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中,作家通过对市镇女性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生存问题的反映,揭示了底层女性和知识女性在中国现代市镇这一特定时空里的生存现实与生命意义。市镇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拉锯和抗衡中,既要承受历史传统对其的规约,又要遭遇来自现实社会的箝制。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描写,是作家诠释历史成规与传统文学的一种叙述路径。对女性存在的关注与思考,是作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探求,是直抵女性生存真相和历史深度的叙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市镇女性书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欲海中的寻梦者——兰草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敏 《阴山学刊》2002,15(4):28-30
兰草的小说,以现代商业化了的城市为切入点,以其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敏锐,从多个角度表现了现代城市女性的生存状态,并以此表明作者对女性主体意识、生存理念和自我价值等问题的看法.作者善于在情与爱的叙述中凸显城市女性的欲望、梦想和痛苦,并藉此引申出关于人类生存和前途命运的重大而残酷的话题.兰草的散文,则是我们得以觅见其心灵轨迹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知识女性,冰心吸纳近现代贤妻良母主义中所包含的有利于女性家庭社会地位提升和生存发展的因子,又接受西方博爱思想以及平等民主的现代理念,拓展贤妻良母主义现代内涵,构成包含一定女性意识的“新贤妻良母主义”,在一定阶段为女性生存的合法性、女性现代性自我主体建构起到作用。但是,正如贤妻良母话语本身以及这一话语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样,冰心的“新贤妻良母主义”也无法超越历史、摆脱羁绊,对其贤妻良母主义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都要进行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06-113
底层人物的生存和精神状态是现代作家关注的焦点,方方也多次推出其关注底层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方方在底层叙事的策略中,多以女性为焦点,通过对女主人公坎坷、跌宕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描写,书写出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探讨其悲剧人生的成因,反映出对女性生存困境和人性的思考,对底层女性寄寓了关爱,并对她们走出困境和自我救赎之路进行了叩问,体现了现实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2-136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的女性剧作家大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她们以女性问题为载体,以家庭作为剧本的基本框架,聚焦现代女性的生活,表达女性的欲望和诉求。中美女性话剧中所表现的女性问题,折射了当今社会在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当代女性正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在事业和家庭、伦理与情感矛盾冲突时的痛苦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张爱玲以冷静和同情的笔调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情爱欲、生存欲和财物欲被扭曲后所产生的破坏力 ,刻画了现代女性在旧式大家庭中痛苦挣扎以及沉沦的轨迹 ,塑造了一个性格乖戾的抗争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现代女性运动的声音高亢,但似乎又陷入僵局。分析现代女性追求背后的理论谱系能让我们看清这一僵局的内在困难:从早期的互体性共存到后来的殊异性彰显,对无限性自由和激进性殊异的追求使得一些现代女性陷入不断被动走向无情与极端化的悖谬,现代女性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与争议的同时自身也不断远离幸福。要走出这一困境,现代女性值得尝试突破将目光仅仅锁定在身份政治或彰显殊异性的层面,而首先回到激发并葆有吸引力的情感本身——正是这一自然的情感才有可能在抛弃了古典自然目的论的现代社会中为现代女性提供赢得幸福的自然尺度,也是挽救现代女性于贫瘠干瘪之理论言说的可能的活力之源。尽管这一情感研究的视野本身也在经受现代性问题与人性现实的敲打与拷问,但至少能够给现代女性提供一面自我透视的棱镜,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现代女性面临怎样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江淮论坛》2003,(6):145-149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悲剧精神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的自觉的感性体验和理性反思意识现象.近现代风云变换的历史巨变为悲剧精神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现实土壤,时代的悲剧精神、女性自身的生存经验构成女性文本独特的审美风范."五·四"时期的女性悲剧作品契合时代表现了"过渡时代"的悲剧;三十年代左翼运动的兴起影响了文学精神,女性的悲剧创作内涵不断宽展,悲剧风格不断丰富;新时期以后,文学向启蒙精神回归,"五四"的批判否定精神得到承续,悲剧出现了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人的解放问题的重新提出,女性民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许多的女性禁忌民俗逐渐走向消亡.在这一背景下,破除禁忌后的女性民俗从叙述和表达女性那份独有的经验和欲望出发,有可能构筑起体现女性生命之美的新的文化空间.但是女性在面对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带来的矛盾与困扰时,又不经意地落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裂谷之中而备受煎熬.因而,当代女性正经历着一种实质性的尴尬,女性生存依然面临困境,建构女性生命之美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女性是李煜词中经常描写和抒情的对象。李煜词中的女性意象因为其独特的姿容、体态具有西方文论角度的的符号张力;这些女性意象同时也是李煜词中重要的情感载体,还是李煜内心的深层动力结构的产物和表现。李煜用词的形式成就了这些震撼人心的女性意象,而女性意象也因其艺术魅力成就了李煜词跨越时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父权等级制度的建立,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女性观也逐渐形成.反映到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明代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从"附属"到"独立"的转换,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之完成了从"歧视"到"赞美"的转换."三言"正面描写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刘胜枝  齐雪洁 《河北学刊》2006,26(2):230-233
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中国时尚杂志在女性杂志中异军突起,以全新的办刊理念和运作模式冲击了女性杂志市场。目前在时尚杂志中存在三种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背后蕴涵着多重现代价值观念,每一种女性形象都代表了女性杂志所培育的一类理想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4.
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焦母与曹七巧合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爱芹 《齐鲁学刊》2004,4(5):144-146
作为现代文学中的两个寡母形象典型,焦母与曹七巧的心理特征显示出传统母性错位与异化的另类 体验,其所折射的文化内涵从女性意识角度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胡璟  邸小平 《阴山学刊》2007,20(5):41-45
唐代女鬼恋人类小说的主要成就在于:首次塑造出平凡中见美的普通女性形象,并且开拓出许多新题材:如女鬼复仇,女鬼恋家恋子类等,这无疑是唐人小说演进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之一:开始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李术华 《理论界》2014,(7):158-160
《赴宴者》是严歌苓的首部英文长篇力作,在美国出版之初,就立刻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并获得文学奖项。它虽然是以男主人公的荒诞宴会虫经历展开故事情节的,但作为配角的女性悲剧形象,却饱含了作者对女性主义和女性生存现状的深度思考。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读《赴宴者》中四位女性悲剧形象,挖掘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其达到更深层次理解严歌苓对女性性别的思考和诠释。  相似文献   

17.
汉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不是无稽之谈 ,它是“日常经验的女儿”。它来自于生活 ,反映生活。同时 ,它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与文化。谚语中有许多是反映女性生活的 ,这些谚语展示了各种女性形象。本文旨在讨论汉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雷鸣  李丽 《学术探索》2012,(7):117-119
在市场主导的商业社会中,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判断和取舍。然而,不同的文化、伦理观所引发的争议和冲突恰巧证明了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并未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意识。本文在肯定女性主体意识的进步意义前提下,透过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伦理解读,进一步探寻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长今》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种新"女性价值观",相比之下,在对待爱情、传统文化、女性自身价值实现方面,中国女性文学的表达有些偏执,而超越这种"偏执"无疑是中国女性文学取得更大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特征。中国的传统性别分工中总是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女性家庭成员常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在裕固族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弥漫在文学世界中的是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女性往往是其中的主题。他们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灼人眼目的,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裕固族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