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黑格尔、马克思、韦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这里,我们将从讨论西方人产生的观念只适用于西方社会,而不适用于东方的认识展开分析。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讲义》中,用相当篇幅对亚洲进行了划时代的尝试。但是在当时黑格尔的东洋观中亚洲是没有历史的。他认为,亚洲  相似文献   

2.
1978年 ,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席卷神州大地。由邓小平主持和倡导的这场大讨论 ,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一、牢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并不是什么新发现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的一个基本原则 ,是每个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熟悉的一个基本原理。为什么20年前竟然会引起全国性的大讨论 ?这是由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1976年10月 ,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降,黑格尔历史哲学从三个方面不断地遭到解构。首先是意志哲学对理性的反叛,意志取代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理性;其次是方法论上的批判,客观主义及科学方法成为讨论历史认识问题的主要方法;再次是叙事主义的转向,历史叙事的“诗学”成为研讨的中心问题。然而三大解构再次证明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教教育的渊源和宗教哲学基础李志兴历史是人创造的,这在今天已是常识。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来看,人创造了上帝;但按基督教教义的解释,上帝造人乃是天经地义。有人比喻:在欧洲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与神两条行船不停地撞击着,“每当一只船撞上另一只,便产生‘美妙的音...  相似文献   

5.
现代历史哲学可以说是从1938年开始的,因为阿隆(Raymond Aron)的《历史哲学入门》和曼德尔鲍姆(Mau—rice Mandelbaum)的《历史认识的问题》(1938年)两书都是在该年出版的。这两本著作在当时已预料到目前在因果解释和历史认识的关系上展开的各种讨论中出现的许多论点和问题。1938年时,  相似文献   

6.
着眼差异:比较克罗齐与柯林伍德的历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林伍德与克罗齐均从反对客观主义的立场出发,要求改变历史研究消极呆板的状况,重建历史与哲学的统一。柯林伍德借助历史哲学建构历史学;克罗齐从历史认识本身出发走得更远,认为历史与哲学同一。在国内,二者历史理论的差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反相似点被夸大。文章认为,柯氏与克氏论述语境不同,一个在讨论历史学,一个在讨论历史;二者历史理论架构自哲学观到历史观最后到历史知识观都存在着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哲学与常识关系的新的角度来研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竭力反对他的那个时代所流行的把哲学常识化的庸俗化倾向,强调常识中既包含着某种健康的东西,又包含着该时代的全部偏见.哲学高于常识,扬弃常识,既保留常识中的健康的成分,又扬弃常识的表象性,情感性和坚执性,达到对现实的辩证的把握.精神现象学所展示的历史乃是哲学作为科学而扬弃常识的历史.从这个崭新的角度透视哲学史,哲学史就表现为哲学超出常识,新哲学又被常识化,从而进一步被更新的哲学超出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这就是精神现象学留给我们的珍贵启示.  相似文献   

