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对其他各项司法改革均具有牵引和统领作用。司法责任制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司法责任制与司法民主制是相辅相成的,在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合议庭、审判庭、审判委员会以及法官专业会议等司法民主载体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完善以司法民主保证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司法秩序、司法公信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关于司法和司法权、司法的价值和功能、司法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的深刻论述,为司法责任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司法责任制改革在司法本质和司法规律的轨道上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现代化:含义·原则·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 ,作者系统地探讨了如下三个问题 :司法现代化的含义、原则和作用。关于司法现代化的含义 ,作者认为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以此为基础 ,并通过对司法现代化的社会背景、内在要求、历史对照和职业表现等四方面的论析 ,比较详尽地探讨了司法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关于司法现代化的原则 ,作者提了五个 ,即司法程序正当原则、司法地位中立原则、法官审案独立原则、司法裁决公正原则和司法效力权威原则。关于司法现代化在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 ,作者指出了四点 ,即其一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标志 ;其二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 (法治化 )的最终保障 ;其三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最终实践形态 ;其四 ,司法现代化是促进法制现代化其它环节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61-167
作为传统司法方法和政治策略的司法群众路线倡导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的方针,在社会转型期引发强烈的分化和对立。为此,我们必须对司法群众路线的实践合理性进行反思,对司法群众路线发展理念、原则、路径进行探讨。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坚持"法治思维"、遵循司法属性和规律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尊重群众路线的现实合理性,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核心,努力寻求司法积极主义与司法消极主义的最大平衡,从司法回应、司法便民、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入手推进现代化司法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司法权威的重要标志,是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尊重、认同的心理态度和信仰程度.司法公信力的核心是一种评价信任,是司法公正的真实表达.当下中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司法自身而言,其首要因素是司法不公、司法不廉、司法官道德失范.遏制司法不廉,强化法院的自身反腐,必须倡导良性司法.良性司法,是指让司法美德或者司法伦理成为每一位司法官在裁判活动中最重要的品质和操守,它是司法权良性运行的客观表现,具有道德公正性、道德责任性、"合理、合法、合情"性、道德规范性、道德权威和法律权威的统一性等特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既是法院自身的期待,更是广大民众的迫切要求.为了实现良性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建立客观、科学的司法公信力的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5.
司法改革与司法理念的革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是当前实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 ,也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 ,扬弃旧的国家主义的司法观 ,树立新的现代化的司法观 ,是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和成败关键。  相似文献   

6.
转型社会语境中司法法治生成的发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语境中司法法治的生成问题考量关涉着司法职业的时代命运,也是司法职业共同体主体自觉的客观诉求.司法现代化的研究困惑和现实困境昭示出司法改革理论根据与实践基础,且诠释出其在法治国家建构探寻中社会层面的动力机理.司法职业的功能回归是社会转型语境中司法法治生成的科学发现路径,需积极梳理使其得以本真回归的相关要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民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现代传媒的迅速发达,民意介入司法成为可能.对于民意介入司法,应有理念上的准备:既无需担心民意影响司法独立、民意审判,更应强化或重构司法为民、有利被告、程序正义和能动司法的理念.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意在特定条件下得以介入司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司法公正,科学界定民意介入的范围极具必要性.司法应在"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之情形下参考民意,并通过合理的途径使民意有限介入、依法介入、理性介入司法.  相似文献   

