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队是一个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一直实行的是八旗和绿营相结合的经制兵.但是,到了近代军队腐朽日甚,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为维护其统治,被迫进行军制改革,创建新式陆军.清未新建陆军是一支不同于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的新式军队,袁世凯在新建陆军的创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历史的巨变,引起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会大有裨益.然而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关于晚清军事方面的变化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些探讨.清代兵制,国家军队是八旗和绿营.八旗自入关后,养尊处优,战斗力逐步消退.清朝自康熙后,实际上主要依靠绿营来维持统治.但到清朝中期,绿营也腐败不堪,失去了维持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八旗、绿营的马队营制;第二次是由传统马队向近代化的骑兵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4.
福州驻防八旗为维护清朝统治秩序和王朝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清朝统治者也对福州驻防八旗在俸饷、住房、恩赏和抚恤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清朝用于作战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和“绿营”,在建立中国空前一统而又广大的疆域和镇压民众以巩固清朝统治的过程中,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自鸦片战争开始,“八旗”、“绿营”在对外国侵略军作战中连连溃败,在国内对付农民起义军也是败多胜少,于是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在本籍举办“团练”作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主力,并发展  相似文献   

6.
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之乱后,很好地利用了嘉绒地区的土兵、屯练的力量,使之成为清朝八旗、绿营等军事力量的补充。其次,因金川战争而生的健锐营,成为清朝军队中的一支特殊兵种和中坚力量。他们在维护清朝统治,防御外来入侵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元朝俸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少平 《南都学坛》2002,22(1):22-28
元朝的俸禄制是在官制和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元世祖时官吏按品阶支给俸禄 ,至仁宗时最终建立较完备的俸禄体系。官吏的俸禄由俸钞、职田、俸米组成。和宋、金相比 ,支俸项目已大为简化 ,文官以月支俸 ,月末支取 ;以银两为俸禄颁发标准 ,实际上多以纸钞支付 ,间用白银。俸禄的货币化 ,表现出历史的进步 ,是元朝俸禄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地方官员普遍颁给职田 ,以补充在币值不稳时官员的俸禄收入。武官领俸时间依军队性质和所驻守地区不同而异。元朝俸禄制的建立和沿革是在保留了蒙古族的部分旧制的基础上 ,依然沿袭、继承了中原传统的俸禄体制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代前期两大暴力支柱之一的绿营,在2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盛衰腐败的轨迹不但与清廷的兴盛与危机保持着惊人的同步振荡,而且牵动着政治、军事、经济、财政的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基于这种认识,应该说,探讨绿营的盛衰,毫无疑义地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综合性的窥察。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研究的还很不够。限于篇幅,本文只是从一个侧面,从俸饷制度着眼探讨绿营的盛衰,以期寻求财政与军政的关系及其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代前期两大暴力支柱之一的绿营,在2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盛衰腐败的轨迹不但与清廷的兴盛与危机保持着惊人的同步振荡,而且牵动着政治、军事、经济、财政的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基于这种认识,应该说,探讨绿营的盛衰,毫无疑义地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综合性的窥察。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研究的还很不够。限于篇幅,本文只是从一个侧面,从俸饷制度着眼探讨绿营的盛衰,以期寻求财政与军政的关系及其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制度,和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状况、国内外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影响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整个清代,受国内外冲击较大,反映在军事制度上也特别多变。按其发展变化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一、八旗绿营阶段;二、勇营阶段;三、新军阶段。八旗绿营兵制,它一方面沿袭明代军制,具有中国历史传统;另方面,也带有中国地方少数民族的特点。基本上没有受外来影响。一八六○年以后,清政府同  相似文献   

11.
正郑观应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和维新思想家。早年为洋行买办,后以所学"商战"经验积极倡办实业。在长期的实业、政界生涯中,注重了解中外形势,对比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忧心国家和民族命运,致力于探讨国家富强之策,写下以《盛世危言》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篇章,对晚清吏治腐败进行了揭露与抨击。军官腐败溺职素餐郑观应长期考察清代军队情况,不仅对八旗、绿营腐败不堪、  相似文献   