8.
康德启蒙观无疑成为福柯晚期的重要哲学主题,也是他从现代性探索转向古希腊罗马思想讨论的一个理论契机。在康德的短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福柯发现了“现在本体论”并对其加以丰富发展,进而提出“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努力建立“启蒙”与“我们自身”的内在关系。康德启蒙观具有奇特的“笛卡尔踪迹”,或者说,是笛卡尔哲学——旨在正确引导理性、寻找真理——的继续;启蒙的历史本体论明确指向“我们自身”,旨在认识其本质,“我们自身”这一概念在对启蒙的沉思中成为福柯考古学与系谱学的批判主题;启蒙的希望就是我们自身的希望,也意味着自由、独立、理性与现实。作为三维结构主体(知识主体、权力主体与伦理主体),我们自身处于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就是其存在方式的生成过程,也是其历史本体论的构思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天观: 人体科学和社会生态学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构成哲学重要课题和组成部分之一的人天观,它既是人体科学的哲学思想,也是社会生态学的哲学观念;关于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形态及职能的分析探讨,作者进行了首次尝试并提出崭新见解;在此基础上,文章简要讨论了社会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基本概念、认识主体、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学科体系及哲学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中西天人观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中西哲学天人观的比较,说明中国哲学侧重与自然的合谐相处,即天人合一;西方哲学侧重人对自然的征服获取,即天人相别.二者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各有优劣.比较中西哲学天人观的历史演变,对历史和现实,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崇高职责。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社会前进。自然科学认识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使自然造福于人类;哲学社会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处理人与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今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但是,这一科学结论的得出,却是长期以来人类认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探索和斗争的结果。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经历了长期激烈的论争。不同的哲学流派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形成哲学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论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讨论二十一周年的今天,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原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哲…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中国古代史学)的影响极其深刻地表现在认识论层面。这一层面的影响大致体现出三种途径:一、与中国古代思想交锋,对中国古代史学产生了连带而来的间接影响;二、与历史学结合,在由此产生的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等概念及讨论中,追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相关知识;三、转化为史学理论的相关问题,从史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这几种途径既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也在横向意义上从属于不同的层次。无论哪种途径,有关研究与认识都呈现出浅尝辄止的状况,既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史学,也不利于中国史学在认识论层面的发展。对此,我们需要提高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做出的突出的哲学成就,就是以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从马克思当时使用的术语来看,虽使用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类存在这个提法,但已是一种全新的解读。费尔巴哈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成是自然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不但把自然看作是直观的对象,而且看作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历史领域,并用“人化自然”说明人的本质,说明人特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动与伟大力量,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本文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自然界是人创造的;离开人的实践,自然界只是一种虚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只能被理解为人和“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说到底,整个人类历史就是通过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使“非人世界”转化为“属人世界”即“人化自然”,从而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哲学在探讨世界本源问题时所涉及的广阔研究范围与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有限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哲学发展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矛盾.马克思以往的哲学都因过多地关注于他们当时认识能力所达不到的虚无缥缈的宇宙从而难以摆脱半科学半假想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物质,关注于我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这个有限的空间,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扰哲学发展的矛盾,使其哲学成为能够被实践所加以证明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告诉人们个界是可知的;认识是可以被转告的;真理是有用的,有用未必是真理。但通过对这些命题的进一步分析,我发现在对它们作肯定的理解的同时,还有充分的理由对它们作否定的理解。于是,就不由得要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一、人能胜彻底认识世界吗?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在批判不可知论时,指出人能够认识世界,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的教科书则进一步指出“人能够彻底认识世界”,并认为这是科学的可知论的命题。对此,我则不敢苟同。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命题。它们不仅有量的差异,而且有质的不同。前者是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民族精神与实用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历史文化环境孕育了重视行动和效果的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又培养了美国人的求实态度和进取精神,并且适应了美国人对付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的要求。所以实用主义精神成为美国的一种民族精神,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深刻认识美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不同的探索,这其中包括宗教揭示的心理生活、文学描绘的心理生活、常识引导的心理生活、哲学思辨的心理生活。这些不同的学识门类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侧面、层次、问题、方式、技术等揭示了人的心理生活。这成为科学探索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的学术资源。对心理生活的科学理解和认识必须考察那些经典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西方近代哲学因从知识论的立场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陷入困境。冯契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象的实在感来论证物质第一性原理;另一方面,冯契又借用西方哲学中内在性与外在性概念以及中国哲学中“体用不二”的原理论述了人的认识是可以把握对象的,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为自己的智慧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冠玉 《南都学坛》1999,19(2):56-58
一、历史的回顾一百多年前,普列汉诺夫总结了当时文艺研究的状况。“文学是什么?好好庸人们齐声答道:文学是社会的表现。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定义,只是有一个缺点:它是含混的,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与我们同时代的文学史家们,在人类的精神发展方面,居然并不比人们在一百年前看得很清楚。这些既不缺乏努力,尤其不缺乏学识的人何以在哲学上毫无成就呢?”①普列汉诺夫距今又近一个世纪了,而我们的哲学又发展了多少?究竟有多大成就呢?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圆圈套一个圆圈缓慢地向前移动着,美学史的发展同样是这种情形:第一个圆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