8.
吕明 《学术界》2007,(6):185-188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在坚持"法治"理想的同时,必须从完善立法和司法的衔接机制出发,对"立法'粗细'"问题、"规范性司法解释"问题、"司法审查"问题、"法官自由裁量"问题进行整体的考察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关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是时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实现司法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目标出发,认为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确立不科学,其弊远大于利。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观念与制度实行转变,使其契合司法现代化与法治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在1926年到1927年进行的司法改革,是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政治原则指导下,围绕着司法党化、革命化,对清末以来的司法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图建立新型司法制度的一次大胆尝试。这次司法改革为中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司法为民的价值取向,开创了党的领导、人民参与的司法改革之主体模式,为当代中国人民司法本质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未来五年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多年来,中国司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和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司法改革面临更大的困难。司法改革本是一项涉及机制设置、权力机关协调等多方位的全面改革,需要一种宏观的、战略性的规划。然而,目前的司法改革措施大多停留在工作机制层面上,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尚未展开。司法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因此司法体制改革不只是司法机关的工作,也不只是法学家研究的问题,而是党中央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今后将向纵深发展。目前应该依照司法权的性质和司法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总体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具体部署,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统筹设计未来的整体司法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77-183
司法话语权是针对法院司法审判的过程中各主体所拥有的言说行为权。司法话语权是类似于"法权"的权利与权力的统一体。当前我国司法话语权的语境还有不完善之处,法律适用受到来自内外非法律因素的诸多牵制,司法的法律属性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目标下,必须基于交往理性建构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两者之间互为主体性的良性互动,健全司法话语权的法律保障机制、表达保障机制、参与保障机制、协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2):207-214
司法公开应当是"权、利、责"的有机结合。当下我国的司法公开,司法机关的"权"体现得相对充分,而公众与当事人的"利"的保障与司法机关的"责"的追究方面做得还相当不够。司法公开要落到实处,必须补强司法公开中"利"和"责"部分,构筑公众和当事人获悉司法信息的权利保障机制。司法知情权是公众和当事人要求司法公开的正当性源泉,其性质属于基本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性的权利,必须法定化才能使公众和当事人的司法知情权实在化。法律化的司法公开主要表现为司法全面公开和司法有责公开。  相似文献   

14.
姚小林 《兰州学刊》2009,(6):123-127
司法社会学是司法学的分支学科,它起步较晚,也不成熟,但随着司法社会化和司法民主的普及、司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司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流派和和内容框架的逐渐清晰化,已属现实的可能。司法社会学包括纠纷、法规范、司法和社会等基本范畴,内容涉及方法论、理论流派、纠纷解决与社会控制理论、司法要素与过程的社会学分析等。司法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必然对我国的教学研究和司法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司法行政权配置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行政职能配置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司法与行政的关系,而且与司法的公正性、独立性和效率息息相关。为革除现行司法体制中司法行政化和地方化的"毒瘤",当务之急就是重新配置司法行政权。横向上,应该把司法机关的具有公共性质的司法行政事务剥离出来,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让司法机关轻装上阵,专心司法。纵向上,先将其统一到中央和省两级司法行政机关较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由最高人民法院所大力倡导和推行的"能动司法"理念,引起了法律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然而,"能动司法"这个概念本身在讨论者之间却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歧义认知和错位解读;许多论者认为我国的"能动司法"与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是实质同一或既有区别又有一致的同类概念。实际上,"能动司法"是我国"服务大局"这一特有政治—司法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司法能动主义"则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司法哲学,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客观意义上的直接关联,把两者视为同一或同类,是反向格义导致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能动司法"理念的确立尚缺乏一个认真的理论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70-176
根据455个典型案例样本抽样进行不完全统计分析发现: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推论存在推论结果难以"排除合理怀疑"的实践困境,主要系缺乏商事思维、忽视商事特性所致,司法实践中又具体表现为现行司法适用的认定方法、认定标准和认定过程均存在不适应商事特性的弊端。科学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有赖于补强与商事思维、商事特性相适应的反证方法以及补缺与正推标准相对应的反证标准(实际是商事例外标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68-174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有关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旨在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及保障人权,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辨,其目标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可倒逼司法正义,司法公开是目前司法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法官高尚的司法人格具有促使法官努力上进,形成科学法治理念,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等多方面作用.因此,要重视对法官司法人格的研究与培养.法官司法人格具有个体性与司法道德的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它由司法理性、司法情感、司法意志、司法信念、司法习惯和司法技能六个要素组成,培养法官司法人格要从个人机制和环境、集体机制和环境、社会机制和环境三个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地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20.
茂名市司法局新一届领导班子认清形势,珍惜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茂名深入实施"四大跨越"发展战略、建设粤西经济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