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组背景社区服刑人员进入社区矫正的前三个月为初期矫正期。三个月初期矫正期满后,社区服刑人员接受风险测评以及心理量表测试。根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开始宣告,标志着社区服刑人员正式接受社区矫正,而在宣告会上社区服刑人员的态度和表现也是形形色色的。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观察社区服刑人员在宣告会上的不同表现,对于今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教育期间应当遵守各项规定,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遵守各项规定是社区服刑人员的义务。其义务主要是: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遵守  相似文献   

4.
与阳光、自强等社团不同,新航有矫正社工的性质。社区矫正社工主要是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对社区服刑人员和5年内的刑事解教人员开展帮困解难、管理和一些服务的工作。社区矫正是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另外一块是刑事解教工作,是完全的服务与帮教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教育期间应当遵守各项规定,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遵守各项规定是社区服刑人员的义务。其义务主要是: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按照规定参加公益劳动。  相似文献   

6.
矫正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对服务对象的关注往往更多地放在就业和增强法制观念上,而对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关注不够。为了保证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质量和效果,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甚至超过介绍就业。只有使服务对象的家庭和谐了,有了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才能更好地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3):98-103
当前学界对社区矫正的性质问题仍然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的本质是惩罚性属性和社会处遇属性孰更能体现社区矫正的本质。将社区矫正视为动态的过程来审视,它本质上是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互动。这两个条件彼此独立、缺一不可。这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以及其与服刑人员的社会互动,其中后者更为关键。因此,社会处遇是社区矫正的本质属性,惩罚性属性居于次要地位,它是开展社区矫正的约束性条件。针对当前社区矫正实践中存在的司法所权威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介入度不深的现状,也提出相应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8.
浅析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我国正在探索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但目前这一制度往往过于强调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而容易忽视服刑人员继续社会化的需求。有必要将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本文拟从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过程、个案工作与矫正体系建立,以及个案工作对于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养四个层面具体分析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功能,以验证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科学性,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提升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一项包括刑罚执行、社会工作和社区的综合过程,社区矫正过程与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一致性,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过程对服刑人员(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琴 《社会工作》2010,(11):51-51
从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已经五年多了,接受和服务了一百五十多名社区服刑人员,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与社区服刑人员见面的第一眼。他们或低头不语;或手足无措;或斜眼敌视……他们这些表现的背后到底有何意思呢?我们怎么样才能在短时间内窥知到他们这些表现背后的性格“真相”呢?  相似文献   

11.
矫正社工与社区服刑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有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仅会给平日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甚至会出现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现象.彻底违背了监外执行的刑罚初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有“经意”与“不经意”之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对河北省某市166名社区服刑人员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居住情况、经济收入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描述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状况.同时,用六个变量分别与该三个方面做交叉表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服刑经历和户籍对社区服刑人的生活适应有影响,性别与年龄没有影响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  相似文献   

13.
李少斐 《社会工作》2011,(12):94-96
本文以对河北省某市166名社区服刑人员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居住情况、经济收入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描述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状况。同时,用六个变量分别与该三个方面做交叉表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服刑经历和户籍对社区服刑人的生活适应有影响,性别与年龄没有影响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  相似文献   

14.
孙玉仁 《创新》2012,6(4):71-74,127
社区矫正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尊重人权的司法文明理念,是非监禁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加强我国的社区矫正建设,必须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一是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制度,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服刑人员再犯罪率。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以提高监管和矫正的效率。三是完善检察监督制度,以防止社区矫正形式化、简单化、随意化,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四是建立信息的收集、利用与机构间合作的制度,以防止出现矫正对象的失控漏管现象。  相似文献   

15.
社区服刑人员除了与普通人同样需要面对来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之外,还需面对来自外部的歧视、自己内心的焦虑、紧张、自卑等不良情绪,相比普通人,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社工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树立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2008,(23):59-59
个别教育和心理矫治教育都是矫正社工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挽救社区服刑人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如心理矫治要用到个别教育中谈心的方法,而个别教育也要用到心理矫治中倾听、提问等技巧,但两者在本质上还是有严格的区别。有的社区矫正工作者简单地将心理矫正理解为个别教育中的“谈心”,认为与个别教育没有什么区别,这是欠妥的。心理矫治和个别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从事矫正社会工作已经七年多,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帮教对象,期间常见社区服刑人员为躲避帮教而使用的"小伎俩",识破并对症下药,可以提升社工的业务水平,提高帮教效率。示弱:常见于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声称有病案例1:吴某,女,60岁,退休,文化程度本科,已婚,原系某中医学院毕  相似文献   

18.
一、项目服务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犯罪人数也在激增。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2010年该区年龄段在40—50岁的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下简称“女性服务对象”)有76名,占全区对象总数的近8%,和2009年相比数量呈明显增长。女性服务对象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中的重要关注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武锦 《社会工作》2008,(15):40-40
社区服刑人员除了与普通人同样需要面对来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之外,还需面对来自外部的歧视、自己内心的焦虑、紧张、自卑等不良情绪,相比普通人,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社工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树立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2009,(13):17-17
为使集中教育工作更切合分级分阶段矫正工作,更贴合广大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需求,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宝山工作站联合张庙街道等多家社工点,通过整合集中教育资源、统一集中教育内容、调整集中教育流程的方式,探索实施分阶段、分类别、个性化的集中教育模式,简称"分阶段集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