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九歌》称神为“君”。如:《湘君》首句曰:“君不行兮夷犹。”王逸注:“君,谓湘君。”《大司命》第五句曰:“君回翔兮以下。”王逸在第二句“纷吾乘兮玄云”下注有“吾,谓大司命也”,因之,不言而喻,这里的“君”也是指大司命。朱熹亦谓:“指神。”蒋骥与朱注同。《东皇太一》末句曰:“君欣欣兮乐康。”王逸注:“神以欢欣,餍饱喜乐。”仍释“君”为“神”。朱熹注:“君,谓神也。”蒋骥亦言:“君谓神。”  相似文献   

2.
辛亥之变。吾邑得国殇者二人焉。其一石大令家铭。其一何君承錱也。初余与何君少时同为诸生。数偕试有司。君逡巡温雅。未尝露锋锷。不过以文艺相引为气类而已。已而彼此暌隔。不相见者逾二十年。一日忽遇君县城。聆其言论了无异。恂恂如往时也。君寻游粤东。入提督秦公炳直幕府。为训课子弟。居久之。军事辄就君参决。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之祖制,相对而言是中国古典政治中皇权专制比较强烈的制度,然经儒家士大夫的努力,已有所化解。作为亡国之君的崇祯,是明代君主中之专权者。本文通过刘宗周对于崇祯的谏诤,揭示儒家士大夫的宪政理念与行宪努力。君道极至,在于无为,此为"虚君"之理念。落实于明代政治制度而言,如刘宗周所争,则为以票拟归内阁,以庶政归部院(包括以刑狱付法司),以献可替否付言官。  相似文献   

4.
周谷城同志在《略谈我国古代货币中的‘爰’与“布’》一文中,认为楚、郢的“即猿字,楚国铸造出来的猿头币;郢即楚国首都郢铸出来的猿头币”,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在甲骨文中作。的本义是指璧玉如借助璧玉进行牵引。《说文解字》“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古代人君上除陛(即台阶),防止倾跌,有失尊严,所以君手捉住璧。臣手  相似文献   

5.
“商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商业竞争与战争一样都受优胜劣汰规律的制约。竞争和战争的核心都是人,只有人才能利用形势、制定战略、执行计划,直至最后成功。《孙子兵法})是统御之学,它的用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一、君的要义君,称“天子”,即“天之子”,是一国之所有者,他根据自己喜好、观点、才能选择文臣武将治理国家,而文臣武将却极少有选择君的余地。企业的所有者也不是选出来的。他们通过直接投资或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也就是企业利益、损失、风险的承担者,有选择经营…  相似文献   

6.
传统思维方式问题从哲理上已有许多研究 ,我这里只从政治哲学角度说起。在我看来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一种“阴阳组合结构”。什么是阴阳组合结构呢 ?我想用如下一些组合命题来说明 ,如君本—民本的组合 ,尊君—罪君的组合 ,王体道—道高于君的组合 ,等级贵贱—人为贵的组合 ,王有天下—天下为公的组合 ,礼之分—乐之合的组合 ,顺从—自强的组合 ,正统—革命的组合 ,等等。我所说的阴阳组合命题 ,包括以下两种含义 :一是说 ,在传统思想中 ,如“君本”、“民本”等等命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在理论逻辑上也不能自成系统 ,而是两…  相似文献   

7.
王英 《理论界》2013,(2):167-169
"守先待后"指的是特定政治生态环境中,得君行道不可能的情况下,儒者守护先王之道以待后之来者的一种生存目标。清代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士人少有机会"得君行道",又不可如明代士人那样"觉民行道",所以如戴震这样仍"以道自任"的,只有"守先待后",通过考据或义理解释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8.
珠玉傅爱来水一方。不期高叟慕南阳。惜花心事都无恙。清洁为怀梦亦香。造物如何解爱才。年年寂寞赖花开。如君欲问南窗事。水石依然不  相似文献   

