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小说《水浒传》与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早在明代就已经被人发现。李开先、袁宏道等人认为:两书在“文字奇变”;“委曲详尽,血脉贯通”等技法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通过具体地比较分析,认为《水浒传》的“警策”之处可以同《史记》中的“最犀利者”相提并论,也是有识之言。明清之际的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更是经常拿《水浒》同《史记》作对比,他不仅指出了《水浒传》  相似文献   

2.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晚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集话本、拟话本之大成的三部集子。《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满族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虽然两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作者的民族不同,生活的时代各异.《三言》的艺术成就也不能同《红楼梦》相比,但两书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多种的角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敏锐地发现和反映了女性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这使两书在妇女主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不仅可以看到《三言》对《红楼梦》的启发和…  相似文献   

3.
商代《书》类文献的性质可以结合传世与出土文献来讨论。就传世《商书》来看,其历史背景与主题同“殷革夏命”相关涉者居多。就《国语》《左传》所载,春秋时期《商书》已多见征引,则《商书》类部分篇章的主体部分当在西周时期已经有其蓝本,而其中晚出的痕迹则为流传改移所致。可以说,传世《商书》篇章中存古与改移处兼而有之。卜辞中之上帝,非至上神。商代的祖先崇拜实际上比上帝信仰居于更为重要的地位,而祖灵同自然神灵之间又可相互转化,比较趋近于万物有灵的巫术理论。这些特点意味着我们不能径直称当时的典册为宗教文献。由卜辞所示,“册”“典”实为商代巫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属于巫典;就其职能而言,又属于祀典;总体上可以称之为巫祀文献。商末记事类刻辞和铭文的出现,展示了商末理性之光的萌芽;商代末期,巫祀文献中的理性因素有所凸显,同殷周变革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氓》和《谷风》比较孙青《诗经》中的《氓》和《谷风》均是写弃妇之作,反映了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暴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本质。两篇题旨相似,内容相近,但在不少方面也有不同之处。思想意义的比较。《氓》和《谷风》对在周礼笼罩下的奴隶社会进行了血泪的控诉,揭示了...  相似文献   

5.
齐派《易》学考蒋玉智秦汉时期,《易》学之有齐派,与《诗》学之有《齐诗》、《论语》之有《齐论》、《春秋》之有《公羊》正同。然后世论齐学者,特突出《公羊》、《齐诗》、《齐论》,于《齐易》则往往忽略。究其原委,因《春秋》有公、谷、左、邹、夹五家;《诗》有齐...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药》和叶绍钧的《夜》很值得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位作家都在走“为人生”的艺术之路,面对“杀人如草不闻声”的反动派,两者都表现出一样的铮铮傲骨,在艺术探索上均取得了不朽的业绩,通过比较又能看出他们细微的差别。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药》和《夜》都是篇幅较长的小说,若分别教学,需十课时讲完。我尝试用比较法讲授这两篇课文,只花了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第二课时让学生比较同异之点,作书面作业;第三课时教师小结。学生反映:这三节课别开生面,收效较大。现将两文的异同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耐人寻味的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之比较何峰《堂吉诃德》与《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史上的奇书如今早已超越时代与国界,几乎传遍了世界各地,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也早已成为东西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长期以来,对这两部世界古典名...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从“情节与情景的幻想性、奇异性”、“语言艺术的喜剧性”、“场景描写风格的特异性”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异中之同”,求“同中之异”,以提高民族文学和他国文学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聊斋》语流中的《诗》源方文一五十余万字的《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是下游的一泓清泉。从它的语流里,我们可以看到《诗经》的源派。它直接引用《诗经》的词语就有200多条。现在就引用的不同方式,逐一地进行分析比较。一、沿用原词语蒲松龄把《诗经》...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小说中,《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两篇是比较特殊的。这不仅表现在它们与其他诸篇的不同,而且还表现在它们之间的多处相似,这使它们在鲁迅小说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单元。更耐人寻味的是,它们又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小说集,《狂人日记》为《呐喊》的开篇,《长明灯》则编入了《彷徨》,而这两本小说集又反映着鲁迅不同的心绪。如果我们对这两篇小说作一比较分析,不仅可以领悟到鲁迅小说更深刻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1.
北美华文女作家曾晓文的《梦断得克萨斯》和吕红的《美国情人》两部长篇小说,在题材和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观,剖析跨文化语境下强势的西方文化对弱势的东方文化的潜在同化,以及作家本人思想观念上的矛盾纠结,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自我解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在艾赫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与姜戎的小说《狼图腾》中存在着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能够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作为这种比较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由于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叙事上的差异:《断头台》的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时间呈圆形以同叙事模式相呼应;《狼图腾》的叙事视角较单一,叙事时间和叙事模式都表现为直线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为了注音释义,《说文》一共援引《诗经》例句达380条,其中用以注音者15条,用以释义者365条.用以注音者如:《说文·目部》:"?,直视也.读若《诗》曰'泌彼泉水.'"《说文·瞿部》:"矍,佳欲逸走也.读若《诗》云'?彼淮夷'之?."《毛诗》"泌"作"毖","?"作"憬".可见,考察《说文》引《诗》注音,不仅可以明白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诗经》的异文.因这易于理解,故这里略而不论.用以释义者情况则相当复杂.王念孙说:"《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①"王氏此言未必符合许慎的初衷,但《说文》误以经类中的假借义、引申义证以字之本义则是事实.《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相较,或字同释义同,或字同释义异,或字异释义同,或字异释义异.研究《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的同与异,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意是颇有益处的,兹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典释文》注释文字中的“同”,用作动词,训为“相同”,通常至“同”绝句。按所指向的內容可以分成义同、音同、形同和音义同等几种类型。《经典释文》中的“同”绝无介词用法的用例,几个主项并列采用直接连用和用连词“及”连接的方法。一些著作对《经典释文》中“同”的理解有偏差,出现了一些句读错误。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以罗马题材所写作品中,《裘力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以下简称《裘》和《安东尼》)同《科利奥兰纳斯》(以下简称《科》)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科》剧是莎士比亚对现实进行冷静的反思,并企图找到一条保证社会安宁的途径。在《裘》剧中有群众动乱的场面,群众受到煽动后,态度出现反复的大场面。这同《科》剧中民众造反,受煽动驱赶科利奥兰纳斯的场面很相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裘》剧中的群众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不知道勃鲁托斯等  相似文献   

