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但是,对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诸如市场的内涵、市场经济的性质、市场调节的地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等问题,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有许多问题至今尚未真正解决.为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为完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对与市场经济有关的一些问题必须继续深入研究;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就是工资机制 ,没有健全的工资机制 ,就不会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而劳动与工资、劳动力与劳动力价格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 ,劳动力价格作为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 ,当然要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 ,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 ,“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 ,我们早就明确过 ,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市场机制调节 ,企业自主分配 ,职工民主参与 ,国家监控指导。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典市场均衡理论由产生逐步走向成熟化 ,经过了漫长又艰辛的演变历程。它形成和发展的一般逻辑 ,特别是其精华──市场均衡不是人为的、外部的 ,而是一种“自然趋势” ;组织和维持市场均衡的力量来自市场本身及其自动机制 ;市场均衡力量源于个人自利最大化 ,或“看不见的手” ;市场均衡的条件即经济自由 ;市场均衡并非不要“政府之手”(政府干预 )等等 ,对于研究当今新时代条件下与市场均衡相关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如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均衡的关系问题 ,社会经济资源要素利用与分配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协调问题 ,古典市场均衡模式与“新经济”趋势问题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从总体上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个理论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已经跃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它为我国计划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框架。当前,对这个基本框架的理解尚待进一步深化,对充实这个框架的内容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此谈点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5.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或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进程经过了三个显著的时期:30年代兰格模式的形成时期;60~70年代苏东国家在计划经济内引入市场机制的时期;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在“市场机制中性论”和“联姻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市场为主导机制的当代新形态时期。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形成主要是在对马克思的市场观、对传统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四个反思、批判和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一、从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谈起五十年代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改革,其改革的理论模式,有苏联的“有计划的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布鲁斯的“有调节的市场机制”模式,匈牙利科尔纳的“有宏观控制的市场机制”模式,捷克斯洛伐克锡克的“实现宏观控制的宏观分配计划与微观市场机制相结合”模式和南斯拉夫的以“社会计划”代替国家计划的“自由市场机制”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由于市场作用带有自发性而政府职能具有自觉性,因此政府必须正确把握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与运行机理,才能最大程度上克服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现实表明,我国政府在一些领域夸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另一些领域又抑制了市场机制的功能。为此,只有科学把握市场机制,才能既发挥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发挥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这种关系的演进,价格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子系统,也同时表现出计划价格对于市场机制的不同发展关系。从以计划价格排斥市场、以计划价格替代市场、以计划价格模拟市场到让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真正溶入市场,在计划的宏观调控下让市场价格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社会主义价格机制在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力量,决定着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必然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组织形态——计划性市场机制。在实践中,不仅计划不能代替市场,而且肯定地说市场也不能代替计划。尽管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模式可以存在差别,但是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规律的只能是计划性市场机制。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改革实践中,探索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文章运用逻辑学的观点界定市场是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指出搞好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前提:科学地划分投资指令性计划、市场调节的范围;关键:健全和完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的利益诱导机制;哲学方法:正确处理其结合中的特殊性和矛盾性;核心:建立以提高投资效益与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一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是按纵向制约关系概括的;这意味着宏观调控机制、中介市场机制、微观经营机制需要配套统一。首先,新型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为实现运行总体上保持最优状态,即增长速度与发展平衡相统一。这包括一方面使宏观调控的主体明确、落实,形成合理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2.
<正> 锡克和科尔内各自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本文试比较这两个目标模式之异同。一、“市场机制和宏观分配计划相结合”模式和“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上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都有自己的功能 ,但两种机制存在的体制环境与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计划机制以计划经济为体制环境 ,市场机制则形成和作用于产权多元化的商品生产及市场经济社会之中。与计划机制相比较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上 ,市场机制具有自主性、自然性、利益性和竞争性。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换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计划与市场著名论战的最新研究表明:挑战的一方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根本对立起来,在不无根据地指出传统中央集权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的同时,却论定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只能二者择一;应战的一方未能冲破这种对立,在不得不承认有必要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却主张只把这种机制作为一种工具,并且由经济计划机关来运用,实行所谓市场社会主义。历史业已证明只把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工具是不行的,而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来才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达一历史性争论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5.
经济机制刍议杨玉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这一目标模式实现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充分重视和完善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于是,“市场机制”的概念越...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的经济如何运作,主要取决于在不同部门、地区和单位之间配置有限的资源,而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是计划与市场,所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然而却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即设定改革目标模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必须坚持“渐进”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然而,长期以来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是可以兼容的。同时,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局限性,这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必然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现实基础。在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中,市场机制是计划调控的基础,计划机制则为市场运行导向。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这种经济模式的优点在逐渐丧失,其弊端日益突出,改革已是历史的必然。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值得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姓“资”姓“社”观念的突破,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成为一种客观的、必然的选择。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培育和完善过程中,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如何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携手共进,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资流通体制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统一市场这个“总集”的重要组成“子集”。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物资流通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生产资料市场在各经济地区也正在破土而出,并发挥着调节机制作用。但就物资流通体制的根本改革和生产资料市场开辟的总量来看,这个改革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和繁重的。尤其是与生活消费资料流通体制的改革及市场的敞开相比,这条腿子还伸展的太短太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性和整体性的认识,把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开辟作为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先导性地指出了计划与市场都是中性的论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由此可见,计划与市场中性论的观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也必须搞市场经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②要面向世界市场,与国际经济接轨,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建立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