9.
周畏三家传     
民国纪元十余年间。湖湘赤(?)滔天。农工椒扰茶攸。浏醴中赀之家横被摧残者众矣。而如周君畏三昆季其遇祸。尤烈蓋君兄弟三人。伯兄宣猷曾以学博官晃训导。茶陵县议会议长。仲光宣光官永顺推事。君虽未仕。而承先世遗德。乐为善行。乃见忮于罢民。瞰君家为奇羡。而君友爱笃至。癸亥之岁。伯兄被掠。君痛哭弥日。倾家赀赎归。越四年而家毁于寇。尽室在逃。君归自伐林木。并仲兄之宅而新之。日非此无以慰先人又三年庚午六月赤匪陷长沙。溃而南竄。是月晦日。君及伯氏俱被掳至莲花廰匪窟。未几。伯氏病殁。君号泣跽匪前。乞归兄榇。匪为心动。既而不许。君忧伤憔悴。以其年十一月下旬没于永新之高坑。越岁丙子正月十六日。君之子名煇。始  相似文献   

10.
丘乐媛 《兰州学刊》2011,(11):15-21
《指归》的身体观思想很重要的体现之一即是用身体的基本架构"心-身"来比拟政治构成的两个重要元素――君与民。以心喻君、以身喻民表达了严遵对于君民关系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解。引入了身体隐喻的表达方式,严遵对于君民关系的论述显得更为明晰。关于君民关系,一方面君民之间既是互为一体,相互感应,另一方面"民又不谕君之所为",这其中的矛盾又得以通过身与心的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商书有之曰。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宠利居功之失。咎固在臣也。辩言乱政之失。失在君而其咎亦在臣。因此而有感于宋之王荊公。与明之张江陵矣。荊公之在宋也。其始说神宗。谓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固将欲尧舜其君民者也。乃从政未久。而泉府利权之说。不木诸尧舜。而取诸桑刘。且又托名于周礼。由是新法大兴。如农出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手实  相似文献   

12.
人生如浮云。聚散飞无定。人心如流萤。远近光相应。忆戴卢山云。已入江南径。江南秋气深。想君衣棉称。朅来路千里。祇为斯民醒。斜月黄龙寺钟。长林白鹿洞磴。谈道  相似文献   

13.
一、主张“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 首先,黄道周继承了历史上“民贵君轻”的优良思想传统,认为“民”是国家的关键要素。他把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足与地、鱼和水的关系:“百姓,地也;君,足也。托足于地,临厕视崖,凛然若刺。”又引子夏曰:君“犹鱼也。鱼失水则死,水失鱼则犹水也”。这就是说,君若离开百姓,就会面临失足坠崖的危险;君若离开百姓,  相似文献   

14.
汪绍楹校注本《搜神记》卷一:“玉女遂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知。而君性疏漏,我今本末已露,不复与君通接。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怆恨。势不得不尔,各自努力。’”  相似文献   

15.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分田 《阴山学刊》2003,16(3):55-61
公天下论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治理论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君主论,着重回答设君之道、为君之道和择君替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天下为公"既论证了治权在君的合理性,描绘出"圣王之制"的理想政治蓝图,又为君权的存在与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还为政治批判提供了价值尺度。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等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中国的帝王观念有其精致、周到之处,甚至包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政治理性。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对这个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需要改进的。  相似文献   

16.
怨歌行     
新裂齐统素,鲜洁如霜雪①,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②。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叔夺炎热③, 弃损筐苟中,恩情中道绝④。 【说明】 这首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人需要时就“出入君怀袖”,不需要时”弃损筐筒”。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命运决定于  相似文献   

17.
孙柏楠 《理论界》2013,(2):204-20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是中国人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天地君亲师思想产生在红山文化牛河梁时期,作为大型、高级的史前祭祀中心,牛河梁遗址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天地君亲师。  相似文献   

18.
煮攫赫谈集二乙首卯白作燕君‘r昆余待如吧臂补交﹄渭拐争之麦巾1lJ纷哭书J‘之戈次韵再赠凫衣道士四首@陈嘉会~~  相似文献   

19.
<正> 石牌剪烛忆当年,夜气如磐向晓天。民主阵中容我后,黑名单上列君先。 口诛笔伐群魔慑,弹雨枪林斗士坚。一夜霜风摧玉树,南天遥奠泪泫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汉代为例 ,论述了春秋战国以后“宗统”和“君统”的关系。文章认为 ,春秋战国以后 ,“宗统”和“君统”是一种分与合的关系。所谓“分”指“宗统”和“君统”已形成各自系统 ,独立发展。所谓“合”指分离后的“宗统”和“君统”紧密相联。二者联系的方式可称之为拟宗法化。拟宗法化的主要内容是非血缘的等级关系天——君——臣——民被饰以父子关系。随着拟宗法化的确立 ,“宗统”和“君统”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它的建立 ,反映了封建专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