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完人”;“完人”的含义在理想化的教育中不断被完善;素质教育中的“完人”就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结构和体系应围绕人及其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阐释语文素质教育的涵义和分析语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语文素质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大语文”环境的营造、学科间关系的妥善处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考试制度的改革等系列构想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理工科教育体系和机制,导致了科学教育的“纯粹化”,即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脱节,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大发展中,理工科大学生一定要抓住语文教育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把握好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重视语文学科,以便使自己全面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现代化有几个特点,一是朝鲜族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程度在全国居首位;二是在全国朝鲜族文盲率最低,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朝鲜族在实现人口素质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其一,还没有彻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其二,朝鲜族初中、高中升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中高中升学率与其他教育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文理科发展不平衡;民族教育体系不完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今后应该积极地发展职业高中教育,适度扩大普及高中教育规模;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朝鲜族人口受教育年限到2000年要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它应是一门“软”度特点明显、“硬”度特点较淡的多范式的软学科;是一门“趋同”度较小而“分野”度较大的学科;是一门“城市化”程度较低而“乡村”化程度较高的学科。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特点,在发展中应当注意加大其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学科知识的线形逻辑增长比重、增强“趋同”度和“城市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主流板块,高师院校素质教育应主动提高教育有效性,即:一是高度重视优化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二是加速优化关键环节,全面优化素质教育管理系统相关层面;三是积极优化素质教育运作机制,尽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创新型高师院校素质教育管理模式,有机地融入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教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含义的理解与创造型教师的重要性,提出教师应从学会创造性学习;突出教育科研工作;在教育工作中坚持“述”、“作”并举;投身教育实践,探索和追求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四个方面学会做创造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工科物理实验学科建设与改革的出发点必须从工科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出发,重点从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实行“阶”“层”教学模式;科学研究规划实验项目训练重心;重视创新平台搭建和创新教育积淀;把握实验技术人员定位,注重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物理实验课程学科的改革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既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阶段,又是对“应试教育”的纠偏,是现代教育的进一步体现。推进素质教育,势必触及学科课程的相应改革和调整。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同...  相似文献   

10.
市场营销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门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学科,市场营销存在课程内容缺乏中国特色、传统培养体系难以满足时代要求、学科存在社会偏见等问题。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形成了思政引领、教学创新、迭代优化的中国特色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而言,思政引领旨在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创新是指聚焦CHINAMKT目标,通过“三创新、三互动、四结合”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迭代优化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校内外互动来实现。经过探索实践,解决了营销教育难题,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考试制度一经产生与建立,“应试”即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由于考试在性质上存在着知识型测试与素质型测试的区别,实施素质型测试,应素质教育之试,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上述观点,作为研究“应素质教育之试”,探讨考试改革的原则和方法的前导,论述考试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考试学的内涵,并从考试的发展历程,阐述应试是考试制度下的必然现象。“应素质教育之试”就必须进行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关键。本文在分析传统评价弊端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阐述了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3.
“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有着“区位”、“领域”、“主体”、“行动”和“结果”方面的生成逻辑,它是由表露于外的话语构件和隐含于内的话语构件有机构成的。在科学发展统领下,“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是:优化科研团队,塑造主体依据;规范学术用语,避免话语歧义;强化学术伦理,杜绝粗制滥造;开放学科边界,加强国际交流;遵循逻辑规律,实现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育工作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人们纷纷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索其实施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本文结合邓小平关于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等人才观理论,重点阐述其理论与现实教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探寻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政理论课堂和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针对“四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探索了“四史”深度融入思政教学体系的原则、意义和路径,对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2010-2015年,南亚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在规模、层次结构、获得奖学金人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也面临规模上“两强多弱”的不均衡发展状况,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总量偏低,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生的支持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充分发展,应从促进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和结构均衡发展;增加奖学金数量、健全奖学金体系;促进学科发展,打造来华留学品牌;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及社会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校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是提升其育人效能的内在要求。课题研究组通过对全国10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存在具体目标定位失准、内容育人功能失位、实施方式方法失当、评价标准结构失衡等困境。由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一四三四一”的劳动教育体系,即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核心,“知、情、意、行”为维度的“一核四维”目标体系;创设具有“真、善、美”三重育人旨趣的内容体系;构建品德与技能统合、身体与心灵融合、人文与科技耦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四合一体”方法体系;建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共在的“道术合一”的评价体系,推进劳动教育的时代转型与创新调适。  相似文献   

18.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与创新。理论上,该书以“素质”与“成功”为基石,构建了新的大学素质教育理论框架——成功素质教育,首创了“成功素质”、“非专业素质”,、“失败因子”等重要概念;实践上,该书勇敢地提出将不适用于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倒重建”,代之以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的“两大系统”,并首创式地提出了素质导师制和素质学分制两大新的教育机制。该书给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吹进了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改革教育评估制度,考试中命题、评分、评价等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检测学生能力来进行,建立一套从根本上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将“应试教育”中的知识检测变成能力评估,对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指导学科教学、师生自我评价、教学目标设计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南交通大学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以构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树立全新育人理念。早在1996年,西南交通大学就以开展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使本科教学工作步入了“五个转变”阶段。即:由狭窄的专业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转变;由单纯知识传授向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由以教师、教材、教室三中心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