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蕴涵着文化意义,文化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文化本质的集中体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伦理文化意识形态、人文文化意识形态、科学文化意识形态是文化意识形态在不同的精神活动领域的不同存在样态,它们构成总体性的文化意识形态,并且各自以其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当代发展,应顺应文化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以其文化意义的提升,推进观念领域的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
论秦始皇与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经过十数年的征战,终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政治大统一。此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的政治体制。那么秦始皇接受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传统呢?我们认为主要是齐文化。文章主要从齐文化在秦朝的影响和“焚书坑儒”与齐文化的沉寂两方面探析秦始皇与齐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宣兆琦教授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齐文化发展史》提前结项 ,并于 2 0 0 2年 4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凡 11章 ,3 3万余言。通览全书 ,深感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全面系统 该书在论述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既注意到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对齐文化的重大影响 ,又注意到齐文化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更注意在大的文化生态系统和网络结构中进行动态的考察 ,从而探寻齐文化的发展规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孕育和生成的 ,并且无不发生变迁 ,在变迁中得到发展 ,最后走…  相似文献   

4.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齐文化中的荣辱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齐文化出发,探讨了其“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基本素质、法规措施、核心价值等方面,以求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5.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来源。齐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提倡实用功利,实现富国强兵;鲁文化是一种唯我独尊的文化,提倡崇德恪礼,认为仁者无敌。尽管齐、鲁文化之间存在各种差异,随着秦汉以后国家的大一统,齐、鲁文化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对于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法治文明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白对齐文化始终怀有极大的热情。齐文化在李白诗歌中集中表现为三大主题:纵横捭阖的帝师王臣,倜傥任侠的布衣游士,以及燕齐海滨的神仙道术。李白的文化取向是盛唐士风和时代精神的映射。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使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研究成为当前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涵、文化与意识形态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历来学术界一直争论的焦点。本文就当前学术界存在的以文化的科学性排斥其意识形态性以及以意识形态性否定文化的科学性等多元片面倾向,试图对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以便对厘清学术界关于二者关系的长久争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就齐文化所独具的内涵而言,它跟隐逸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但隐逸文化在齐文化史上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齐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齐人豁达和不拘泥的民风,使之能够对古代中国士人均面临的仕与隐的问题做出自如选择;二是在齐地尤其发达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术神仙之说,对齐地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明显.这既是在看似与隐逸文化相冲突的齐文化中却又能够产生出隐逸文化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齐文化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通过市场的运作来发展,但市场的双重属性,使得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化市场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与时俱进,以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一派源于民俗积淀,成于老庄。然而这一时期,却是法家大用于君王的时期。时光流转,道家一派终在汉初得到君王大用。汉初的选择初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偶然,尤其在一个封建帝国君主大权在握的时候。然而道家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在汉初的成功实施说明其中必定蕴含着诸多必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汉初几十年中,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道家治国理念,使黄老之术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中一直稳站上风,居于绝对的主流地位。但汉初黄老思想毕竟只能作为过渡时期的权宜之策。当大一统封建王朝羽翼日渐丰满的时候,大有为的政治要求就决定了避世无为的黄老思想已无力维系强大王朝的发展和稳固,势必要退居次要地位,甚至被打入冷宫,而代之以经世入世的儒家学说。因此,汉初意识形态,在70年的以儒道为主兼及其他诸家的磨合融汇中,在汉武之世必然走上道衰儒兴的道路。《淮南子》这部汉初思想的鸿篇巨制从一定意义上正是这一融汇磨合的最好印证。  相似文献   

13.
《安世房中歌》是汉初的宗庙祭乐,也是汉代贵族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其诗句既赞颂汉高祖刘邦的功德,又向后世统治者宣示汉家治天下之道。汉帝国建立初始,在政治文化构建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安世房中歌》对此作了回应,以宗庙祭乐之形式唱出了解决汉初困局的方法。而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又使其成为汉代儒学昌盛之先声。  相似文献   

14.
黄老道家的政治思想与汉初的治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老思想是汉初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在治国理念上倡导“仁性当分”,在治国方略上坚持“无为而治”,在治国原则上强调重民爱民,在治国手段上重视仁义礼法,是一套以道为主,杂之以儒、法等家的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它对汉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昝风华 《东方论坛》2008,(3):40-44,53
在汉代散文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风俗文化为其提供了大量新鲜丰富的养料。汉代风俗文化对于本时期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内容的丰富和功能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的写人、叙事、说理艺术及其艺术风格有重要影响;作为风俗文化之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对汉代散文的风格及语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沈刚 《南都学坛》2004,24(5):5-8
舍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起初具有家臣性质。秦和秦汉之际,舍人开始向国家的职官转化,已有了职官的雏形。汉王朝建立之后,国家对舍人的管理走向规范化。一方面加强了对私门舍人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国家职官体系中也开始有了“舍人”这一正式名称,即太子舍人。但作为国家官吏,太子舍人一般不通过察举选任。战国秦汉间舍人身份的演变,反映了这一时期官僚制度逐渐规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的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丰富的汉代水井遗存显示出汉代水井文化的重要性。水井在汉代有诸多文化含义。首先,祭祀与追思,神格化的水井成为汉代人祭祀的对象并引申出追思名人水井的文化现象;其次,灵异与灾变,水井异常的情况常与时局相联系,令汉代人形成敬畏的心理认知体系;再次,死亡与恐惧,与水井有关的死亡生发出了危险与恐惧的文化意象;最后,闭塞与隐匿,水井的特殊结构衍生出闭塞与隐匿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20.
李荣友 《南都学坛》1999,19(2):10-12
汉代音乐文化史料较少,很难窥其全貌。根据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等音乐文物,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可知汉代音乐文化呈现出艺术形式多样、乐器品类众多、服务对象广泛的繁荣景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政治的大统一、经济的繁荣和音乐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