野马。蒙古野马驯养成为家畜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蒙古地区,早在青铜时代就有养马的文化遗迹,古墓中出土的大量的马骨、马具则证明了这一点。几十个世纪过去了,那么蒙古乌的祖先究竟是谁?在哪儿?现在还有没有?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调查及各种历史…  相似文献   

18.
19.
印章,它既是历史的见证,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物资料。在拉卜楞寺看到那些各种质地的印章时,很自然地联想起历代嘉木样活佛在安多地区这块既贫瘠又神秘的土地上,如何利用这种权力来行使自己的政教大权,将拉卜楞寺发展成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藏传佛教中心。虽然嘉木样活佛第一辈至五辈已成为历史人物,然而,他们行使权力的印章却至今保存完好。现就结合藏汉文史料,对嘉木样活佛的寺藏印鉴及僧侣中流传的印章作一简要考述,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东夷校尉考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夷校尉,也称护东夷校尉,是我国历史上从魏晋至唐前期各王朝设立的管理东北边疆民族的专职机构,它的设立对于各王朝加强对东北边疆民族的统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关于东夷校尉的记载较少,而且散见于诸多史书之中,导致目前有关东夷校尉的研究很少,多是一些概要的介绍,难以给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这一时期东北民族关系史的进一步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就东夷校尉的有关情况作简要考述,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二、东夷校尉的设置关于东夷校尉的最初设置时间,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曹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