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人意思的表现形式为法人的决议,包括社团大会的决议和董事会的决议.法人意思的形成与表达以其成员的自然人意思为基础,效力必然受自然人意思状态的影响.对法人受胁迫予以考察的结果表明:胁迫是施加于表意人的,而胁迫又只能对有心理活动的自然人起作用,因此法人只能是自然人意思表示的承受者,不可能成为表意人.法人机关是自然人的集合,它与机关成员个体均可作表意人,其地位为法人的法定代理人,依照代理人的意思归属与知情归属原则其行为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本质拟制说即揭示了法人行为的现实,又保全了传统民法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实在说不仅欠缺逻辑的自洽性,更脱离了法人制度运作的实际.现行立法受法人本质实在说和表示主义影响,未将法人成员意思表示瑕疵作为法人决议瑕疵的影响因素,故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人人格的本质是指公司作为法律上独立主体所基于的内在根本属性。在本文中,笔者拟从法人的历史变迁出发,在经典法学家对法人认识的基础上讨论公司法人人格的本质,将公司法人人格的本质归纳为经法律拟制而确认的独立结构体。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拟制性、独立性、结构体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剖析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的、一般的、本质的涵义,提出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 特殊涵义,如何协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三会一总”与“老三会”的关系,最后阐述了用法律规范 国有企业“公司法人结构”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公司控制权概念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务中极其重要的"公司控制权"概念,理论研究者应重视公司法既有理论对其的论证与检讨.公司控制权概念应当得到承认,只要对公司的法人性作相对化的理解,以及对实在观的法人本质理论的适用范围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公司控制权在公司法的概念体系中,就可以获得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法人犯罪是指在法人意志支配下,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理人或其他法人成员,为了法人利益,以法人名义实施的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整体性、组织性、隐蔽性和高度损害性等特点。目前我国法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有法人行贿、受贿,法人走私,法人偷漏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对法人犯罪的刑罚处罚制度有“代罚制”与“两罚制”之分。惩治和预防法人犯罪要认真执行“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关于法人的本质问题、法人是否具备犯罪能力及法人是否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法人是客观存在的 ,并具备犯罪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 ,本文分别对此阐述了具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股权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公司法人财产权以及股权的性质、内容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分析法人的本质入手,提出法人与自然人一样均是“法律上认可的人”,因而法人财产权概念应与自然人财产权概念一样,是指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和股权等在内的各种财产性权利。投资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将各种财产投入公司法人以后,就丧失了对这些财产的相应权利(转由公司法人享有),同时作为对价取得了对公司享有的股权。股权的一种既非所有权也非债权的新型民事权利,是带有一定人身权性质的财产权,其具体内容包括表决权、收益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以及监督权等。《公司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和某些关于股权性质的观点是混淆了股东大会、股东全体和股东的概念,将作为公司法人机关的股东大会的权利看成了股东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可知:中国哲人的“意境说”与西方智者的“理念说”,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是不谋而合的。这种吻合从中西方文化两个角度,证明了美的本质是主客体之间的和诣、共鸣状态,是主客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人所有权的内容,理论界有多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权分立”,即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国家享有所有权,企业享有经营权”,这一观点通过国务院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产生了法律效力。该立法的实施在企业改革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阶段曾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却与法人所有权理论相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法人所有权,即法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而非经营权,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法人对其财产的自主支配权。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中规定了三大民事主体,其中法人主体可讨论之处颇多。法人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财产的组织体,能够自我负责,其存在具有合理性。以营利与否作为法人的分类标准看似合理,实则在法律理念、理论、实践和立法技术上都存在很多瑕疵,且该标准不能反映出法人的本质差异。从私法主体自治角度得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元分类结果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与外在逻辑的周延性,是从法人本质考虑的结果。同时可将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作为法人的二级分类标准。在民事主体法典化中,除考虑上述内容,对于公法人为私法活动时也应将其以特别法人身份列在民法典中。  相似文献   

