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构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出了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考察,从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缘由,提出从家庭、社区、政府以及舆论导向方面构建一个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群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舆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民工子女的不良舆情表现为: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心理失衡、逆反与不满和反社会人格等。如何从制度、环境和自身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不良舆情的调适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笔者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子女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尝试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角度,从个案层面、小组层面及社区层面对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满足农民工子女需求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财政实现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与客观要求。教育公平主要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每个受教育者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它包含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这也是财政支持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其特殊性,应建立完善的政府间经费分担机制与财政监督机制。从财政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现状来看,教育机会公平显失、教育过程公平脆弱、教育质量公平任重道远。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分担机制缺乏且不合理、缺乏专门的预算制度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探寻完善财政实现机制,成为当前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增权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中“第二代移民”的农民工子女,其城市融入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解决是关乎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试图从已有的农民工子女城市融人中存在的困境入手,从增权理论角度,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提供途径,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窦影 《社会工作》2011,(1):87-89
作为城市中第二代移民的农民工子女,其城市融入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解决是关乎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试图从已有的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中存在的困境入手,从增权理论角度,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提供途径,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儿童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单亲家庭对子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发现对一些特殊单亲家庭形式的儿童社会化问题目前的关注度还不高,例如农民工单亲家庭子女,此类儿童在家庭结构、社会支持和亲子关系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对他们的研究有着必要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一般的社会问题上升到政策问题,体现了政府对这一问题重视程度上的转变.伴随"两为主"政策的合法化,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进一步由"法定权利"向"现实权利"迈进.但是新秩序不会随着法律的生成而立即形成,当前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受到输入地户籍、资源以及市民心理排斥的限制.为此,建议行政机关应切实履行维护教育公平的义务,强调法律责任的过程监督,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的社会舆论,同时根据输入地的客观条件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作为法律保障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8,24(1):76-81
与农民工相伴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困境问题.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有700-800万人,留守在家儿童2200多万人.留守在家的无人管,流动进城的上学难.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对我国义务教育法中"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深层原因有:对农民工现象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体制;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维权意识差.解决的出路在于:让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入学为"居住地入学";将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城市学校考核体系;政府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以倾斜政策.支持其尽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龚红莲 《社科纵横》2006,21(3):80-81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人们关注的更多是那些进城的农村儿童、少年;其实,农民工子女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被留守在了家里,即所谓的“留守子女”。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当前“留守子女”的教育状况,本文对深圳“姚圩街”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做了调查,并根据这些调查资料,试着对农村地区“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有着丰富涵义的社会变迁过程。城市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部分,由于体制、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因素,使得他们对于城市知觉处于一种普遍的焦虑之中。他们的社会保障由于缺乏应有的制度安排,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族群。关注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高钟 《社会工作》2011,(8):9-14
企业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服务于企业,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人为本,自助助人的理念,对于解决员工困惑,帮助员工成长,促进企业和谐有着重大的作用。而由于中国企业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陌生,企业管理中重物不重人,员工的人性需求受到忽视。员工们只得采用弱者的武器——用脚投票,跳槽走人,其中蓝领员工的频繁流失成为中国企业的突出问题。随着“刘易斯拐点”的I临近,劳工荒开始显现,企业开始注意缓解蓝领工人的流失问题。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实际调查为例,探讨企业社工在缓解这一问题方面可能做的工作,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农民工子女作为我国公民应当享有受教育的公平权利。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没有形成甚至是根本缺失一套稳定的制度规范体系加以保障,各种社会控制手段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由于国内各界目前对整个农民工群体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歧视,致使农民工子女教育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社会观念层面都遭遇严重不公。  相似文献   

14.
林静 《社会工作》2009,(14):13-16
目前,农村各地出现了大量留守老人。由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农村养老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系列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安定,也为众多的外出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本文基于对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L村的实证调查,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家庭养老具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从和谐社会角度提出一些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家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家庭是儿童异常的最早发现者,同时也是寻求早期干预的核心力量。而调查表明,当前自闭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存在总体水平偏低,家庭内部支持严重不足,支持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应当通过早期家庭干预、家庭公共政策倡导、社区人文关怀开发、亲朋网络建设等措施构建一个由家庭内部支持网、家庭亲朋支持网、家庭社区支持网、家庭社会支持网构成的自闭症家庭支持网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6.
谢文媛 《社会工作》2008,(22):56-59
儿童时期关系到一个人的初始社会化过程,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因此儿童福利工作在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福利体系,体现了我国福利社会化的趋势,也更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文本从中国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群体出发。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特点以及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用的一些社会工作方法。希望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能更广地涉及到这一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在聋儿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构聋儿社会资本成为社会康复的核心内容。在聋儿听力康复过程中,由于聋儿游戏群体的缺失、家长的认识偏误以及家长社会资本的不足等原因,导致聋儿社会资本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文章从小组工作视角出发,提出通过组建聋儿游戏群体,增进聋儿家长社会资本,重构聋儿社会资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城市化流动加速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不仅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对于拓展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价值体现为: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正常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对城市的认同感,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密切联系家庭,改善家庭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9.
向鑫  陈燕霞 《社会工作》2008,(14):33-35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本文试图探索如何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从而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20.
张明  孟明娟 《社会工作》2011,(18):30-33
费孝通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创始人。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志在富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富民思想具体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发展,但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中国农村的深入研究,探求中国式的富民之路。费孝通先生不仅为推动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他的治学精神和科研方法也为当代农村社会工作者带来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深刻的启迪。本文拟就费孝通的"志在富民"思想及其对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启示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