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虬的教育救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虬是我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其教育救国思想具有时代的先进性。他的开民智、改革科举教育、加强医学教育和商业教育四个方面的主张,显示出其教育救国思想的时代性、先进性,以及在当时所做的思想先导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思想是陈独秀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陈独秀早期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遵循历史事实与理论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系统考察陈独秀早期救国思想的演变,认为他的救国思想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思潮的发展而发展。辛亥革命前,他以民族国家主义来救国;在辛亥革命后,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为救国的指导思想。他努力唤醒国民起来反帝反封,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国民身  相似文献   

3.
晚清早期维新派在向西方探寻救国之方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的科技富国裕民观、科技人才观和科技引进观。晚清早期维新派的科技观不仅是当时维新思潮的重要内容,也是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探究晚清早期维新派的科技观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晚清早期维新思潮,而且对当下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期毛泽东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最先选择了教育救国这一救国救民政治方案,期间经历了对教育救国的信仰,到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救国思想和最终放弃教育救国主张的历程。本文大致勾勒了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思想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翼同时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康梁维新派举起“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旗帜,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传播西学的热潮,在西学广为传播的前提下,陶铸了自己的思想武器——新学,并找到了学习西方的途径——以日本为师资,最终确立了以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救国方案,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客观上起了开辟道路、准备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教育改革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培养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富国强兵有用人才相结合,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旧有的教育体制。其教育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废科举,兴学校;废‘旧学’,学‘西学’;女子教育与师范教育并重。维新派是近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家,更是实践家,其教育维新活动奠定了近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旧教育体系的改造和新的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产物,他提出的教育救国、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主义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思想,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要求,对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其核心思想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把发展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指针和救亡图存的要律。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洋务派以“发展军事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救国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以“育人才”为变法本原的教育救国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想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虽然它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但因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没有认识到教育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 ,而导致了它的最终破灭。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教育救国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他主张以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与科技、生产相结合,主张兴西学以培养实用人才,提倡女子教育,倡导考试制度的改革。郑观应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科学领域,进化论以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说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生物科学领域的进化论思想同样适用于社会学。在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发展经历了地主阶级改良派进化论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进化论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进化论思想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中间"知识精英。受时代精神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激荡,其救国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杨杏佛救国思想主要具有稳定性、体系性与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国门户在外力作用下的洞开,女子教育问题在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下被提上历史日程.早期改良派、维新派和革命派著书立说,对传统的女子教育观进行揭露和批判,鼓吹新的女教观.本文试图就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郑观应的女子教育观进行一番探讨,并将它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女教观相比较,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郑观应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观点、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救国思想发端于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尽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单纯依靠发展教育来救国是抓错了根本,不可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但是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教育救国论者的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对教育功能的肯定乃至夸大对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创教”、“保教”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戊戌时期,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积极倡导新学,鼓吹改制变法,投身于维新政治运动,试图通过改革的道路在中国建立起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富强,堪称是十九世纪末先进中国人的杰出代表。然而与此同时,康有为在戊戌时期又极力尊孔,并主张创设孔教会,奉孔子为中  相似文献   

15.
试论郑观应的教育思想王学明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富强救国”,他的教育思想即是以此为出发点。一、“戒虚”“务实”的变革观郑观应的一生,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他生活的年代正值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加紧扩...  相似文献   

16.
在100年前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中,由于维新派认识不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没有坚决彻底的反帝勇气;又由于维新派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又不否定封建制度;加之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反对暴力革命,因而这场变法运动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旧教育的变革,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废八股、改科举、兴学校开始的。变法运动的失败,使发展资产阶级教育的主张成为泡影。因此,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严格意义讲,是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的。 辛亥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在办“新政”过程中对封建旧学制作了一些变革,提出  相似文献   

18.
戊戌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对封建主义道德观念的批评和对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原则的宣扬。这就使维新派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与封建传统伦理发生全面对抗的新道德思潮的早期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社团文化缘起于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提出了"合群救国"、"合力求知"的思想主张,并得到了进步的士绅阶层的响应.因此,在维新派的号召和组织下,从京师到各地,进步的士绅组织起来了数十个学会,封建传统的"君子不党"的藩篱因此而崩溃了.维新派开创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集会结社的先河,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新领域--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孙中山等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改造中国,振兴中华,要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他们的政治思想中,民族革命包含反清、反帝两个方面。爱国救国,必须反清、反帝。反帝爱国是先进的中国人走上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