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安寺位于鞍山市旧堡区千山南沟中部,周围群山环抱,在千山“五大禅林”中素以“雄旷”著称,系鞍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辽阳县志》载:“寺西通明山和金刚山之间有隋碑。寺内有唐代重修碑。唐太宗……曾驻跸。东山下有英烈观,相传即驻地。”“山中石碾甚多,谓当日屯兵碾米所用。”惜碑碣无存,现已无可考证。大安寺周围有较大遗址数处,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万历十二年(1584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道光四年(1824年)、辛卯十一年(1831年)、癸巳十三年(1833年)均有重修碑记。说明该  相似文献   

2.
千山龙泉寺     
千山在钢都鞍山东南,原名千朵莲花山,因山峰层层耸立而得名,后来简称千山。龙泉寺是千山五大寺院之一。位于千山北沟祖越寺以西,从“悟公塔院”西坡直上.经条石台阶行半里即达龙泉寺。据寺内现存之明隆庆五年新建后堂碑记记载,龙泉寺始建于唐,后经明清等历代重修和扩建,始有今日之规模。寺内有大雄宝殿、法王殿、韦驮殿、毗卢殿、龙王庙、藏经阁等十五幢建筑。正殿(大雄宝殿)居其中,配殿列于两旁,韦驮殿居龙泉演梵之上,阶下左有云厨,右有客殿,法王殿与弥勒殿相对,钟楼与鼓楼相迎,  相似文献   

3.
长庆元年长安会盟所在地的寺名 唐代长庆三年在拉萨所立的舅甥会盟碑东侧的藏文碑记第57行记载唐廷与吐蕃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会盟的地址有“keng'sihi nub phyogs  相似文献   

4.
《蜀语》是明末清初一部记载四川方言的词典,也是一部研究四川古代方言的专书。一九九一年夏歌之交,作者李实的故乡四川遂宁曾举办《蜀语》国际研讨会,中外学者多人(?)会。足见该书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据光绪三年重修之《遂宁县志》记载,李实生于明万历廿六年(1598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进士,官长洲(今江苏吴县)令。据张鹏翮所撰《李子静先生传》载,李实淡  相似文献   

5.
元代于佛教多有尊崇,京城梵刹林立,今北京广通寺,元代称法王寺,明清时期的文献和流传至今的碑文中多有记载.法王寺建于元朝初年,明代改称广通寺,明正统年间、嘉靖年间和清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多次重修.广通寺曾是文物璀璨、高僧辈出的名刹,如今只有少数遗物存世.  相似文献   

6.
海城三学寺     
海城是关丽的辽东半岛上一座历史悠远、经济富庶的小城。自古以来不仅是商贾云集的贸易盛地,佛教在此更是广泛流传,颇为兴盛,城西南所存的三学寺便是当时人们崇尚佛教、广结善缘的见证。三学是指佛教教义中的戒学、定学、慧学。寺以此命名。三学寺相传建于唐代。据寺内明宣德十年(1435)的碑文《重修三学寺记》所载:“辽东之海城旧有三学寺,传自唐乾元初……今以僧得胜所言,系千山而来,重建是夺在洪武年间,迄今宣德用工多矣。”从上文可知,寺院重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初到现在已经六百多年了,三学寺历尽沧桑,几度兴衰,现在寺内还…  相似文献   

7.
迷楼考     
扬州北五里,有旧观音山寺,寺踞蜀冈东峰,相传为隋炀帝迷楼故址。但官修史书对此无只字记载,地方志虽有所记,而语焉不详,且有牴牾。如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称:“摘星楼在城西七里观音阁之东阜,即迷楼故址。”①而在此之前,乾隆年间修的《甘泉县志》却称:观音山寺“即古摘星亭址,俗传为隋迷楼故址者讹也。”②唐人韩偓所撰《迷楼记》为官修史书外有关迷楼的记载,但全文只字未提到扬州。从文末“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迷楼,太宗曰:‘此皆民膏血所为,乃命焚之’”等句来看,韩偓所记的迷楼当在长安。因此,有人就对扬州之有无迷楼,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8.
[提要]周颙于宋泰始四年自蜀返建康后造山茨精舍,嗣在其前造草堂寺,二者独立又为整体,位于钟山(北山)西而非“雷次宗旧宅”处。“山茨精舍——草堂寺”的建造为僧人提供止锡、修持、著述乃至弘法的场所,蜀法绍是精舍最早的住僧,法度开创摄山前于宋末“游于京师”,当居其中,二人并称“北山二圣”。慧约在草堂寺弘法十余年,“清虚满世”。僧朗前往摄山前亦应止锡山寺。山茨精舍亦为周颙的“隐舍”,他长居其中习佛修静,解经著述,其《抄成实论序》昭示周颙永明八年尚健在,可补正史记载不足,特别是《三宗论》的撰成使“三宗之旨”在江南传布,对摄山三论学派的兴起有积极作用。文中对汤用彤、任继愈、鎌田茂雄的相关论述展开讨论并予以补证或订正。  相似文献   

9.
包拯字希文,公元九九九年生于庐州合肥县,公元一零六二年死于北宋首都开封府,终年六十四岁。包拯墓葬,有文字可考的两处: 一处座落在安徽合肥市。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庐州》载:“包拯墓在府城东十八里,地名双阙”。明崇祯《庐州府志·合肥县》载:“参政包孝肃公拯墓,在县东十五里,自子繶以下皆附葬”。嘉庆八年《合肥县志》也有类似记载。《包氏宗谱》包拯墓图上注:“墓在庐州府  相似文献   

