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社会对自然灾难的解释大多是"天谴说",它源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现代社会关于自然界灾难的解释从"天谴"转变为以自然科学原理作为第一解释要素。前现代社会的"天谴论"源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而现代社会中,"天谴论"被"科学论"取代,主要是为了维护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自身的优先权。但需要反省唯"科学论"的负面效应,警惕"有组织不负责任"的短视与科学理性的自负,重视风险社会中活动者的责任,还要避免单一的灾难决定论,建立"人人有责"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在继承荀子“明于天人之分”观点的基础上,对天人感应的灾害天谴说、阴阳失调说、时令失序说、鬼神为祟说等灾害思想提出了质疑批判、重新阐释或者辩证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中唐灾害的新思维:一是灾害的发生并非天谴,也不能预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二以灾害为主的环境压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力之一;三灾害发生有其自然因素,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之间不能相互感应,消弭灾害不能通过人类社会调和阴阳、顺应时令、敬奉鬼神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那托普报告"中.青年海德格尔首次实现了从传统本体论向生命存在论的转换.在他看来,哲学应该是对人类实际生命的存在的追问.人们永远只能面时关照活动改变了的为我之物及作为交道结构抽象结果的观念建构.先在纯粹理性和先验观念本质之类的东西,恰恰是人类生命沉沦状态中凝固化了的、被"保真"的实际性交道和关照活动的对象结构.  相似文献   

4.
"丑"的现象和问题贯穿于整个人类艺术史的创作表达,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对"丑"的艺术实践和"美的艺术"观念史进行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丑"在摆脱美的依附性以及寻找自身独立性过程中形成自觉意识,最终成为一个特殊的审美范畴."丑"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表征,改变了原有以"美的艺术"为指归的艺术史格局.而面对"丑"的传播乱象问题,要正确适度地对其进行"三审".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一般以为"理"或"天理"概念始自二程,实则在张载那里,已有指代"道体性命通而为一"的"理"或"天理"之概念,故张载在提示"理"的本体论意义上具有独特的贡献。不过,张载虽有自宇宙原则角度出发对天理问题的思考,但更多体现的是在"当然之则"含义上的关注,而这个问题过去尚未引起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当然由于张载尚未将天理认作为其哲学中的根本观念,所以这个观念还是与二程洛学有更为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屋"具有喻示人类生存状况的功能,它不仅仅只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领域和生存需要,也和人的精神、心理、艺术审美追求,与社会制度、观念以及人类历史相关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论文从关于"屋"的物质、两性、城市和精神四重文学话语入手,分析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类生存的空间--"屋"与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关系的历时性话语表达,以及当代人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在这两者关系中是如何被深刻揭示的.  相似文献   

