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拉宗 《西藏研究》2023,(3):83-89+162
新词术语规范化建设作为民族语文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在民族地区准确学习、使用和推广。藏语新词术语的翻译和规范统一问题一直是全国涉藏州县乃至整个藏语翻译界长期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如今,新词术语量大且面广,发展速度又快,与此同时,译名混乱和不统一问题也相继而出。因此,藏语新词术语的翻译规范和译名统一已经迫在眉睫,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持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藏语的方言     
西羲郎  周炜 《西藏研究》2002,(4):110-120
一、藏语方言研究状况在藏缅语族中语言使用面积最大的是藏语。使用现代藏语的地域除了以中国的西藏为中心外 ,还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诸省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邻近诸国的大喜马拉雅山脉地区。① 藏语的使用面积尽管现在还不太清楚 ,但是 ,作为使用中心的西藏的面积却是很清楚的 ,这就是 1 2 0多万平方公里 ,仅这一点就比约 3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总面积要大近 3倍。到新中国成立为止 ,这个地区的四周被沙漠、高山和大草原等自然屏障所隔断 ,加之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实行封锁的政策 ,致使西藏成为外人难以接近的地区。在这…  相似文献   

3.
李春梅  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2020,11(5):102-109, 154-156
本文针对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吉居乡的藏族语言进行分析。吉居话的语言所属在以往研究里没有共识,有属于扎巴语的意见和属于康巴藏语的意见。通过与藏文的对比,可见该语言为一个属于康巴藏语崩波岗方言群的土话,并非木雅语或扎巴语。基于与吉居话周边土话的比较,我们提出吉居话属于崩波岗方言群雅砻江组的假设性结论。本文的分析方法亦能作为识别康巴藏语中方言所属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在北京的藏语文翻译界进行的一次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并介绍重点所访几家单位的翻译原则、现状以及译风等情况的同时,立足于语言文化逐步向科学性和世界性发展的态势,结合藏区实际情况,思考并探讨了藏语专词术语之所以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所在.因期许于能对藏语文翻译业以及藏语文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作者由衷地阐述了个人对造成藏语术语混乱的主客体原由的看法,以探讨者的身份与藏语文翻译界的同仁进行了诚挚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藏语传统辞书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而且在词目编排时采用了许多与其他语言的辞书截然不同的方法。早期的《翻译名义大集》等综合类辞书及《藻饰词论·长寿藏》等词.藻类专业辞书,均使用了按语义分类词目的类序编排法。随着藏语正字辞书的出现,编纂者开始采取以字母表为顺序的词目编排方法。到1434年强巴林巴·索朗朗杰在编纂《词语分别显明庄严》时,已经使用了非常严谨地按字母顺序编排词目的方法。另外,藏语传统辞书在编排词目时还运用了数序编排法、前置辅音编排法、上置辅音编排法、元音顺序编排法等藏语辞书独有的词目编排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建军 《西藏研究》2009,114(2):63-70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的接触历史,以及由此造成的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部分根据其接触历史和现实面貌,指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化型接触、地缘型接触以及商贸型接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构建的藏语形容词库为依据,借鉴藏文传统语法理论,结合现代语言学、计算机理论和统计学等知识,将藏语形容词按音节结构和按内部结构分类详述,总结其搭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藏语形容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建民 《中国藏学》2011,(2):231-238
夏河藏语是藏语安多方言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土语群。由于夏河地区的藏族人民与周边的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群居杂处,语言互借的情况较多。文章从借用方式、发音、词序等方面论述了夏河藏语中汉借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2016,7(2):1-13,92-94
本文介绍藏语方言学研究中的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所谓的藏语“康方言”进行分析,探讨其具体语言现象,并提出在以往藏语研究中常见的“康方言”并不成立,应将其理解为“语言复合体”之见解.由于方言学研究涉及的领域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需要考虑地理关系及历史关系,其研究不同于普通的方言研究.本文主要讨论有关“康方言”的三个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了解到,方言学研究中绘制语言地图是一种不可回避的过程,通过地图能了解到各个方言群的分布地域,并加上地理、历史等人文信息探讨方言的形成,才能得到可信的方言分类.  相似文献   