10.
古刹长安寺     
长安寺座落在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六号,是我市著名古刹之一,素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之说,可见该寺历史之久远。始建何年,已不可考,从寺内碑记中可知创建于明永乐七年以前,尔后天顺二年、成化二十三年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缮。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甘孜州道孚县境内的乾宁(旧称泰宁)惠远寺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汉文碑文,它距今已一百一十七年,是我们研究十九世纪布鲁曼的一份有重要价值的史料。现将碑文抄录于后,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泰宁惠远寺碑记 乙丑夏里塘夷务善后事竣奉 命督师剿办瞻匪新秋遏噶达汛驻军泰宁敕建惠远寺仰瞻。  相似文献   

12.
1.万历《定襄县志》八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联目》)著录:“(明)安嘉士修,刘绍先纂;王立爱增修,刘国治增纂。明万历七年(1579)修,四十四年(1616)增修刻本。”按:此著录有二误:其  相似文献   

13.
明万历年间,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三百八十四个卫,其中的喜申卫是在一四一○年(永乐八年)设立的. 喜申卫的设立,如同奴儿干都司一样,是出于黑龙江流域各族居民的自愿.史书记载:“乞烈迷头目千塔奴来朝,设喜申卫”①. 乞列迷,元代称吉烈灭或吉列迷.明代称吉里迷或吉列迷,但一般情况下写作乞列迷.《寰宇通志》说:“乞列迷有四种,曰囊家儿、福里期、兀剌、纳衣”(卷一百一十六),他们“捕  相似文献   

14.
御河是大同市内最主要的一条河流,它由北而南从城东门外流过。作为东出必经之路,御河桥上建置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根据考古出土文物及参考文献可以得知,御河上建桥有确切记载始于金代,它是一座五拱石桥,元代重修时命名“兴云桥”。金代御河桥经元明二代历时四百余年,万历八年拓故基重建为十九孔石拱桥,‘仍名兴云桥,清嘉庆年间倾圯。  相似文献   

15.
达赖喇嘛 西藏宗喀巴创立的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之一。达赖,蒙语,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师”。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朝蒙古族顺义王俺答汗邀请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宗喀巴第三辈大弟子锁南嘉措,到青海仰华寺相会,俺答汗赠锁南嘉措为“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称号。明万历八年(1580年)俺答汗尊锁南嘉措为达赖喇嘛。万历十五年明朝又封锁南嘉措为“朵儿只唱达赖喇嘛”,即达赖三世(前二世是追认  相似文献   

16.
千山香岩寺     
香岩寺位于千山南部,仙人台西下方香岩峡谷内,为千山五大洋林之一。寺分大雄殿、十方堂、客堂、禅堂、斋堂、共十幅建筑,34间,737平方米。此寺木雕装饰之精巧与秀丽的山峰景色陪衬,更呈现出民族的艺术美。前后殿皆单檐硬山式建筑,脊上有彩色浮雕装饰,斜脊有跑兽,檐下有五铺做补间、柱头、转角斗拱等,每间坊下有燕尾盘龙,犀牛等透雕。从木雕和装饰看,在千山诸庙宇中,此庙最为精致。  相似文献   

17.
锦西圣水寺     
在锦西莲花山脚下有一座规模可观、建筑宏伟的寺院,这就是辽西著名的寺院——圣水寺。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寺之名是因其山南寺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四季长流而得名。据寺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的“建立圣水碑记载”“圣水寺之建也,起自甲午四月庚子岁五月,……其下有清泉仰出,冬夏不竭,似有口名,其泉口圣水,而寺名亦如之。”圣水寺虽建于康熙年间,但当时规模甚小,以后经不断修建方成为占地达一万平方米的辽西名寺。圣水寺的建筑可分为东、西、中三路。中路是寺的主要建筑,最南面的是天元宫,宫高三层,一层为砖砌的方形,当中南北向辟门洞,两侧开圆窗,门洞两侧为楼梯间可通二层。二层也为方形,每面阔三问,带周围廊、室内当中设有一根通天柱直通向顶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三平寺史,清人已有“代代兴废、不可稽考”之叹。笔者曾钩沉索隐,发表《三平史考》等论著。本文根据最近整理出版的《祖堂集》和新近发现的有关三平寺的碑刻资料,对三平寺史的三个有关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即:《祖堂集》的记载进一步证明,三平寺建于会昌年间,兴起于宣宗时;三平义中上堂时,王讽诣法席参问,二人交往密切,王讽深受义中影响。碑刻资料表明,明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制度造成三平民僧间出现矛盾,并且演化为不法僧人对乡民的欺虐。  相似文献   

19.
千山祖越寺     
在千山北沟卧虎山下狭长的幽谷林荫中,掩映着一座规模虽小却建筑古朴的寺院,这就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的祖越寺。祖越,传说为一在此建寺的和尚之名,寺建于苍松古柏之间,在此环顾周围起伏的山峦,四季不同的景色,加上青砖灰瓦,玉宇琼楼交相辉映,衬托出古刹之美。因此在“五大排林”中祖越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又以幽雅的环境、独特的景观而著称。前人游此寺曾赋诗赞道“祖越多奇境.天王亦幻哉”。祖越寺原来的规模较大,清康熙年间其部分庙宇被无量观所占,使其规模变小。现存的寺院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寺的佛事活动区,东院…  相似文献   

20.
沈阳实胜寺     
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一段十二号,有一座规模较大,历史较久的喇嘛寺院,这就是远近驰名的沈阳莲华净土实胜寺,俗称皇寺或黄寺.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清入关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始建于一六三六年(清崇德元年),竣工于一六三八年(清崇德三年).一七二六年(清雍正四年)又进行过重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