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人权内容的论争是双方人权观论争的一个焦点。发达国家只承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为人权的内容。发展中国家在承认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同时,承认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特别是承认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人权的内容。论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和人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人权主体的论争是双方人权观论争的一个焦点。发达国家只承认个人为人权的主体;发展中国家不仅承认个人,而且承认集体为人权的主体。论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权概念的理论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权概念的理论特质徐俊忠在当今的国际论坛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某些西方国家大唱人权高调,把人权奉若能为世界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福音的天使。例如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前夕,许多西方国家的发言人认为:“除了承认民主人权的人道主义价值,还承认民主人...  相似文献   

4.
左群  吴岚 《江西社会科学》2005,3(12):147-151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激烈的分歧和冲突。人权标准的不同是造成人权分歧和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资产阶级人权学说以“天赋人权”论为依据,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是否符合人的感性欲望或人的理性作为人权的评判标准。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人权标准是对现实的人权状况或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权利关系进行评价的尺度、准则和规范,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确立,并与社会的进步及人权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客观性、阶级性、普遍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以其普遍性区别于特权。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是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普遍性,更要求人权理论揭示存在殊异的人权主体各自的独特性,承认并尊重其对人权的特殊和特定要求。自由主义的人权主体被塑造为理性的、抽象的精英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权本位的人权体系,这样的人权体系使大量真实的人受到形而上学的人的压迫。20世纪人权主体向真实的具体的经验的人的转型,带来了人权内容的扩张和人权体系的重构。历史上的人权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的正当性要求着人权主体继续进行实质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也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演变。能与普遍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人相契合的人权才能真实保障每一个人的尊严,才称得上是普遍人权。  相似文献   

6.
茅根红 《兰州学刊》2008,(11):37-40
近年来,“承认”逐渐取代“认同”,成为西方左派政治论争的一个重要斗争领域。随着批判理论的“伦理”转向,承认范式成为一种新的解释、批判和反思民主政治斗争的理论路径。承认理论如何审视民主问题、如何参与当代激进民主政治论争就成为检验承认理论能否成为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文章就承认理论与激进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西方有学者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是自己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落后造成的,必须在制度上和观念上“西化”。文章认为,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很多,生产水平低下、对外的依附性、二元经济结构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不断恶化,不仅阻碍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的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也造成危害,这是影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人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话语的今天,各国在对人权之必要性或人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上并不存在争议,但是对人权各权利之优先性争论颇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人权问题存在的不同立场,显然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源,反映了各自不同的世界地位、发展水平、价值体系和国际问题关注重点.面对各种争论和不同立场,毋庸置疑的是人权理论可以从批评中汲取营养及自我完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人权在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中的差别及其产生这些多元观的原因,并试图就人权问题在实践中遭遇的两难问题,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提出看法,为各国的人权政策寻求共识.当面对事关所有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诸多全球性问题时,国家间利益的交汇点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权利。人权外交也是人类在国际社会追求普遍道德原则的结果。但是,在人权外交领域,由于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产生了诸多人权问题。中国在选择人权外交时应遵循国际法准则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人权公约并以此为标准,在国际社会提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人权冲突、化解人权危机,反对以人权为工具的“新干涉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 ,南北人权之争成为国际人权领域斗争的重要内容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欲将自己的人权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理所当然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在当前的南北人权之争中 ,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对策包括 :加强对人权问题的研究 ,认清西方人权观和人权外交的实质 ;加强团结 ,在人权问题上达成共识 ;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坚决反对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加强南北人权对话 ;等等。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创新 ,而不仅仅是保护财产。知识产权将不仅是WT0内部最主要的利益争端 ,也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冲突的第一焦点。本文从TRIPS背景下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如何在最大限度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公众利益 ,并提出了一些符合民族利益的学理主张。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权是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依法享有的对其商业秘密的支配权利.商业秘密权的财产权属性、权利客体的无形性、权利的法定性及国际条约、各国的立法实践表明商业秘密权是一种知识产权,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相比具有权利主体、权利对象、权利期限和权利保护上的特殊性,其内容包括身份权、保密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人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毛泽东人权思想,对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不断取得国际人权斗争的新胜利,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原则作为各国刑事诉讼的司法及行为准则 ,不论其社会性质如何 ,在保障人权、公正司法的普遍意义上 ,均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缺乏理论根据 ,应当予以取消 ;对韩国保障被疑者、被告人的陈述拒否权应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罪犯人权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兰州学刊》2006,(2):181-183
罪犯人权的界定是罪犯人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罪犯人权理论上的描述。罪犯人权的本原是指罪犯人权根源于罪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揭示了罪犯人权的正当性所在。罪犯人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研究罪犯人权应当从罪犯的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上作多形态研究。罪犯人权的特征是罪犯人权区别于其他主体人权的特质,由罪犯作为人权主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罪犯人权的实质在于罪犯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论形象权的独立地位及其基本内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象权是新兴的人格权,具有具体人格权的法律地位。传统意义上的具体人格权体系的构造及其内容无法涵盖民事主体的形象利益,确立形象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立法潮流。明确形象权的具体人格权地位,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保障其人格独立、自由和尊严,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权不仅是当今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而且是一个存在着重大分歧和冲突的问题。邓小平批驳了西方一些国家“人权至上”等荒谬论调 ,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主张 ,提出了系统的人权思想 ,阐述了社会主义人权和资本主义人权的根本区别以及国权重于人权等一系列基本观点。邓小平人权思想对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widespread belief in the benefits of economic growth, some scholars emphasize the potentially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growth—and especially rapid growth—for social and political outcomes. Using data for 149 countries between 1960 and 2010, I analyze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Dynamic random-effects and two-way fixed-effects estimators, both with and without instrumental variables, yield several conclusions. First, economic growth is causally prior to rights conditions. Second, economic growth has a modest positive effect on human rights, albeit with diminishing returns at high growth rates. Third, low-income countries account for much of this relationship: growth improves rights conditions for most low-income countries, but extremely rapid growth is inimical. Growth has little effect among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hile for high-income countries th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but not robust. I bring these findings to bear on long-standing debates between proponents and critics of moderniz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一种对民族与国家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论争。通常认为民族是"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并由此衍生出"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正因为"民族"与"国家"的概念紧紧相连,因而"民族主义"作为现代国家理论的基础备受追捧。尤其是一些非西方国家,更因民族主义提倡"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而将其作为摆脱西方国家殖民统治、追求独立建国的理论依据。然而"民族主义"终究只是西方学者结合本地区情况提出的一种理论,如果一味将其照搬到东方世界的具体环境下,是否会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情况?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