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运平 《社科纵横》2007,22(2):120-121
西方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并不是一种历史的区分,形而上学有着自我的解构特性。而其自我解构性来于其规范性和超越性,知识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法尔克和他的非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王治河理查德·法尔克(Falk,Richard1930——)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教授,著名后现代思想家。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称他发展了一种“非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法尔克1930年11月13日生于美国纽约。19...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治河 《求是学刊》2001,28(3):9-12
谈到后现代主义 ,总使人想起“风水轮回转”的古语。还是不久以前 ,“现代”是个充满褒义的词语。当人们谈到 :“现代科学” ,“现代医学” ,“现代艺术”时 ,无不充满着仰慕之情。因为“现代”总是指最新的进展。而今天 ,“现代”则与一个过去的时代或至少正在过去的时代联在一起。它成了一个批判的对象 ,反思的对象。当然这并不是说 ,现代性在今天已不再统治我们的生活了。事实上 ,现代性依然很强势。用科布教授 (JohnB .Cobb ,Jr.)的话说 ,“现代性仍旧统治着我们的公共生活。”[1 ]政治家依然执着于现代价值观 ,大学依然是现…  相似文献   

4.
通俗文学随着城市的繁荣而发展壮大,跟广大市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决不能低估通俗文学对于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力。值去年十月省通俗文学学会召开座谈会之际,我们组织了三篇文章:彭晓丰援引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状况,以外证内:顾亚维探讨了读者的心理需要;卢敦基则对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峰 《求是学刊》2001,28(3):15-18
90年代对后现代主义问题的讨论一度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 ,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由于后现代哲学是一个边界并不确定的领域 ,它横跨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 ,学界对它的探讨分为不同的方向 ,这样就很难全面地把握它的各个方面。但是 ,这种难以把握的跨学科性也说明了各门学科面临的问题具有“家族相似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 ,就在于它是整个文化与哲学范式转型的集中表现 ,它不仅代表了西方文化精神的变迁 ,而且对中国新的文化精神的培育 ,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后现代主义与哲学的范式转型所谓…  相似文献   

6.
曾耀农 《唐都学刊》2005,21(4):100-103
后现代主义影视的主体与文本中,表现出边缘化倾向,主体被消解分割呈“物化”、平面感与零散化状态,具有话语膨胀和语言游戏的特征。就中国新时期电影而言,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逐渐崛起和发展,也就是传统叙事手法的消解,追求作品的哲理性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可视性。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美]R.萨索尔曲跃厚译在本文中,我想批判地考察两种相关的主张:第一,后现代主义和科学哲学以一种类似于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方式互相依赖,即它们彼此的主张既相互呼应又相互抵触;第二,后现代主义和科学哲学都服从和发源于一种政治的观点和...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关系复杂:即二者既有亲和之处,更有尖锐的分歧之点。现代性本身即暗含着自我批判的维度,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对其自我批判精神进行了发扬光大。后现代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在总体性问题的不同,也就是在关于人类主体解放的"宏大叙事"上、在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救赎方案上的大相径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依然执著于启蒙运动所标举的人类解放的理想。后现代主义从极具微观色彩的话语层面,提出了旨在张扬差异、反对总体化的理论。以差异理论为主要内涵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新兴的各种亚文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和不可多得的理论资源。总之,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断裂式的,而是一种扬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潘萍 《浙江学刊》2001,(3):122-12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时尚效应,对大众,尤其是对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它使新的青年一代的生活观深深打上了"反规范、反传统"的印记.新生一代们崇尚新的后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差异与多元,拒斥同一,消解中心性,突出边缘化,在新的世纪、新的文化背景下,开辟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创造出新的生活概念.  相似文献   

10.
过程哲学以其自身独特的视角对现代的二元对立、理性至上、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等观念进行了批判,从这一点上看,过程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同那些一味地破坏和伞盘否定的解构的后现代主义不同,过程哲学的起点在于对现代性的批判,但却着眼于建构.过程哲学的这种建构主义同样体现在其对现代法律主体的重建上.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坛葛宝祥,王莉娅一、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后现代主义,作为术语可追溯到西班牙诗人弗里德里科·德·奥尼兹(FredericodeOnis)于1943年编著《西班牙和美洲西班牙诗选》之时,他发现人选诗人对现代主义的逆动而首先使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编纂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篇文章的出发点今天在我们这个学科中是多余的。我们都熟悉这样一个事实,在任何可以想象的编史工作领域,著作和文章每年都以势不可挡的数量产生,想理解所有这些书和文章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就会明白了。20年前,想要深入研究霍布斯政治学的人只须读由沃特金斯和沃伦德所著的关于霍布斯的评注就可以了。然而,任何一个在1989年有勇气试图有意义地去论述霍布斯  相似文献   

13.
大卫·格里芬是美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格里芬认为,怀特海哲学是通向生态思维的,怀特海哲学就是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生态哲学。格里芬本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贯穿其学术生涯,他本人在对生态问题的具体认识上有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格里芬旁征博引包括相关科学家、哲学家、生态运动领袖等人的观点,对生态危机的真实情况、严重性、紧迫性做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有力地论证了生态危机是当前人类最大、最紧迫的危机,而不仅仅是众危机之一,并呼吁各界人士能了解生态危机、关注生态危机,在一切为时已晚前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美娟 《唐都学刊》2006,22(3):39-41
后现代主义是19世纪60年代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思潮,其主要内容包括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进步主义,这些思想都有其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的土壤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正如唯物辩法证所坚信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后现代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它的缺点和不足。它一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指出了其发展的畸形所在,为我们真正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思考问题的方式及其指出的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为我国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一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对艺术后现代主义的种种不同解释,这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篇。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文章开始便向读者表明了所讨论的概念的模糊程度,以及要说明其区别特征的难度。至于应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我们至少可列出以下五种解释:1、作为严格的反理性主义、反功能主义、反构成主义(anti-constructivist)的解释;2、作为基于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与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总体上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间的关系略作理论分析,阐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紧张和亲和或对立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文学传统与后现代主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信德 《浙江学刊》2008,(1):99-103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美国的流行与繁荣过程的评述,具体阐释了来自欧洲的后现代主义对20世纪美国文学以及美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美国文学传统的血缘关系,表明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虽然带着一定的反叛意识和后现代色彩,但它与这个国家固有的文学传统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与解构主义有所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专注于与科学相关的现代观念,对它们不是简单的排斥和抛弃,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本文的考察表明,它们在对征服自然、分析思维、二元论等方面的批判与探索所提出的观点,与庄子思想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实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实质与评价宋祖良酉方当代一些最著名的皙学家,往往因其学说和思想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而遭受被咒死的命运。伽达默尔就曾很幽默地谈到海德格尔在重英美分析哲学的人士那里遭受的被咒死的命运:“海德格尔肯定并非到处因其语言的风格而受到尊重。在这方...  相似文献   

20.
黄红霞  陈新 《学术交流》2007,(10):19-22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历史学带来了一场范式革命,它倡导保持差异的多样化历史写作,鼓励人们放弃"客观历史"的梦想,追求一种奠基于主体间性的历史真实。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大众文化崛起、话语权力扩散的产物。在历史领域内,一旦公众将研究历史与写作历史当作一种乐趣时,也就开始瓦解职业历史学的权威性。这种情形与新媒介相结合,必将促成公众史学的兴起。这是一场"小写历史"的盛宴,将历史学带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