11.
“效果说”是爱伦·坡诗学的核心,它强调小说的故事情节服务于预先设计好的效果,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充分践行其“效果说”理论,展示了古典与浪漫、真实与怪诞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与统一,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命实在论     
“生命实在论”(Living Realism ).是作者立足于对生命的本质及其实在性的理解, 采用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考察了从古至今的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合 理内容,构建的一种综合的、辩证的实在观。它突出了整体论的、系统论的、过程论的、能动性的和 显现主义的物质实在性。并以“生命”为中介,统一了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理论实体”与自然 实体、可见物与不可见物等实在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结社革命”的兴起,公益法人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公益法人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并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待遇,因此应该受到政府和公众的监督。我国在建立公益法人制度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例,完善公益法人的监督问题,促进公益法人健康和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作为特别法人,最为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准公共组织”,其法人治理必然具有特性。其成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且权力机构采政治民主的人头多数决的议事规则。成员众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可参酌采用《民法典》第278条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议事规则,以避免决议僵局。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应慎重设置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人员无需具有成员身份。成员熟知集体资产的状况且成员彼此熟悉,决定了监管的成本较公司相对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资产类型与规模对治理结构有重要影响,经营资产规模较大的,可参酌公司治理结构,但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也应当汲取乡土社会的固有社会资本来实现良性治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应履行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在外部治理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存在通过控制权市场等“用脚投票”机制的外部治理;国家应尊重其独立性,并予以扶持和持续监管;规模较大的农村经济组织法人宜采“村社分离”模式,村委会成员不宜交叉任职。  相似文献   

15.
合伙组织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分化,按照合伙内部组织结构的特点,应当将合伙分为组织松散型的合伙与具有较稳定团体性的合伙两大类型。本文通过对民事主体本质的分析,认为无论在社会存在层面还是在法律存在层面上,合伙与法人的本质都具有同一性;从历史与现实的情况来看,责任形态不是合伙与法人相互区别的本质属性;构建民事主体概念体系,应当把质的规定性作为第一划分标准,首先根据本质的不同,将民事主体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种类型,然后利用其他标准,将自然人和法人分为不同的层次。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将合伙并入法人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法人道德     
传统伦理学是个体道德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人正在取代自然人而成为社会的行为主体和竞争主体,需要研究和构筑法人道德,用法人道德约束法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对法人若干基本理论的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法人制度基本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了公司等具体法人制度与法人基本理论的脱节。这使得我们必须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拓展法人的基本理论。法人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实在,权利能力是其人格的体现,行为能力也具有与其它主体的同质性。法人的能力与其经营范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经营范围只不过是法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法人的权力机关、组织机构是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法人机构,不能使用混乱。明确了法人制度的基本问题,使得法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事主体。法人的一切活动以其自身意志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创立现代法人制度的牢固根基。  相似文献   

18.
施议对 《学术研究》2004,(8):120-126
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说、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吴世昌的词体结构论构成了中国词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作为三种批评模式 ,它们分别体现了三种不同的论词标准及方法 :似与不似以本色论词 ,自李清照提出“别是一家”说 ,本色论便完成了由无定准到有定准的过程 ;有与无有以境界论词 ,因境界之有无可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表述 ,故比起似与不似 ,以境界论词的标准就更为确定 ;生与无生以结构论词 ,结构论讲究二元对立 ,但对立的单元必有第三因素的渗入 ,此即“情”和“景”之外的“事” ,有此因素 ,才能另出新境。三种批评模式各有长短利弊 ,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不同的批评模式之间不存在相互取代的问题 ,它们共同构成了对全部词学史的一种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现代学术立场上,证明古书、古史的真伪是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顾颉刚难题”到“汉代改造说”、“古代文献不断重写”,层累理论不断发展,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今天的史学研究中有把王国维和顾颉刚刻意对立起来的倾向,其实他们活着的时候也不是这样。二重证据法和层累说应当结合起来,用二重证据法探讨古史真相,用层累说积极的一面,研究传说演变,那么,我们古史研究又会是一番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俞驰 《理论界》2007,1(12):128-129
美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美本质”学说,它们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其各自提出了关于美学基本问题的完整观点。区别只在于各种学说都根据自己不同的终极理念,阐发了与审美对象感性特征相互对应的美的内在“意蕴”。一部美学史,人们在勤勉不懈地探讨“美本质”学说这一千载难题的时候,实际上收获的是美的“意蕴”说。黑格尔结合艺术研究发挥了歌德最先提出的“意蕴”,说。“意蕴”是比“理念”更富包容性和丰富性的概念。“意蕴”说明确了美的两个基本条件。“意蕴”说开辟了美学研究走向生活实际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