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增订本),于一九八三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邓先生《岳飞传》的成功之处,不仅被公认为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而且此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分析和对历史资料的掌握与鉴别等等,对读者都大有裨益。下面想谈一点自己读这本书的粗浅体会。 (一) 《岳飞传》(增订本)的出版目的,邓先生在《自序》中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岳飞那种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贞热爱,扩而充之,发扬光大为对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忠贞热爱,一心一德,  相似文献   

2.
王子野《槐下居丛稿》最后一篇《名文未必无讹》,不满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笔者读后颇有同感, 因作此篇,以助张目。这里仅论以下三点。 一、安石原文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非也。 《史记·孟尝君传》:“文(孟尝君)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父]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三王  相似文献   

3.
统编高中课本《语文》第三册《张衡传》,节选自南北朝时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传》全文,全面记叙张衡在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的成就,并以较多的篇幅收录他的文学创作,最后还对他有所评论。节选的《张衡传》是其中的一部分,就节选的这一部分说,是一篇科学家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一生事迹的文章,包括姓名、籍贯、行为、品质以及各方面的事迹  相似文献   

4.
一篇议论文,短到只有四句,恐怕是从来罕有的吧。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正是这样一篇被誉为“千秋绝调”的短文。 “孟尝君能得士”,这一点是从来没有人怀疑或反对的。他门下也不乏象冯欢那样的有识之士,并非全是“鸡鸣狗盗”之辈。这一点,王安石当然知道,但他为什么要在此文中一翻旧案,认定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呢?我认为:他是有所为而作的。 为了推行新法,实现政治改革,王安石对人才是十分重视的。他在有名的《上仁宋皇帝言事书》中明确指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他一方面就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等问题,向皇帝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同时又规劝皇帝:实行改革要坚定,不要因为“一有流俗侥倖之人,不悦而非之,则遂上而不行”。也就是说,对力行新政的优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文学史》的出版,是土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填补了中华民族文学史总体性建构中的一大空档,很值得庆幸。初览之下,感到它有内容,有特色,益于世者甚多。在思辨方式和筹画框架等基础方面,它恪守我们通常运用的原则,但较之近年问世的不少民族文学史来,思路更明晰,视点亦颇集中,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尽管它有自己的弱点。  相似文献   

6.
读吴士欣同志的《知行集》有三点感受 :一、以平等的同志式姿态参与实践 ,所以能像群众一样敏锐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二、追求很执着 ,努力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学风很踏实、严谨 ;三、以“乐”统率“知”和“行” ,始终充满着不倦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搞古典文学的人.大多对明人小品情有独钟.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林语堂在《言志将》中说:“我要一套好藏书,几本明人小品.壁上一帧李香君画像让我供奉.案头一盘雪茄—……”可见他对明人小品的喜爱之情。文化艺术出版社适应这种学术要求.于1996年出版了“明人小品十家”。最近我读完了“十家”之一的《袁伯修小品》.这个由赵伯阳先生选注的15万字的木子.从《白苏带类集》所收300篇散文中精选出的101篇小品佳作,使人读后受益匪浅.入选作品真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南腔…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其伟大著作《史记》中给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及荆轲立了传,其中对荆轲这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写得非常生动。“荆轲刺秦王”这一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两千多年来荆轲的牺牲精神和反抗意志为人们所赞扬、所歌颂。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战国末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尖锐激烈的诸侯之间的斗争,可以说是战国末期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借鉴和模仿外来文学,是蒙汉文学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蒙古族本子故事《苦喜传》的叙事内容虽然是中原故事,但它不是汉文本的翻译小说,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借鉴不同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加以编创之后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出了蒙古族文学中令人惊异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谭嗣同在清代戊戌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范文澜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分析到维新运动的派别时,曾着重指出:谭嗣同实代表着左派。这一派“……代表开明的地主富商要求转化为资本家,他们沾染官僚主义习气较少,而又着手开办矿务,迅速可获大利,所以在思想上比康梁系激进。” 《谭嗣同传》是梁启超为谭嗣同写的  相似文献   