10.
张四红  解丽丽 《中国藏学》2022,(6):161-173+219-220
尼泊尔是我国的重要内陆邻国,其境内散居着数十个与我国藏族同源异流的藏裔族群。自古至今,尼泊尔的藏裔族群与我国藏族在宗教、贸易等各方面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其使用的藏语方言共有19种,不同方言间既有区域共性也有个体差异,但都和藏语拉萨话有着较大的相似性。这些方言在保留了古藏语大部分特征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演化出一些新的语言特征,其中,大部分方言都处于濒危状态。对尼泊尔藏裔族群和藏语方言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尼泊尔藏裔族群和其藏语方言的了解,有助于加强相关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中尼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新术语的大量增加,虽然丰富了藏语书面语,适应了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运用上的混乱,影响了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交际。为此人们编著了大型词典《汉藏对照词典》试图巩固新术语的规范工作。但是由于地理条件、交通等的原故,现代藏语还未形成共同的标准口音之前藏语书面语和各方言的关系仍需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2.
论藏语动词     
周季文 《中国藏学》2002,(2):119-127
本文分十部分从不同角度将书面藏语动词(指词于本身,不包含后缀或其他附加成分)分为自主动词、不自主动词、结果动词、能否动词与形动词、及物动词与述说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感动词与超越动词、自动动词、使动动词、互动动词与变化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领有动词与丰匮动词、趋向动词与致使动词、助动词、结构动词等小类,侧重探讨藏语动词作谓语时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藏语新词术语规范工作的初创时期从1987年一直到2003年,时间跨度20年之久。其间有五个重要节点,直接影响了藏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工作和进程。本论文指出,西藏藏语规范初创时期的工作,以语言立法为根本出发点,以全区藏语新词术语工作会议为抓手,以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则为工作重心,极大地推动了西藏自治区藏语规范化工作的进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敬语体现出藏语的高度文明,它是藏族人民饨朴、善良、谨虚、礼貌的美好心灵的再现,也是人们亲切交谈、友好往来的必要手段。通过语言的表达,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高低,也能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我们提倡语言美,就藏语而言,则是提倡人们多使用亲切、优雅的敬语。由于敬语在藏语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已有学者对敬语作过某些论述,本人在学习和使用藏语的过程中,也发现藏语中的敬语确有其独特的功能意义,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和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写此拙文,谈谈对敬语的初步认识。一、敬语的特点藏族…  相似文献   

15.
周季文 《中国藏学》2002,(4):118-128
本文分十部分从不同角度将书面藏语动词 (指词干本身 ,不包含后缀或其他附加成分 )分为自主动词、不自主动词、结果动词、能否动词与形动词、及物动词与述说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感动词与超越动词、自动动词、使动动词、互动动词与变化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领有动词与丰匮动词、趋向动词与致使动词、助动词、结构动词等小类 ,侧重探讨藏语动词作谓语时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借词是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在漫长的蒙藏文化关系史中,由于在历史进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长期接触,逐渐促使和形成了语言中互借互补词汇现象,并在各自的语言中最能适应的词汇便成为所借民族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词汇。所以,蒙藏语言中互借互补的借词现象,对丰富和发展双方民族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言的视角,通过对藏语藻饰词构词的基点和结构方式及其特征的分析,解释并揭示藻饰词的构成在语义、词性的选择及组织的过程中对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运用,以及它的产生和构建方式受制于藏民族精神特质和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使用科学方法记录藏语第一人,也是中国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原理为拉萨话整理出科学语音系统的第—人。他在《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拉萨话记音影响深远,其拉萨话语音系统至今仍是研究藏语方言和拉萨话的基础。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记音进行了综合的述评。  相似文献   

19.
一、引论 1.1 九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藏文经历了大规模持续的正字和修订,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的藏语书面语.据研究,这时期的文字修订基本符合当时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厘定的书面藏语也基本反映当时口语的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时期藏文所反映的藏语称作经典藏语. 本文研究经典藏语的动词形态。讨论之前,先将动词形态状况及本文目的作一简单  相似文献   

20.
藏语广播电视语言文字是否规范,体现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西藏的具体实践.语言文字的准确、贴切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和作品的审美效果.因此,用词、状物、叙事要有分寸感,对事物的表象、内涵的表述要准确,比喻要恰当,形容要贴切,联想要合情合理.文章以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为例,分析其负面效应,并论述了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