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联姻消费市场的大陆喜剧电影在“笑果”制作上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之时,也使得其成为文化投资者们“圈钱”的“新舞台”。高票房收入的背后,暴露出了大陆喜剧电影在喜剧立足点飘忽不定、喜剧价值观模糊以及任由喜剧电影滑向低格的感性之乐等艺术症结。喜剧品格的萎缩及虚无主义狂欢的盛行,与喜剧思维的偏离、喜剧意义传达的随意与任性不无关系,加之商业美学放弃艺术的抵抗性原则让不少喜剧电影成了单一的浅层消费符码。健全的喜剧电影,不仅需要有理性的构思能力及艺术策略来呈现当下社会现实矛盾和人性自身缺陷所内蕴的喜剧性,而且也要在艺术创造的自由境界中于人与社会之反常、不协调等所导致的可笑之处来实现对自我乃至现实的审视、批判和超越,这才是大陆喜剧电影应有的叙事伦理及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卓别林的喜剧电影艺术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喜剧电影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精神概括为:(一)研究人是成功的秘诀;(二)以喜寓悲,悲喜交融;(三)“搞笑”手法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其主要表现手法有:冒犯权贵们的尊严;营造喜剧情境,让人物陷入窘迫之中,运用意外事件,引发观众笑声;夸张手法的奇特运用;对比手法的喜剧化等。  相似文献   

3.
肖佩华 《江淮论坛》2007,(5):179-182
中国小说的历史是从“喜”剧开始的,这种记载“街谈巷语”、“稗官野史”的粗鄙文类从一出现就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它是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反对话语而出现的。喜剧艺术是对人类与民族苦难和不幸的超越。市井风情小说喜剧的民间性正是在笑乐中将苦难与焦虑淡化,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去直面人生。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市民文学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喜”感。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发展迅猛,本土观众表现出极大兴趣,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尴尬境地。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必须国际化突围,这就要求其具有喜剧意识,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和喜剧精神,感知普通大众的生存与情感、理想与追求,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于一体,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使国外观众通过电影了解我国真正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5.
幽默、讽刺和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讽刺、滑稽、调侃是喜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但在喜剧创作过程中各具不尽相同的艺术功效。幽默要温敦些,讽刺则冷峻些,二者不是截然而异的。喜剧是以其喜剧手法,对社会生活的矛盾和不协调做大快人心的揭露或赏心乐事的炫展。喜剧性情节、喜剧性性格、喜剧性语言,构成喜剧艺术的三要素。讽刺性喜剧与诙谐剧的区别在于对不同喜剧机制的运用。在充分调动喜剧的直接效果一“笑”的艺术心理基础上,才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笑的艺术创作心理和创作技巧,从而产生最佳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6.
战争喜剧电影就是以喜剧化风格拍摄成的战争题材影片,中国战争喜剧片诞生相对较晚.就喜剧化基调的具体定位论,可分为轻松搞笑的战争片、黑色幽默的战争片、笑中含泪的战争片.战争喜剧片在叙事上呈现出喜剧片与战争片结合的特质:选材角度多侧面表现战争;表现双方较量的片段变通运用“巧合”、“误会”等偶然性叙事技巧;情节编织上传奇性与游戏性结合等.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与丁西林:机智喜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喜剧从来就是一种笑的艺术。而这种笑的艺术又可分为几类。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是有极强的社会批判功能的讽刺喜剧。而在他之后承继喜剧衣钵的新喜剧代表人物米南德,却以描写恋爱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中心,开创了世态喜剧的先河。米南德不仅培育了罗马喜剧,而且影响到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在世态喜剧中,虽然也有讽刺的因素,但更富有机智和幽默,喜剧精神极为丰富。其实,机智与幽默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幽默中可以有机智的成份,但机智并不等于幽默。陈瘦竹先生曾论述到机智与幽默的不同:“机…  相似文献   

8.
论"后现代喜剧"的制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慧芳 《学术界》2006,(1):210-214
以反传统、反理性为美学追求的后现代喜剧,在生产“笑”的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其从创作主体的“解构策略”,到客体呈现的“荒诞形态”,再到接受者的“超文本解读”,形成了迥异于传统喜剧制笑方式的新的制笑机制。  相似文献   

9.
“喜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美学的一种基本范畴,二是指艺术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喜剧”,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喜剧”是指戏剧中的喜剧、带有喜剧性的小说、诗歌、笑话、幽默故事以及曲艺、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中的喜剧。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作为美学基本范畴之一的“喜剧”。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对于中国喜剧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全面深入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笑的传统,不仅在于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个笑的巨匠,而且在于他那独特的用笑去摧毁旧世界的艺术开辟了中国现代喜剧创作的新的源流,推动了现代喜剧艺术的发展成熟,并在创作上影响了整整几代作家。即使到今天人们还继续从鲁迅小说中获得有益的启迪。鲁迅小说那种以公心讽世的美学原则,强烈而深邃的憎爱感情,那种对旧社会无情的鞭挞和对国民灵魂剔肤见骨的解剖,那种从可笑中掘出可悲,于不动声色之中挑破虚伪的艺术手腕。那种深沉含蓄而又尖刻冷峻的笑声,无不给现代作家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喜剧的美感是由作为喜剧的艺术美所引起的一种美感形态。它所表现的特点和悲剧的美感形成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悲剧的美感主要是在愉快中伴随着沉痛、悲哀、恐惧之感,那么喜剧的美感则主要是在愉快中伴随着滑稽、可笑、轻松之感。“喜剧来自笑”。所以,喜剧的美感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笑。喜剧往往以丑作为表现对象,而丑正是滑稽的本质所在。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  相似文献   

