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理性批判》一书的意图及其概要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的书名中所用的“批判”一词是仿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中对“批判”所赋予的意义而使用的,即考察、研究、分析、判定的意思。萨特认为,在他写此书以前,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并没有给辩证理性提供充足的根据。他说:“我们还未曾确定辩证理性的正当性。”因此,他就自命有必要来承担给辩证理性打基础、提供根据的任务。他明确地说:“我们的意图是批判的,它将试行确  相似文献   

2.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中国首部考证中医病名、证候的专著,著者余云岫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的病名、证候作了精密翔实的训诂考证,堪称中医病证考释的经典之作。是书自序阐述了著者采撷文史古籍中的涉医资料,整理旧医书,“除死方休”之愿望,从侧面反映了余氏晚年对中医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具体概念在辩证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恩格斯指出:“辩证思维……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列宁进一步指出:“概念的关系(=转化=矛盾)=逻辑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辩证逻辑,探索辩证思维规律、辩证思维形式、辩证思维方法,就必须首先研究概念的辩证本性,研究概念的矛盾关系及其转化。  相似文献   

4.
“秩序”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秩序论”是研究包含“规律”在内的种种有序性的理论模式。哲人历来十分关注作用关系和作用过程的有序性。“目的论”、“因果论”和“辩证论”是中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三种主要的“秩序论”模式。“目的论”认为 ,外在的或内在的合目的性是作用型秩序的“核心”与“本原”。“因果论”主张 ,因果关系是作用型秩序的“核心结构” ,因果链是决定一切事象生成演变的“本原秩序”。“辩证论”强调 ,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是作用型秩序的“核心结构” ,辩证规律是一切事象生生不息的本原秩序。目的论和因果论倾向于单向度的作用型秩序论 ,辩证论则建构了双向度的作用型秩序论  相似文献   

5.
对于老年病的防治,祖国医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积淀,至今仍然可以借鉴。公元1085年,宋代的陈直就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中医学辩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老年病能改善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祛病延年和带病延年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理论上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燥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燥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燥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燥论为因燥邪引发的西北燥证提供了广阔的辩证论治依据.  相似文献   

7.
虚弱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是以脏腑虚损、精气血津液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从《黄帝内经》论述来看,引起虚弱常见的病因病机有衰老、感受邪气、情志所伤、饮食劳倦、汗泄及脱血、误治致虚等六个方面。《内经》中的虚弱病证可以分为脏腑虚、经络虚、精气血津液虚、上中下虚、四海虚等五类。《内经》对虚弱性疾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虚则补之”,既可以用甘温补气和厚味填精之品以补益虚弱,又可以用呼入吸出法、徐入疾出法等针刺补虚法。  相似文献   

8.
辩证思维与文艺评论许子清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观点去看问题。” ̄[1]辩证思维就是用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唯物的观点全面地科学地分析认识事物。它属于哲学范畴,概括...  相似文献   

9.
《辩证理性批判》这部书,是萨特临“知天命”之年的得意之作,为写此书,他是化费了心血的。他曾回忆道:“这本书把我咬住了,占去我的全部时间,我每天工作十小时……我的确感到必须完成这本书”。(《七十岁自画象》,引自《萨特研究》,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第64--65页)当其好友米雪尔·贡达提到他为写《辩证理性批判》“把身体搞坏了”而表示惋惜时,萨特却自豪地说:“健康是干什么用的?与  相似文献   

10.
<正>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二版序言中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反杜林论》)第8页。下文引自《反杜林论》的,仅注页码。)辩证的唯物自然观的形成表明了自然观的革命变革的开始。同过去的自然哲学不同,辩证的唯物自然观不再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不再越俎代庖地代替自然科学,而是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的任务“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第10页) 辩证的唯物自然观的形成虽是开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但它的系统确立却是在十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辩证法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转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1885年9月23日)中指出:“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这样的一种认识,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三十年之后,列宁在《哲学笔记》这部光辉著作中,在讲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时,对转化问题作了大量摘记和评述,将恩格斯关于“转化是辩证自然观的核心”的思想推而广之,揭示出转化是辩证法的核心,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转化”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2.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现实的哲学研究中,辩证法都有多种涵义,但如果研究唯物辩证法,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即唯物地、辩证地和实践地理解辩证法。辩证法首先是法则、性质和规律,然后才是人们对它的反映并内化为思维方式。理解辩证法要始终坚持对立统一的实质和核心,并要用辩证法的要求反观其自身。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实践自身的辩证性质决定了人们必须实践地理解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林邦瑾同志的文章——《“矛盾”命题的无矛盾形式》(以下简称“林文”)提出:形式逻辑有一个狭隘界限,它不能满足辩证思维的需要,因而必须构造辩证命题的逻辑形式来突破形式逻辑的界限。同年第六期、第十一期《哲学研究》继续载文,对这种辩证的逻辑形式应当怎样表达展开讨论。本文仅就形式逻辑是否妨碍辩证思维这一根本问题谈点与林文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世界衍生于“无形”,演化于“阴阳”,这是纵横家主要的辩证思想。然而在世界的衍生、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的是人这个主体,这具体体现在“守司门户”揭示和掌握规律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变动阴阳”的社会历史观中,更体现在对立面的转化过程中。可以说,没有人的主体性的弘扬,纵横家的辩证思想就毫无特色可言  相似文献   

16.
在论及否定之否定规律时,一些哲学著述通常都把“磨碎麦粒”、“踩死昆虫”这类现象,排除在辩证的否定之外,认为这类否定是外在的形而上学的否定。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乃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恩格斯说,“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中,在地质学、数学、历史和哲学中起着作用。”(《反杜林论》138——139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下引此书,仅注页码。)“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地、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过程。”(133页)  相似文献   

17.
<正> 悖论是否违反逻辑规律?它与逻辑矛盾的区别何在?张建军同志认为,“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确确实实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孙启明同志认为“有些悖论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律所产生的”,“狭义悖论的病根在于违反同一律”,因而悖论就是一种不合乎逻辑规律的普通的逻辑矛盾。笔者认为,悖论既不是逻辑矛盾,也不是辩证矛盾,而是思维领域中介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之间的第三类矛盾。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张建军、孙启明等同志商榷,并期望能把悖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用辩证的观点来研究“生活方式”这一社会学概念,要求运用辩证逻辑学的一切原理,辩证法的一切范畴,换言之,要求运用全部辩证法。如果说,“生活方式”的概念通常是用马克思主义一般的社会学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来说明,那么“生活水平”就是用经济学来说明。与此相适应,在进行具体的社会学研究时,人们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各地动态     
上海老人领到“敬老证” 1995年,一项旨在延伸、发展尊老服务的“银发工程”在上海正式启动。按规定,凡正式离退休职工及60岁以上的社会老人都有资格领到“敬老证”并享受优先、优惠、优质服务。获得“敬老证”者,同时还领到两本《服务指南》。持证人根据书中标明的服务项目、优惠率及服务单位的门牌号码,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渊源于夏、商、周,这一时期出现的《军政》《军志》《令典》等兵书和集三代兵学思想之大成者姜望的思想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已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和《司马法》等兵书继承和发展了夏、商、周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一是依据战争中的客观因素及其矛盾去认识战争指导原则和发展规律,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战争中要观形察势、因变治变;三是论述了战争中文与武、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文德与武备并重、政略与战略结合等。这些朴素唯物辩证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