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化图书馆馆藏是现代信息服务的基础,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数字化图书馆馆藏成为当代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度发展、不断突破及有机结合,图书馆已可以对文献本身进行管理。图书馆发展到新阶段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是存储在图书馆服务器上的所有资源或者是所有能通过图书馆界面实现访问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构成及其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萍 《江西社会科学》2001,(10):165-166
在网络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所变化,即:除了传统的书刊文献之外加上了电子文献。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书刊文献与电子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此外,制约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扩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围绕此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如争取国际援助、建立社会公积基金,统一采购等等。本文还就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环境的优化提出了种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进入了网络时代,发达的信息交流和通讯手段既推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经济的全球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一种潮流,Internet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更贴近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网络化趋势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络信息资源更日益受到重视。作为知识信息收集与传播的图书馆,网络化趋势带给它的机遇是与其发展方向一致的,从而使之发生许多变革。一、网络环境对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影响传统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指经过收集、整理、存贮的文献资源。随着网络技…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藏书建设 ,要正确处理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一般馆藏与特色馆藏、图书资料与报刊资料的关系 ;并认为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 ,又要适应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源共享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馆际互借运动。当时的馆际互借并不是直接为读者或用户服务的,只是一种弥补和延伸本馆藏书的手段。1909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AIA)大会将“馆际合作”作为—个讨论主题后,真正的资源共享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并有了飞速发展。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IFLA(国际图联)大会上。包括网络信息在内的馆藏资源共享成为大会的重要议题。此后,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一度受到大学生们的冷落,有图书馆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图书馆面对这一现实,从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古籍文献收藏体系入手,加大古籍阅览室服务项目和馆藏古籍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古籍文献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互联网上的古籍文献资源作为馆藏古籍文献的补充,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疏远古籍文献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在图书馆广泛运用,图书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型图书馆正向数字化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方向发展。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不再是以馆舍规模的大小和馆藏文献数量的多少为标准,而是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素质是否高层次化。  相似文献   

8.
略论电子资源与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昕 《理论界》2006,(1):238-239,158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储存和检索利用的方法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已有了很大变化,信息资源的电子化一方面使馆藏得以极大的丰富,另一方面对我们熟悉的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电子资源的涵义及其特点,阐述了现阶段电子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实现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浅论网络环境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将发生三个变化 :馆藏建设模式向信息资源建设方向发展 ;服务模式向文献传递服务与网络服务并重方向发展 ;管理模式向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将发生三个变化:馆藏建设模式向信息资源建设方向发展;服务模式向文献传递服务与网络服务并重方向发展;管理模式向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大潮以不可逆转的强大阵势向我们袭来,各行各业都必须迅速调整阵容,改变旧的生产服务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图书馆必须首先认清知识经济的大趋势,由传统的图书馆向用新技术武装的多功能、开放性、产业化的现代信息中心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求图书馆在自身调整上要做好以下工作:1.调整馆藏结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馆藏,不仅局限于文献信息的本身,还应包括与文献信息使用相关的阅览或检索设备。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改变以往的以文献为主体的馆藏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模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从服务工作特点、机制、运作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针对学校特点为教学提供好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社会已进入网络化时代,使传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Internet网的形成,改变和丰富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含义和内容。我们面临的是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建共享,是现代技术支撑下的资源共建共享,突破了传统的共建共享模式。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界同仁重视的严峻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需求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文献信息已逐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特色馆藏的建设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数字化的主要形式。随着用户专业性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加强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图书馆特色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图书馆发展背景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面临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图书馆注重自我支持,它的主要资源来自于自身的馆藏,馆际互借仅仅是它的一种补充,因而在功能上属于自我满足机构.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献信息的数量急剧增大,以科技文献信息为例,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科技图书50万种,科技期刊10万种以上,专利文献100万件以上.科技文献数量每7~8年翻一番,而且倍增周期逐渐缩短.在此情况下,注重自我支持、自我封闭的传统图书馆单依靠本身的力量决不可能将全部文献信息收集起来,故难以满足用户对各种信息的需求,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其对社会的作用也就随之减小了.  相似文献   

16.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并不是将传统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简单数字化,以及将传统图书馆的业务转移到网络环境中完成,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标,应是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为用户提供知识。正如馆藏资源是传统图书馆的生命一样,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数字资源,要为用户提供知识,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数字资源基础之上。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来源目前主要有3种途径:本馆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外购数据库,以及自建数字资源,提供给用户的主要服务包括查询已有的资源,获得电子版全文或到图书馆获取全文,  相似文献   

17.
浅论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当今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文献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电子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就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图书馆馆藏理念正在向“精品化”、“藏为所用”方向转变,服务理念向“以人为本”、“个性化”方向转变的今天,更需要强化电子文献的特色化建设,这对加强电子文献特色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Internet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已越来被人们所关注.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及其馆藏资源管理的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尽快完成图书馆向现代型的转变:第一阶段由以手工方式为主的传统型图书馆向图书馆文献管理网络化的集成系统转变;第二阶段是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以适应网络图书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传统文献资源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网络地方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地方信息服务,成为当前图书馆的一个研究课题。笔者以茂名为例,采用网络检索调查法、列举法,详细地介绍了茂名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情况,分析其特点,并提出加强网络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 ,合理调整科技图书馆文献收藏结构 ,突出收藏重点 ,形成收藏特色 ;改革传统的服务方式 ,创建科技文献中心 ,利用专题数据库和网络开展馆藏文献资源服务提出自己看法。最后简要论述科技图书馆藏书建设需要人来管理 ,对人才素质提出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