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贝马斯等从现代哲学的框架中理解当代传媒所出现的反民主的效应,从而无法深刻地理解这种后现代现象。在当代传媒即信息,传媒不再以传播有意义的信息为目的,而是以传媒自身的再生产为目的。当传媒不再通过有意义的信息传播来凝聚共识时,它开始吸引大众。在现代大众传媒中,大众显示出公众的特性,让人们无法区分大众和公众。于是,大众便获得了一种天然的正当性,似乎体现了正义的力量。而实际上他们是被操纵的群体,是被少数人利用来勒索社会的。而现代西方的民主选举也是被操纵大众的统计学奇观。现代民主制度由此而被腐蚀。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以媒介文本为载体,透过媒介受众和媒介体验,开创了质朴而审慎的研究进路,使媒介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从"精英话语"过渡到"大众话语",从臣民社会渐变为公民社会,从威权政治转化为平民政治的一个传媒镜像.他对媒介受众创造意义和体验快感的关注,改变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模式.通过这个改变,人们找到了研究媒介文化的另一条途径和方法,把理论的触角伸向对普通大众和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传媒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辉美 《江汉论坛》2004,(3):123-125
随着社会变迁,传媒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传媒表现为人类社会日常生产生活的协作方式、话语方式,人们平等地传递信息;人类文字的出现,传媒演变成为文化人的独特活动,与此同时,文字传媒已成为统治者发号施令影响受众的一种工具;在当代,传媒已从过去对“权力”、“政治”的依附,转化为社会公众生活的独立部分,并独立地广泛地介入社会政治生活,渗透到政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可以改变政治结构、公民的政治行为和社会政治心理。当代传媒的多重性、多元性构成了传媒的现代性本质。传媒的社会功能也日益凸现,特别是网络时代,可以说由政府、法制和秩序构成的现实社会与匿名、无序和跨国界网上虚拟社会的结合构成了我们今天新的社会形态。但传播者和受众对传媒的价值选择却是传媒的社会地位的决定力量。这将是对传媒进行社会控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众传媒的建构功能,其对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社会等级等的种种描述,会内化为受众的一种社会期待,影响受众的性别意识和行为。因此,应关注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发展问题,关注女性在传媒话语中的身份以及地位问题,关注传播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乃至性别歧视等被遮蔽的女性真正处境,逐步恢复女性失落的话语权力和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本,而是一种融合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特点的新的文本形态.由于得到了一个社会从权力机构、知识阶层到普通平民等各界的认可,大众文本正不断地被"经典化",也越来越占据社会文化的主流,显示出大众文本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权力化的一种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对文化软权力化作出一种传播学的分析.作者认为,文化要转化为软权力,就必须借助大众媒介传播到国际社会(尤其是目标国).文化软权力化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力得以充分展示和实现的过程.在文化传播力的积极推动下,一国的文化就可能提升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世界文化(或国际文化),从而软权力化.基于此,国家在制定各项对外传播策略时,首要的是要明确对外传播战略目标--文化软权力化.  相似文献   

