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救助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两年来,各地不断加强救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救助服务体系。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在城区设立了救助管理分站或咨询站点;郑州、成都等城市在街道、社区建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湖北省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该省为临时困难群众提供的临时救助服务占救助总量的65%左右。主要做法是:拓宽服务领域实施主动救助健全救助网络。目前,全省共有90个救助管理机构,其中地级市17个,县级市(县)73个,2011年实现了救助机构市县全覆盖,同时,指导各地在乡镇(街道)设立救助点,在村(社区)设立咨询点,在城市主要街道设立求助点、流动救助车,在车  相似文献   

3.
2005年初,上海市在浦东新区开展救助管理进社区试点工作,拓展救助管理工作领域,将救助管理融入社区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2005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3周年之际,上  相似文献   

4.
潘琴 《社会福利》2012,(7):34-34
抓主动救助,扩大救助范围。常德市救助管理站在“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主动救助”模式,并在全国得以推广,通过多种方式让流浪未成年人进站接受救助。一是实行主动巡查。将该市城区划分为三大片区,每个片区安排3~5名工作人员,每天在片区巡查两次以上,在政府机关、步行街、火型宾馆、主干街道等重点地段巡查三次以上,向发现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发放救助卡片,宣传救助法律法规,劝导他们进站接受救助。二是拓展救助平台。在市中心、火车站等人流集中地段设立临时救助点,全天候开展救助工作;在新闻媒体公布救助热线电话,城区主要街道设立求助指示牌,引导流浪对象接受救助;  相似文献   

5.
赤壁市自2005年4月启动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各项政策,不断改进医疗救助方式,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锐意创新,规范管理,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赤壁市人民政府出台的《赤壁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6.
陈琳琳 《社会福利》2005,(12):59-59
2005年10月28日,北京市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场会在崇文区救助站召开。民政部救勘站管理处,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崇文区民政局有关领导以及全市各级救助机构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自2005年8月1日全国教助管理信息网络开通以来,北京市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力配合,目前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6,(8):F0003-F0003
2005年8月17—18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召开。郑州会议总结了新的救助管理制度建立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经验,分析了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任务。郑州会议是在救助管  相似文献   

8.
救助管理当前面临的难题 一、救助对象在短期内难以甄别 核实求证是体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救助的一定要救助,不该救助的不应救助”基本原则的重要手段。有部分求助者抱着骗助、冒助钻政策空子的心理不肯说出真实情况;有些因务工不着,发生临时生活困顿而寻求救助的人员,他们羞于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状况,在  相似文献   

9.
尚晓援 《社会福利》2008,(12):32-33
2005年,民政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中心对全国孤儿排查发现,在中国的57.4万孤儿中,20万左右没有得到国家任何制度性救助。胡锦涛总书记在看到新华社的报道之后,2005年10月15日,对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批示。其后,民政部协调中央15个部委制定了新的孤儿救助政策,并颁发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提出在生活救助、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施行6个月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858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在丰富救助工作内涵方面,他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5年8月17~19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郑州模式”享誉国内外,成为金社会关注的热点!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也成为国内救助管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半年时间过去了,“郑州模式”运作如何,救助管理工作又有哪些新的拓展与创新,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鞍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传统救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与长远,把救助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从十个方面创新了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地拓展了救助服务范围,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社会化救助管理机制,使救助管理工作的一些难点、盲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14.
高招之一:建立政府及其各部门的高效运作协调机制《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四川省各级领导多次来到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视察工作,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3月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31号文件出台后,即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民政、公安等11个部门的职责。此外,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管理工作专门协调小组,使该市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招之二:搭建全方位救助保护工作平台(一)建立与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1.坚实的政策、资金、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确保了全市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正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对需要帮助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给予了有效救助,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4,(8):22-23
建立慈善救助服务队伍 上海市的慈善服务社成员主要由专职社工和来自共青团妇联、残联、青保办等社会团体及社会志愿者组成,同时,上海市慈善服务社还向社会公开招聘"4050"(再就业)人员充实慈善救助队伍。如浦东新区阳光慈善救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8月实施救助管理制度以来,全国各救助机构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行以人为本、自愿救助、无偿救助、先救治再救助的工作原则。围绕这一新的救助制度和工作原则,全国所有救助管理站千方百计想办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亲情服务,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以慈善救助、礼会互助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当时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多呈现救助手段单一、救助内容单一、救助形式单一,一般都停留在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质救助上,没有考虑不同救助对象之间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杜润涛 《社会福利》2005,(11):33-35
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已成为 全国救助管理难题之一。为有效解决 救助难题,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力争领 导支持,完善救助体系,创新工作方 式,设立重点救助管理区,成立救助 服务队,由志愿者在各重点救助管理 区开展法规宣传、求助告知、受助劝 导及救助服务工作;对重点救助管理 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开展调 查、摸底、资料建档工作;协助公安部 门打击操纵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 的幕后黑手。每个重点救助管理区设 立多个救助点,提供理发、衣服、食品、 水等项目的服务,将救助管理服务工 作延伸到街道、社区、走出了一条救助 管理社会化之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 反响。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项工作的开 展采访了成都市民政局局长陈翔军。  相似文献   

20.
杨芳久 《社会福利》2005,(12):41-41
曾经在2005年元月被民政部推荐为全国救助战线惟一典型,作客于央视12频道《第一线栏目》。向全国人民讲述“无悔救助”的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在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创新了“一抓,二保、三满意”的工作新举接即“认真抓好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