7.
张亮 《河北学刊》2001,21(4):59-63
本文主要探讨了阿多诺的"否定的辨证法"思想与现代音乐的关系问题,指出"否定的辩证法"观念其实起源于勋伯格的无调音乐和十二音技法.阿多诺的音乐哲学是一种历史哲学,它为理解"否定的辩证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系.阿多诺始终坚持把音乐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放置在现代生产力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王春辉 《齐鲁学刊》2004,(5):159-160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超越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局限,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狂欢化诗学"丰 富了人类的生存体验,提升了"文学是人学"的理论蕴含,为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和谐"逐渐成了一个流行的政治词汇.很显然,这"和谐"一词,源出于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对一个熟习的观念,我们常常不易了解其真实的义涵;或者也可以说,熟悉和常常挂在嘴边,反倒更易使一个观念的思想内涵隐而不彰.因此,探讨儒学"和"这一观念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似乎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类在工作领域面临着由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极大挑战.不仅一些以往一直被视为人类专属的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随着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各项能力还会得到提升,其在理论上能够替代未来出现的各种新工作.由于技术和工作都是关系到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重新思考人类发明和改进技术的初始目的 来找到智能时代人类的工作方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人类在智能时代所从事的必定是能够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软工作",尤其是打破了劳动与休闲严格区分的、具有社会性的、能促进人机关系和谐发展的数字劳动.我们需要做的是:转变工作观念、重构工作方式并开辟新的"软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1.
"牧人"作为文学意象,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反复出现."牧人"意象作为特定的"能指",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所指",具有"爱情生活"、"田园牧歌"和"人品修养"等方面的类同,但在具体的表现上又有许多差异.导致类同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趋同性,造成差异的原因则在于不同的民族在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文化类型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编者接:"亲亲相隐"的观念是儒家亲情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在量刑时予以减免的根据.此观念和法律规定在西方亦有体现."亲亲相隐"体现的是人的天然本性,"大义灭亲"维护的则是法律的正义.国内学术界就此问题曾展开过针锋相对的论战:一说"亲亲相隐"虽然有违现行法律,但它符合和顺应人性的正当发展,现行法律应做适当修改:一说"亲亲相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出发,对"非典"阴影下的野味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文章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食用野生动物所显示出来的人在外在环境的斗争中的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合理性,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走向破坏自然毁灭生物的反面,并且陷入了一种难以克服的诱惑与异化"二律背反"的困境之中;人对自己的本质力量无限扩大的盲目崇拜,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致人类做出一些危害世界同时也危害自身的蠢事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首先必须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用理性的科学精神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中心主义的观念去对待野生动物,努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4.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类精神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出现后,"梦意识"在现代思想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推动了西方现代文艺美学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唤醒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梦思维"的兴趣和关注.所谓中国的"梦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文论中一系列有关梦的认识与理论观念的辨析,也是打通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在有关梦意识方面隔膜的一种努力,试图在不同文化理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5.
"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核心的概念.从生成论的观点来看,"和"范畴有个源起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和"的概念起源之初就有一定的审美趋向,诸子时代,儒、道、墨等诸家对其涵义进行了哲理意义的阐发.儒家论"和",则重于伦理政治的角度,重点讲"人和".道家论"和",多以气言,强调调平阴阳之气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重点讲"天和",强调只有恪守天性,排除外物杂念的烦扰的专注,才能达于生命精神之"和"的极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和谐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人类对自然和谐与生命和谐的审美追求.魏晋玄学在道家"和"观念的基础上,融会儒、佛、墨等各家对"和"的涵义的阐发,将其广泛地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而赋予其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内涵,"和"观念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法律意义--从纳税人权利的保障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从纳税人权利义务的归位,权利意识的提高,权利本位范式的主导,强化法律保障并建立相关的配套规定,限制公权的扩张,树立"权利契约"观念等角度探讨纳税人权利问题,认为纳税人权利的保障是税法公平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当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宋元之际"诗史"与"崇雅"是两个重要的、也是其时普遍流行的对诗学观念进行的考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史"观是遗民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遗民思想的体现;同时随着元政权的逐步建立和稳定,"崇雅"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士人接受,而到延祐开科取士,"崇雅"就成为一时风气了。本文希望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诗学观念所呈现出的特定理论内涵,更重要的是,揭示理论内涵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长城的起源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焦点问题。目前观点主要有"河堤"说、"城"说和"封"说。长城防御外敌侵扰的主观修建原因决定"边界"是客观效果,且非真正意义上的边界,故"封"说不妥。又,长城是人类防御观念的物质表现之一,而人类防御观念的物质表现演变历程表明,长城起源定为"河堤"有些牵强附会,为"城"略显滞后,为"城墙"则较为妥帖。  相似文献   

19.
萨特"批判的辩证法"关于人与人"交互关系"的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的辩证法"是萨特在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作<辩证理性批判--关于实践集合体的理论>中对他所主张的辩证法理论的称呼.关于总体化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交互关系问题的理论,是"批判的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对"总体化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规律的形式描述和对于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的可能性和可知性基础的论述.这些描述和论述,一方面包含着一定积极的辩证思维的合理探索,表现出后期萨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其明显的理论局限性.而其中在有关问题上提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错误批评,则彰显出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小说"概念包括戏曲,"新小说"和"新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多有相似,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小说戏曲形制的同构有某种必然性.剖析现代文学发生期小说戏曲形制的同构问题,对现代戏曲文学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调整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