7.
在目下中国,公共领域中专家与大众的复杂关系引入注目.他们彼此需要,又冲突不断,文章就此作了精细的分析.认为,由于专家与大众所由而来的场域与惯习不同,产生看法不同;他们问的信任基础不断受到侵蚀;他们问存在权力之争以及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等原因而导致冲突.但专家对大众依然发挥着启蒙的作用;大众的批判对专家起到一种监督作用;大众和专家的身份不是固定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专家与大众共同对公共权力起到制约作用;他们目前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文化批判沦为文化消费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社会经济秩序下,各种传媒伦理失范现象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传媒功能的发挥,也给媒体自身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传媒伦理再造不仅有利于保障传媒市场的竞争秩序和受众的正当权益,而且有利于维护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电视文化为核心的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电视交友类节目中,个性表达、身体符号、禁忌话题、语言暴力等多种元素的交流融合,激发了年轻人的参与热情,满足了受众的感官享受和娱乐需求,也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价值异化和精神危机.因此,传媒应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受众媒介素养,防止消费主义文化的泛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了广告受众三个层次的结构形态,分析了消费者的"私人"身份的缺陷,进而呼唤对广告消费者的公众身份的建构,从而参与这个社会场域的文化象征性权力的博弈和争夺,并且去维护和捍卫大众媒体公共领域的最高原则——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1.
当下,大众审美趣味话语权在媒介与消费文化的助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种趋势一度被解读成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并加以批判.然而,如果还原历史与现实的社会文化语境,结合对大众概念的阐释和对大众趣味的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可以发现其中的种种误读与误判.大众趣味越渡特定的权力场域其实还处于未完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资本主义在经历了原始积累的血腥统治和垄断经济的残酷盘剥后 ,发现仅靠极端的压制手段无助于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只能激起人们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于是 ,资本主义时时在寻找一种新的能有效控制人民思想的形式。大众传媒 ,特别是电子传媒的出现 ,为这种控制提供了可能。施拉姆在总结传播对人类的功能时指出 :“我们利用传播作为我们自己的管理工具 ,用于说服和操纵别人”。显然当大众传媒作为“管理工具 ,用于作出决定、说服和操纵别人”时 ,它在行使着对大众的控制权力。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大众传媒理所当然地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注意力经济与电视传媒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革命的推动使当前的电视传播成为一种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观众已经成为媒介的主体.电视传媒只有真正为受众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创造出注意力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作为注意力经济的电视媒体也因商品机制,使社会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电视传媒只有更新传播理念,采用全新的注意力经济发展战略,才能维持注意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传媒批评是感性批评的当下性呈现,是理性批评屏障破裂后的本真狂欢.这主要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一是现代传媒的物性、文化权力以及对"感性符号"的培植性;二是理性批评的消退与受众的趣味转型,三是审美文化主体的分化孕育了感性批评的中心化,四是批评文本的意义寄寓于文本的感性之维.  相似文献   

15.
传媒权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扩张是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化事件,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来自传媒无处不在的力量。市场经济语境下,传媒权力开始越过传统的疆界,通过聚拢社会注意力以及塑造人们的消费时尚,在商业社会里大显身手。同时,传媒权力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建构了“媒介帝国主义”的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16.
传媒文艺作为后语言时代的文艺形态,是现代观念与娱乐生产的新形式。它具有批量化、工业化等特征,与受众互动、媒介逻辑和社会机制有关,是多种文化作用下的文艺形式。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生产与传播中传媒文艺成为当下文艺的重要形态,是现代观念与娱乐生产的新形式。传媒文艺与传统文艺在话语范畴、意义关系、受众角色、接受要求、接受方式、介质逻辑等维度上差异明显,呈现出大众媒介系统下文艺的独特性。当前,传媒文艺批评要走出后现代话语的思维依赖,实现学科建设、意义生产、文艺效果、文艺功能等批评话语重建。  相似文献   

17.
电子传媒与大众视听文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宁 《东南学术》2004,(6):80-85
当代电子传媒的发展把人类带进了电子文化时代.电子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仅导致包括社会组织方式、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而且极大促进了与之相伴而生的大众视听文艺的发展.文章在论述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电子传媒和大众视听文艺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时指出,电子传媒虽在传播大众文化方面有其优势,但媒体形式并非是左右传播内容高雅与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本,而是一种融合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特点的新的文本形态。由于得到了一个社会从权力机构、知识阶层到普通平民等各界的认可,大众文本正不断地被"经典化",也越来越占据社会文化的主流,显示出大众文本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等否认大众文化政治上的进步性,认为大众规避性的或狂欢式的快感,仅仅发挥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他们一方面试图充当大众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又倾向于贬低其为之代言的大众。费斯克试图重新解释大众的力量,将之视为一种尚未开发的社会资源,以推动社会的变革。他归纳了社会变革的两种模式,即激进模式和大众模式。大众文化的政治是进步的而非激进的,是微观政治而非宏观政治。社会变革的大众模式虽然不是以推翻统治权力为直接目的,但是没有它就不可能有激进的社会革命。费斯克的观点代表了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等分析大众文化政治的另一种视野,它是可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参考和借鉴的一种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对世界和人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带来了人类感知和体验世界的新方式,甚至改变了人类生活.文章从权力维度揭示大众传媒技术的权力性存在,分析传媒技术影响传媒意识形态生成与认同的机理.指出传媒技术权力支持下的传媒文化,既是支配的又是反抗的,是意义相互争夺和妥协的场域,它为各阶层争夺话语权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