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鲁华 《唐都学刊》2004,20(4):67-72
对于人的追寻确认与叙述 ,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创作及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但是 ,这一主题在世俗化的文化语境下 ,正在被弱化。陕西作家冯积岐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情感体验为基础 ,执著地求证着人的价值和意义 ,叩问着人究竟应该怎样生存。并在叙述艺术上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进而与中国当代文学相融会 ,显示出了其文学价值。他的文学创作 ,对进一步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存在的某种现象 ,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月热读     
《青岛画报》2012,(3):66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陈坤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一本关于行走的书,人生的行走,演艺圈的行走,西藏的行走。在陈坤看来,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和用脚步去丈量人生,意义是一样的。陈坤将人生经历比作行走,他说,人生如登山,脚步要平缓,有力。是每一个扎实的脚步将他历练成今天的陈坤。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日本文坛上,有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分别是:1968年获奖的川端康成和19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曾有学者认为,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可能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同为日本人,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换言之,可比性甚少。诚然,就其人生经历,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4.
魏峰 《东西南北》2008,(11):59-59
我们常常行走在异乡的土地,我们也曾经无数次鼓起问路的勇气。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我们同样曾站在十字路口彷徨、焦急。给他人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温暖的笑脸,同样你也会获得一个方向、一份感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本就应该多些关爱,少些冷漠和戒备,这样的世界才会温暖。朋友,请和我们一起面带微笑,用我的善意对待所有的人,即便有时他们身份低微、衣衫褴褛。  相似文献   

5.
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时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由生活层面到价值层面再到理想层面,人文关怀不仅要实现自身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且要达到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于春永 《东西南北》2008,(12):65-65
你有一份知识、我有一份智慧,只要我们彼此能够交流,就会同时拥有更多。生活中的朋友,如果几日不见,我们会非工常想念,可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也可能约个时间,在一起聊一聊。书也是我们的朋友,可它面对我们却一言不发。书相对我们是无生命的,面对它时,我们经常会有自己的看法,有时还会完全反对它,甚至是认为它错了……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见到郭倩,你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首先,娇小玲珑、不足百斤的她,很难让你与东北女孩联系起来;其次,年方二十有六,却是一岁孩子的妈妈;再其次,外表含蓄文静的郭倩,实则是个很有事业追求的狮子座女孩。关于狮子座女孩的种种,同为此星座的笔者了然于心,可无论如何,也难从她的眉宇中看出林中之王的骄傲张扬。  相似文献   

8.
我国养老金给付存在不足,亟待调整。我国养老金给付调整应根据物价指数化调整机制和工资指数化调整机制的不同效应,遵守基本养老金与物价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双挂钩、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与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相适应、保持退休人员的经济地位相对稳定等原则,对“新人”和“中人”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对“老人”养老金采取不同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9.
与前现代不同,现代社会中老年人与养老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是与现代社会的结构及运行原则紧密相连的:文化的多样化和歧异化加深了代际隔阂和代际冲突,正式的退休制度强制性地使老年人离开正式组织和主流社会,社会生活的理性化和核心家庭化将老年人排斥于主流社会生活之外,意识形态上的"青年取向"贬低了老年人的价值观.卢曼的沟通理论以意识系统的自主性代替了人的主体性,从而为解决养老沟通的现代障碍提供了理论上的前景:老年人不仅需要正常的沟通,而且也有天然平等的沟通能力;通过张扬老年人的沟通权利,消除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和歧视,培训养老者的沟通意愿和能力,是可以扭转老年生活的"去社会化"定位为"再社会化"定位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需要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转型是建立在经济转型基础上的涵盖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一场综合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时代.但我们也需清醒地看到,在这一宏伟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从精神层面看,社会转型震撼着我们精神存在的基础,冲击着精神生活的秩序,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要的危机.显然,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仔细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需要理论出发,通过对精神需要问题及其成因的深入剖析,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