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吉林省通化市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医疗、住房、教育、应急等专项救助和就业援助为辅助,以资金救助、政策扶持、社会帮扶为主要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救助的原则,切实解决好城乡特困群众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3,(3):26-27
大连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2002年,结合大连工作实际,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实施了城乡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了患重大疾病城乡特困居民的医疗负担,维护了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健全了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为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建始县民政局精心编织群众生活保障安全网,建立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低收入认定等社会救助制度,经过不断的努力,全县基本上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  相似文献   

4.
济慈 《社会福利》2014,(1):59-60
为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做好全市城乡困难群众今冬明春慈善救助工作,山东省济宁市、县慈善总会联动,继续开展2014年全市“情暖万家”慈善救助活动,计划投入善款938.24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列支255万元、县市区列支683.24万元,对3.06万户城乡困难群众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全市范围内因大病、重残、突发性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困难、尚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城乡困难家庭,困难独居老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均可申请救助。  相似文献   

5.
理事风采     
王永福 《社会工作》2009,(21):F0003-F0003
近年来,江西省都昌县始终把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当作民生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转变运行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不断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该县先后启动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慈善助医助学助孤、创办太阳村、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等工作项目,构建起全民共享的“民生大厦”。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4,(9):12-41
在全国民政系统高扬"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旗帜,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兴旺,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探索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民政部于2004年9月8日至10日在青岛隆重召开了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杨衍银作了重要讲话,山东省民政厅等18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59个单位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无论是典型发言,还是书面材料,都浓缩了全国民政战线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做法。本刊特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综合议题及城市低保、农村社会救助、扶贫超市以及捐助等单项议题,凝聚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林熙 《社会工作》2010,(1):52-54
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巴西社会救助项目仍有城乡之分,针对城乡的不同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区别设法。总体而言,巴西几大社会救助项目中,主要针对城镇地区的有Bolsa familia和社会救助养老金(beneficio de prestacao continuada,BPC);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超越剩余型福利模式:论社会安全网的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昕  高梦滔 《浙江学刊》2006,2(5):171-177
社会安全网的编织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之一。浙江省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轴心,建立了一整套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就业等方面的综合性援助,从而创造了社会安全网的“浙江模式”。浙江模式的核心在于:目标定位和服务递送的规范化、社会救助服务组织体系的网络化以及各类社会救助机构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化。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具有切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积极应对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首先,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救助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高度重视。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国务院即将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山西省得以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但终因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救助法规、现有政策法规出自不同部门、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多重部门操作等原因,目前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社会救助现状,针对目前山西省社会救助立法、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建立山西省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核心提示】近年来,江西省都昌县始终把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当作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网络。先后启动了城乡低保、慈善助医、慈善助学、创办太阳村、医疗救助、爱心救灾和爱心助孤等工作项目。2008年以来,全县共有3.9万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城乡低保,4.8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0.47万五保老人安享晚年,爱心救灾、爱心助孤捐款四百一十多万元。一个个感人的爱心故事在鄱阳湖畔传颂着。  相似文献   

13.
充分认识民生工程任务的艰巨性,树立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的开展四项民生工程,分别是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和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14.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学静  吕茵 《社会福利》2004,(10):11-13
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为核心,以其他各种临时性、突发性救助制度作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我国向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跨进了一大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又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而社会救助的多样化原则,则为我们建立一个公正、积极、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祁靖 《社会工作》2009,(6):39-4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生、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社会救助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主要从我国社会救助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出发,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学举部长曾在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质是一种社会救济的长效机制,解决的是困难群众天天困难的问题,使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制度保证。应该遵循“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思路,使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2,(11):28-30
构建“五位”一体救助体系 推进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 针对过去社会救助工作覆盖面窄、救助力量分散、制度不完善、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本着多层面、全覆盖、高效率、求实效的原则,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对各类救助资源进行了整合创新,建立并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社区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所谓社会救助人本模式,即将人本主义引入救助管理工作,所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模式——人本救助模式。它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流浪乞讨人员的成因包括家庭功能失调、城乡社会流动等外在宏观因素,而流浪乞讨是他们对于外在不利社会因素的一种积极反应,因此,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就是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在街头应对外在的不利因素,并创造机会助其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20.
张建平 《社会福利》2008,(11):22-23
近年来,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孤儿救助工作一直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孤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生存、发展的困难境地,是最困难、最需要关爱的社会群体。据统计,全国孤儿总数为57.3万人,有20.2万名孤儿没有得到经常性的制度救助,占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