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改变了标准时点,使得在对比以往人口普查结果的一致性时需要先做调整。以往研究在进行这种一致性检查时均采用了对单岁年龄组人口内插分配的方法来取得与以前普查队列的相同口径。然而,这种调整方法所依赖的一些假定由于不符合实际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本研究通过新的途径,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样本重新检查了"五普"和"四普"年龄别人口一致性,得到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有显著差别。采用新方法来进行对比时,"五普"和"四普"队列人口的一致性显得比以往结果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2.
"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放 《人口研究》2004,28(3):60-67
利用 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对在“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新增长的城镇人口中 ,有 5 2 %是来自于地域的重新划分 ,有 31 %是来自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来自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只有 1 7%。本文认为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应当主要依靠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因此 ,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解决好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 ,使他们能够顺利向城镇转移 ,这对于 2 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口普查是现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首要来源。人口资料的取得,主要来自人口普查、人口变动统计和抽样调查三个方面,而人口普查是取得人口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马克思和列宁都非常重视人口普查和人口  相似文献   

4.
一、人口状况和政府的人口政策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于1923年。1927年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1935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后,每隔5年进行一次。因此,土耳其是迄今为止西南亚地区各国中以现代人口普查方法取得完整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国家。根据土耳其官方公布的1980年人口普查暂定数,土耳其共有人口为45,217,556人。  相似文献   

5.
<正> 年龄是人口普查中的重要指标,也是误差率较高的一项指标。建国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中,只有四项指标是每次普查都对外公布结果的,即总人口、分性别人口、分年龄人口和分民族人口。而对外公布普查误差率釣只有总人口、人口性别和人口年龄三项。在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重报人口占1.39‰,漏报人口占2.55‰,重漏相抵、净漏报人口1.16‰。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重报人口0.71‰,漏报人口0.56‰,重漏相抵净重报0.15‰,可见我  相似文献   

6.
何雄  易成栋 《南方人口》2004,19(4):45-51
本文在回顾我国人口普查传统方法技术基础上 ,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内外人口普查技术新进展 ,并指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我国人口普查新工作平台。本文探讨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和系统结构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辅助人口普查工作 :普查登记阶段 ,GIS技术可以辅助划分普查区域 ,绘制出普查地图和调查小区地图 ,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确保地域上的不重不漏 ;利用人口GIS ,可以充分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在普查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人口GIS ,可以拓宽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应用领域 ;利用调查小区空间不变性 ,可以统一普查资料空间基准 ,极大的拓宽普查资料应用范围 ;利用人口GIS ,可以加深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未来十年内 ,将会有更多的区域建设各等级人口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数据一致性是反映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第三、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人口死亡因素,比较同一出生队列人口在不同普查年份的人口规模,以此对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分时期进行分析,在"三普"至"六普"的28年间,九成以上出生队列人口存活率大于1,发生正偏离现象;二是对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邻两次普查依次进行比较,普查时处于0~90岁的91个出生队列人口偏离量逐渐增大,偏离率渐次上升;三是分性别来看,1982~2000年出生队列人口偏离程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当数量的出生队列人口出现系统性正偏离,表明在人口普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漏报、人口重报或死亡漏报。  相似文献   

8.
李波  姜全保 《西北人口》2010,31(3):37-41,46
本文在考虑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时点差异后,采用列克西斯图图示法,运用人口逆存活分析技术并结合对比分析方法,对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发现,“四普”0—9岁人口存在严重漏报,男女两性合计漏报人口1269万;10-18岁人口不仅存在漏报,也存在重报;男女分性别漏报人口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人口普查就是要通过调查以及各种照影了解人口状态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件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所谓现代人口普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一九八○年世界人口和住房普查方案”的建议中关于人口普查的定义指出:“人口普查指的是,对一国或一国经周密划定的地区的所有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有关人口、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评价、分析、公布或用另外方式传播的全过程。”在现代人口普查的统计中,也有静态与动态之分:人口静态统计即人口的普查,也就是对一定的时点下人口现象的静态,进行普遍的统计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终身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情况下,浙江省湖州市却连续24年保持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顺利结束,相关快速汇总数据也已经公布。依据全国和各省最新发布的主要数据公报,对我国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人口普查关注的焦点,不仅首次及时地在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了人口流动数据,而且第一次披露了市内人户分离人口数据;人口流动对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十年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与人口地区分布变化是一致的,人口迁移流动对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6%,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人口普查是一项最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人口普查取得各项人口数字资料,在全世界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我国虽然自古以来就有统计人口数字的历史,但采用人口普查这种形式却起步较晚。清末和民国期间曾进行过两次普查尝试,但因多方原因均未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分别在1953年、1964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人口普查,其中尤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人口学会在南京联合召开了江苏省第三次人口科学讨论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人口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省人口学会理事,部分市县人口普查、计划生育、统计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共九十六人。 会议共收到论文五十四篇。这些论文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的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等资料为依据,对我省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江苏人口的构成和分布、在业人口的行职业、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计划生育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蔡秋明、省哲学社会科学联会会副主席刘崧山在会议开始时讲了话。会议认为,江苏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规模较大,取得的资料质量较高,数字公布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省人口统计工作已走上现代化的轨道。会议指出,我省的人口普查工作,在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一百一十万的普查干部、普查员、基层积极分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月27日上午在省统计局会议室召开了“深入开发和应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专题座谈会,会议由杜昆、彭发强(副处长)两同志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顾问刘渠教授、廖宝昀研究员、朱云成副教授,广州市统计局房宝英局长以及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暨南大学人口研究室、华南师范大学人口  相似文献   

16.
截止到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发表,80年代全国大陆历年人口总数与自然变动指标,国家统计局都已公布。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0年代全国历年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来分析,是不难得出80年代较70年代末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结论。 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以下特指全国人口)113368万,相对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总人口100818万,只要稍加推算,客观数值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1982年人口普查之后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普遍偏低。尤其是1988年至1990年的三年间,自然变动指标差异则更加明显。准确地推算两次人口普查间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既是科学分析80年代人口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80年代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数据说明。  相似文献   

17.
黄润龙 《人口研究》2003,27(3):47-49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首次普查.文章认为,延用传统的常住人口调查及过于复杂的调查指标体系是造成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漏登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上大量的流动、迁移人口,文章建议人口普查应以调查现住人口为主,同时应多方位地提供普查信息化资料,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使普查成本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江苏省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江苏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4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升至116.51,居全国第22位。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江苏省根据中央要求和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将出生人  相似文献   

19.
一、为什么要确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一九八二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即七月一日零时)是我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标准时间是静态统计调查规定的时间界限,又称时点标准。大家知道,由于出生、死亡、结婚、离婚、迁入、迁出等原因,人口是在经常不断地发生增减变动的,如果没有一个规定的时点,统计出来的资料就会因为口径不一致而无法使用。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好比照相的焦点,照下了每一个人标准时间一瞬间的人口状况。因为一个人在标准时间点只能是在一个地方,这就不会发生重复和遗漏。无论从世界人口普查史还是从中国人口普查史上看,确定标准时间都是准确地取得人口普查资料的保障。十八世纪前,各国都曾搞过人口资料的搜集工作,但方法上有缺陷,往往不是统计全部人口,也没有规定计算人口普查的标准时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有10亿人口,这在最近已经成为常识了。但是,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为止,有不少人似乎不相信中国能有10亿人口。10亿人口接近全世界总人口的1/4。在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里,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这在世界上还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人口普查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去年10月27日,中国统计局公布了普查结果(人民日报1982.1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