16.
一、《商颂·那》述作和《皋陶谟》关系探索关于《商颂》的述作,我别有专文论及;认为系西周中期宋地的人,追念先王,写定古时候所遗留下来的祭祀乐章,著于竹帛,成此诗篇《商颂》。试再连类而推论及于《尚书·皋陶漠》,觉得和《商颂·那》互相比较,其间彼此因袭之迹,非常显著。必定出于同一类人物的手笔无疑。因而再加敷论,分述如次。子、《商颂·那》中乐器多同《皋陶谟》《商颂·那》诗中提起到所用的乐器,和《皋陶谟》是互相符合。《那》诗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是作为春秋时期思想解放的社会思潮出现的,而由《左传》一书得到深刻的反映。在《左传》关于春秋社会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事件记述中,民本思想贯串始终,构成全书重要思想线索,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政治观点。 虽然都是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但《左传》作者不同于孔子,也不同于后来的孟子、荀子。孔子的民本思想同“仁”相联,孟子的民本思想同“仁政”相联,荀子的民本思想同“王道”相联,各有其特点,《左传》的民本思想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不拟比较其  相似文献   

18.
《春秋》《左传》平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记》中有四处比较集中而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一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孔子所作之《春秋》决不是《春秋经》而是《孔子史记》即《孔春秋》。左丘明为《春秋》作《传》一事,先秦并无记载,于史无据。乃汉儒主要是公羊家儒者傅会杜撰出来的,不可信从。《春秋考论》一书的考论是经得起检验的,其学术价值和贡献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一味抹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蒲松龄短篇小说《画马》的象征系统,并将其与蒲松龄《族谱序》史实进行比较,可以断定蒲松龄族属为蒙古族,《画马》所表现的主题是民族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野草》的研究中有一种看法,就是认为《野草》是鲁迅先生作品中情调比较消极、阴暗的部分,《野草》不及鲁迅先生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积极、乐观、战斗性强。在具体的分析中,有人把《野草》分为积极部分和消极部分,认为一部分作品的倾向是战斗的、乐观的,而一部分作品的倾向是消极的、悲观的。以我管窥之见,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