11.
皮明麻同志所作《武汉近百年史》,是第一部系统讲述武汉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胜利解放的历史著作。它引起我强烈的阅读兴趣,使我深受教益。今年上半年,我领受了在武汉老年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的任务。听课的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或是曾在在这里工作过几十年,把武汉当成第二故乡的老同志,他们对武汉都怀着乡土之情。我想,这次给他们讲中国近代史,如果能紧密联系本地情况,既讲全国,又讲武汉,就将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切近,更具地方特色,因而更易于拨动他们的心弦。我自信这个想法不错,但又苦于难以搜寻系统的史料。正为难时,喜出望外地获得了《武汉近百年史》。这本书,言简意胲地概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由吴荣政、王锦贵二位先生主编的《简明中国文化史》,1991年6月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45万余言的新著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读来令人欣喜。 第一,该书甚合广大读者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内容涵盖面的宽广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文化史著作,大概出版过30余种。最早的恐怕要算顾康伯编1924年版《中国文化史》,接下来是1928年版日本高桑驹吉编《中国文化史》,1931年版陈国强编《中国文化史》和柳诒征编《中国文化史》等。但是所有这些文化史著,包括1969年台湾杨幼炯编10册本《中国文化史》和近年大陆出版的几部文化史,所涉及的内容均不及《简明中国文化史》广泛。这部书既包括作为观念方面的文化,又包括作为制度、现象和事业等方面的文化。凡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热情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努力塑造代表这些新生事物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写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雁鸣湖畔》,就是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彭星星 《可乐》2008,(3):3-3
在图书杂志让人眼花缭乱的今天,能够找到一本好杂志与你作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幸运的是,我邂逅了《可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诗歌。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特别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各  相似文献   

16.
丁安祥 《社区》2002,(7):20-20
一、建立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为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区、街三级都应尽快建立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各级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承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二、出台推进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一些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也要研究制定社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尤其是凡经主管部门确认的社区建设项目,相关部门应在水电、办证、用地、用…  相似文献   

17.
吕蒙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三国志·吕蒙传》记载了他一生的战斗经历。今天读这篇传记,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吕蒙(公元一七八——二一九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河南新蔡东北)人。少年时随其姐夫邓当到江南,后追随孙策、孙权转战各地,在讨伐江东豪族割据势力的战斗中,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迅速成长为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先后任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寻阳令、庐江太守等职,并拜为左护军、虎威将军,他“入为腹心,出作股肱”①,是  相似文献   

18.
郭橐(tu)驼,一驼背残疾人,以种树为业,凡经其手所种或移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同行们即使暗中观察、偷偷模仿也无人能比得上他。这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笔下《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人物。他的一番种树道理给人启示多多。他说,我郭橐驼并非能使树木活得长久,繁殖得多,只是能顺着树木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习性生长罢了。种树讲究树根要舒展,培土要适当,要用原来的土,要把土筑紧。做完后就不要动它,也不用担心,离开它不要再去管它……有的人对树木爱得过分,担心得太多,早晨看了,晚上又跑去…  相似文献   

19.
宋海珊 《社区》2008,(20):57-57
近日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悟颇深,尤其是读到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快乐哲学”四个字。 提起苏东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多舛的命运。他因反对王安石为首的“新政派”而遭神宗罢黜,后义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罪贬黄州,暮年还被流放到岭南,几乎一直都生存在充满矛盾的党争之中。  相似文献   

20.
继勇 《社区》2011,(2):56-56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如眼前这本《老子传》开篇所言,此时.我感到了一种空虚而又惶恐的茫然.之前因阅读而产生的欣喜和充实,于提笔之际,突然变得不知所措:我写下的是我真实的感受吗?或者说,我的所思所感,在我写下来后会不会变得不知所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