12.
按照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要正确看待私营经济,既不要有“恐资病”,也不要犯“崇资病”。私营经济成份姓“资”不姓“社”,判断依据不要把改革开放成败标准和经济成份性质标准混同,市场主体和社会经济基础混同。私营经济的补充地位不能单纯看数量比重,要在不同产业领域有所差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同公有制企业一样要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展,不能靠政府“优惠”生存。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最近,西安市文联召开了“正面喜剧形象美学规律学术讨论会”,十余个单位的二十多位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讨论是围绕市曲艺团李天成、董子竹和省社会科学院陈孝英三位同志合写的论文《“歌颂型相声”四论》展开的。该文试图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到喜剧艺术中去,提出“喜  相似文献   

14.
符码化和景观生产是东北乡村喜剧节目呈现出的一种伪现实主义特点。伪现实主义是在现实主义的参照下,当下中国学术界新提出的一种理论观点。信息化时代,媒介突起是伪现实主义出现的背景,主要表征在影视节目文本的创作和艺术特点等方面。东北乡村喜剧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节目之一。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助推下,东北乡村喜剧首先建构出迎合受众感官和心理体验方面的“伪现实”情境;表面上打着追求“快乐”的幌子,实质上是在对东北方言进行编码;祛除历史蕴涵,错置文化语境,刻意强化、突出俚俗特点是编码的主要形式。成功编码的东北方言成为一种具有“召唤”功能的景观,观众沉浸在“傻乐”景观中,丧失了思考自身真实生活处境的能力,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5.
同样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有哭的艺术,有笑的艺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便是属于笑的艺术。 笑的艺术不仅是引人发笑,更重要的,它是刺向旧社会的投枪、匕首,是跟旧事物愉快地告别的礼花,鞭炮。它跟哭的艺术各有妙用,如著名的喜剧作家莫里哀所说:“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思想。公开的或隐蔽的思想矛盾、冲突和斗争产生了。所谓姓“社”姓“资”之争,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从表面看,问姓“社”还是姓“资”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深刻的历史根源,是解放后头三十年我国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政治运动不断。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或定势:对任何社会现象,在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之前,首先追问它是姓“无”还是姓“资”。“文革”期间,乘车船、进北京也要问阶级成分。姓“无”者接受之,姓“资”者排斥之。在那年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存在的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形是随字义而来的,特别是早期的汉字更是如此。汉字的形离开了字义就失去了指向,其字形也就失去了理据。“笑”字的构形何以体现字义?“尼”字的构形指称何义?知者甚少,历来说解各异,本文略述拙见如下。壹、 释“笑”“笑”字的本义目前一些字词典解释不一,我们认为,因内心喜悦而开颜的一种外部表情状态,这种释义较为恰当。“笑”的构形何以体现这种字义,历来说法不同。《说文》:“此字本阙,臣铉等案孙忄面 《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案李…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古典哲学笑论通常在“优越—乖讹—释缓”的现代框架下被归结为“优越论”,但这种将“笑”化约为“喜剧”或“幽默”的主流考察方式忽视了问题意识和研究语境。古希腊、罗马笑论散见于哲学文本,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发现一套以德行教化为核心的显隐结构,外显结构“因……笑”体现为否定性的“嘲笑”,内隐结构“与……笑”体现为肯定性的“机巧”。一显一隐的话语机制,是在公共生活、整全人性、个体存在的三重视域中运作的。由此,古典笑论的复杂全貌才能得以把握。现代幽默理论的基本面向已悉数包蕴在古典笑论中,“笑”对人类生活始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喜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不只存在于作为戏剧类型的喜剧作品中,也可以蕴含在其他文学样式里。充满艺术情趣和强烈讽刺色彩的鲁迅杂文,喜剧美是其色调鲜明的美学形态,他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提出的这一喜剧的美术特征,正可以为他大量运用讽刺艺术的杂文创作之具有喜剧美作出生  相似文献   

20.
把集体价值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专利”,是一个长期来较为流行的模糊认识。这一认识不仅对理论探讨,而且对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也是不利的。本文通过对集体价值的社会属性、地位界定、实现方式、东西方比较和实现程度的判断标准的研究、提出集体价值实质上不姓“社”,也不姓“资”。它只姓“集体”,差别在于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