12.
一、八旗蒙古的编立及其特点皇太极即位初期,后金在同明、蒙古、朝鲜关系中,处于孤立的地位,内部统治也极不稳定,经营十年以后,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尖锐的社会矛盾已趋于缓和.漠南蒙古与朝鲜相继被征服,明王朝也被打得精疲力竭.在初步胜利的基础上,皇太极于1636年四月改国号“大清”,同时,其政治野心也膨胀起来,准备与明朝争夺天下.但他又感觉基础不固,力量不足,为此,便认真总结了历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经验,制定一整套制驭政策.一是实行团结汉、蒙民族政策,笼络汉族地主和蒙古贵族,扩大统治基础.二是扩大兵源,吸收汉、蒙等族人民编入八  相似文献   

13.
有清皇权体制下的社会治理,是清廷依靠各级官员对政务、军务的层层管理和对社会的有效管控。清王朝始终突出旗人的主体统治地位,八旗世家贵族成员也向来为清廷所倚重,所以清代国家的安全、王朝的稳固和百姓的抚定,八旗世家贵族之功不可没。有清一代,八旗贵族世家成员不乏戮力王室、公忠体国、勤慎为官、清正自持、操守兼善的贤官良吏,世家子弟中才猷练达、办事明敏、关注民生、兴利除弊、治国有方的能臣干练之士,更是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4.
清代伊犁满营旗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洲八旗入关后,曾在全国占田,驻防的八旗兵也大多曾经营屯垦。乾隆朝在收复新疆后,在伊犁屯驻大量满洲、蒙古八旗,也举办了旗屯。关于旗屯,锡伯、索伦营以及绿营的屯田,前人的文章中已多有述及,但对满营的旗屯涉及很少。该文对伊犁满营举办旗屯的原因、发展的经过及其作用作一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15.
清顺治时期 ,清朝政府一方面使用明朝传统教育机构 ,一方面建立八旗专门教育机构并招收八旗子弟入学 ,从而解决了当时最感急迫的满汉翻译问题 ,为后来八旗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康熙时期 ,在重视传统教育机构的同时 ,清朝政府又不断增设八旗专门教育机构 ,使得八旗教育长期稳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满汉并重 ,重视骑射 ,注重实用的民族特色。雍正时期 ,清朝政府继顺康之后 ,又以普及八旗教育为目标 ,进一步增设八旗专门教育机构 ,从而不但使八旗教育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同时也为中央各机构输送了大批官员。总之 ,八旗教育对于八旗文化的普及及提高 ,对于满汉民族融合 ,乃至对于清朝统治的巩固和发展 ,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党中央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我校最近成立了《八旗通志》校点组,进行该书的校点工作. 《八旗通志》初集是清乾隆四年修成的官书,共十六函八十册二百五十卷,约三百万字.全书主要取材于《清实录》、《清会典》、《上谕八旗》等书,也收录了许多有关八旗的文书档案.内容包括旗分志、土田志、营建制、兵制志、职官志、学校志、典礼志、艺文志、封爵世表、世职表、八旗大臣年表、宗室王公列传、名臣传等  相似文献   

17.
一、防军缘起防军起于咸丰同治间,它的出现原起于湘军的崛起。清朝以武功开国,八旗绿营同为经制之兵。具有“拓疆万里,宾服八荒”的战斗力。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武备渐至废弛。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遂配募勇营用以作战,乾隆年间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时首先推行此法,后来在镇压黔湘苗民起义和川陕白莲教起义时沿  相似文献   

18.
漕粮,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清初以来,漕粮一直是重要的田赋形式之一,被清政府视为“天庾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咸、同时期,正当清军与太平军决战于江南、胜负未卜之际,长江中下游各省份(湘、鄂、皖、赣,苏、浙),或先或后实行了改漕“减赋”。其中,尤以湘系党魁之一、湖北巡抚胡林翼对漕政的清厘整顿较为完善,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发展的顶峰时期,然而在咸同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扫荡粉碎了维护清朝统治的军事支柱一腐败的八旗绿营,迫使清廷只得依赖地方武装,遂致督抚筹饷练兵、专揽大权,打破了地方军政民财设官分司互相牵制和中央地方上下相维的权力结构平衡,形成靖末地方督抚骄横跋扈之局面。这些论述已在有些论著中刊出。然而笔者认为这仅是清末外重内轻局势形成的众多因素之一,而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消长的原因既有其社会内部矛盾长期积累变化的因素,更有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受外来干扰而产生变化条件的影响。本文谨将这些原因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20.
清季俸制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清季十年改革中,俸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正俸中出现了外交官新俸制,养廉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还出现了公费、津贴、薪水等制度。综而观之,这十年的俸制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元混杂,二是名不副实。从这两点看来,清季十年的俸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而且对清廷的覆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