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甘肃省市县区域城乡男女居民自我和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甘肃省为例,探讨市县区域居民的自我和谐状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12个市域成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量。结果: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市域之间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种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有不同的表现;自我的刻板性在受教育程度这个背景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种差异在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间有不同的表现。结论:受教育程度(而不是性别、家庭来源)是影响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和自我的刻板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是影响自我的灵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省域居民自我刻板印象,采用特征形容词评定量表测试了2610名甘肃省域的城乡居民,结果发现:城乡、受教育程度、年龄组在自我刻板印象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但性别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城乡居民在宜人性高分特征、认真性高分特征、外倾性高分特征、开放性高分特征、神经质高分特征及神经质低分特征等方面差异显著;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居民在文化特征、神经质低分特征和开放性高分特征等方面差异显著;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宜人性高分特征、认真性高分特征、外倾性高分特征、外倾性低分特征、文化特征及神经质低分特征等方面差异显著。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特定文化背景下区域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张明园等于1987年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对甘肃省不同区域2667名城乡居民的生活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5%的甘肃省域居民在这一年中经历了较多的积极生活事件,约18%左右的居民遭遇了较多的消极生活事件;(2)甘肃省区域居民的生活事件居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工作量明显增加、入党入团、结婚、子女出生、收入显著增减等;(3)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各不相同;(4)甘肃河东河西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基本一致;(5)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基本一致,而高中及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河西河东城乡居民生活事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张明园等于1987年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对甘肃省不同区域2667名城乡居民的生活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5%的甘肃省域居民在这一年中经历了较多的积极生活事件,约18%左右的居民遭遇了较多的消极生活事件;(2)甘肃省区域居民的生活事件居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工作量明显增加、入党入团、结婚、子女出生、收入显著增减等;(3)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各不相同;(4)甘肃河东河西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基本一致;(5)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基本一致,而高中及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居于前五位的生活事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吴愈晓 《社会》2012,32(4):112-137
一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最近甚至开始出现女性超过男性的趋势。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本研究探讨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并着重检验影响教育获得的各主要因素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性别不平等存在城乡差异,农村户口居民的性别不平等程度高于非农户口居民;第二,父亲的职业地位指数(ISEI)或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低,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第三,兄弟姐妹人数越多的群体,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最后,不同教育层次入学机会的性别不平等程度也不相同,教育层次越低,升学机会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笔者认为上述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模式来源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父权制观念或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认同感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6-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关于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发现这20年居民休闲时间不平等现象与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的休闲时间差异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间越长,休闲时间越短;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时间越短,休闲时间越长.群体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带来时间经济价值的不同,从而导致休闲时间的不平等以及收入的不平等,而收入的不平等又进一步加剧休闲时间的不平等.另外,受教育程度低群体的休闲时间主要来自于无业群体的非自愿休闲,从而拉大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休闲时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洪岩璧 《社会》2010,30(2):45-73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族群(民族)分层的文献,认为有必要把“民族”纳入到中国的市场转型和社会分层理论框架之中,并从教育获得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影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地域区隔、职业结构(阶层)、文化差异和国家政治进程(政策变迁)。基于对2004年中国西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作者发现:(1)基础教育阶段入学的族群差异主要由城乡差别和阶层不平等造成,族群不平等已不显著;(2)少数民族子女高中升学概率依然显著低于汉族,其原因部分在于城乡、地域和阶层因素,部分在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差异(如语言环境)等因素;(3)与汉族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模式不同,少数民族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承以资源转化模式为主,从而影响了不同族群在教育扩展中的获益程度。总体而言,虽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教育获得仍显著落后于汉族,但其教育不平等更多地来自城乡和阶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池大红  张岩 《求是学刊》2014,(1):134-140
探究人的悖论性存在状态、展示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是米兰·昆德拉挑战自我的确定性本质、解构绝对主义的一个尝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这一尝试的力作。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体现了自我悖论性存在的两种方式,即横向坐标轴上不同自我同时存在的矛盾性和悖论性,以及纵向坐标轴上自我探寻中行为结果对行为意愿的否定性与嘲弄性。昆德拉认为,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悖论性状态是现实世界荒诞感和人的精神世界复杂性的体现,相对性与模糊性则是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人对于自我的认识永远处于"无知"和谬误之中。  相似文献   

9.
肖琴  王婷 《社科纵横》2022,(5):76-83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女性生育多胎意愿。研究表明:女性收入与多胎生育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随收入的上升,收入与生育多孩意愿正相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与生育多孩意愿呈负相关;结合女性的工作时间和行业性质,周工作时间较短和处于教育行业的女性具有更强的生育多胎行为;女性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家庭收入以及一孩的性别等都会对女性生育多胎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谢舜  魏万青  周少君 《社会》2012,32(6):86-107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库,对政府转型下的宏观税负、民生财政支出和地区收入差距等与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1)宏观税负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影响;(2)总体而言,政府公共支出增进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3)从公共支出结构看,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对于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效应,政府用于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效应;(4)科教文卫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对市民与外来人员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991~2005年中国分省数据,根据Joel L.Horowitz(2004)和Henderson et al.(2006)半参数面板模型估计法以及Hubler(2005)非参数广义矩估计方法,构建动态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刻画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因素对消费影响的动态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显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体呈现双峰波形。  相似文献   

12.
陈婷 《社会工作》2009,(2):53-54
根据2006年厦门市居民调查的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居民政治参与的各因素。进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水平都对居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了两性在政治参与上的差异,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即人力资本的差异是造成两性政治参与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沈本秋 《太平洋学报》2010,18(12):29-35
全球化时代,随着美国文化的全球扩张,出现了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全球文化出现了美国化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又有文化多元化现象的存在。本文运用文化的层次结构对美国文化全球化进行分析。通过物质文化(表层)、制度文化(中层)和价值文化(深层)这三个层次结构的分析,发现在物质文化层次美国文化全球化程度最深,制度文化层次美国文化全球化程度次之,而价值文化层次美国文化全球化程度最弱。因此导致了物质文化层次全球文化美国化或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表象;而在制度文化和价值文化层次出现了全球文化多元化现象。正是由于美国文化在不同层次上全球化程度不一致,在借鉴和接受美国制度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出现了制度文化层次的美国化与价值文化层次的本土化不相符的现象,导致了文化和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14.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易寒 《社会》2008,28(3):180-204
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选民普遍冷漠的情况下,居委会换届选举依然实现了非常高的投票率?通过对上海市2006年社区选举的考察,我们发现高投票率与一人多票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家庭而非个人是最基本的投票单位,通常一个家庭只有一名成员亲自投票;另一方面,无限制的委托投票赋予了社区积极分子事实上的“复票权”。这种局面实际上是政府、党总支/居委会、积极分子和选民共谋的结果。与村民自治相比,城市社区选举之所以缺乏活力,关键在于村委会选举以分配性利益为基础,需要选出“当家人”;而居委会选举以维持性利益为基础,只要选出“守夜人”。居民的政治冷漠实际上是由社区的利益结构所决定的,而社区选举的制度安排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冷漠。  相似文献   

15.
江苏率先建成高教强省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放 《阅江学刊》2010,(1):65-69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二是建设若干高等教育强省。江苏省作为在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先的省份,应该率先在全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省。为此,新世纪的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该是调结构、强内涵、保质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终身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通过回顾国内外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立法实践的历程,重点介绍我国终身教育(或学习型社会建设)立法进程,结合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实际,提出有关学习型社会建设立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