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我们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很多,但大家把钱捐出来后,钱用在什么地方的透明度不够,伤害了一些慈善捐赠者的热情,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这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8日表示,要进一步对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进行规范,积极引导推动慈善的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2011,(3):52
现在我们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很多,但大家把钱捐出来后,钱用在什么地方的透明度不够,伤害了一些慈善捐赠者的热情,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这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8日  相似文献   

3.
公信力是维系慈善组织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也是决定慈善组织筹款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根源于慈善组织的公益性,社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透明性是判断慈善组织公益性的标准。在我国,慈善组织的天然公信力依附于国家公权,慈善组织的行政化、私益化、营利化、专制化、秘密化、垄断化倾向明显。其背后既有历史传统原因,也有管理体制原因,还有法制不健全原因。增强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应当从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组织内部运作机制两方面入手,并通过健全慈善立法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刘一 《社会工作》2010,(7):11-13
我国慈善组织捐赠监管现状、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第三部门,慈善组织经过几次重大自然灾害,逐步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肯定成绩的同时,缺失之处仍然存在。如“中国母亲”胡曼莉被美国妈妈联谊会上告、“天使爱心妈妈”付广荣的泯灭、红基会前志愿者马军书截留善款、农夫山泉因假捐赠质疑诉媒体名誉侵权等事件被不断披露,反映出其捐赠监管存在的普遍缺陷。  相似文献   

5.
我国慈善组织捐赠监管现状、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第三部门,慈善组织经过几次重大自然灾害,逐步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肯定成绩的同时,缺失之  相似文献   

6.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善组织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公信力则是每个慈善组织的生命力。提升公信力不仅是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前提,而且是其健康发展的需要。结合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标准,文章分析了造成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并就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向勋宇 《社会工作》2011,(11):55-56
郭美美事件把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风口浪尖,各种慈善事业接二连三地发生问题,使得人们开始质疑中国的慈善事业,给其公信力画上了一个大问号。到底有多少慈善机构实现了自身的宗旨帮助有需要的人?很多人开始在网络上号召停止给慈善机构进行任何捐赠。这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对于中国各方面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社会组织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这不仅损害了社会组织的公众形象,更阻碍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困扰社会组织发展的各种问题,需要整体性、长效性地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为此,借鉴企业品牌建设较为系统成熟的理论方法,在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强调品牌化发展,以"五种力量"、"4Ps"等营销策略等为基本方法,能够为社会组织公信力提升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制度层面影响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原因分析慈善行业组织管理松散。目前,国内慈善组织从成立以来就是一个松散性的行业组织,从横向看有慈善总会、红十字总会、扶贫基金会等官方半官方的行业慈善组织,有企业家、明星慈善基金会;从纵向看每一个行政区域都有相对应的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为自己的救助主体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层级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和指导管理职能,慈善机构之间不能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0.
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建设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营利组织”(non -profitorganization)即不是为了营利而从事活动的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独立运作、享有税法优惠但盈余不作分配的民间组织,且必须在法律所规范的权利、义务下,运用大众捐款与政府补助款、自我生产所得等,以产出其组织成立宗旨所标明的服务,使所服务的民众受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对城市社会公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社区公德正是塑造城市社会公德的前提。基于城市社区公德的主要内容,笔者以上海的社区公德现状为点,以我国城市社区公德现状为面,针对城市社区公德失范原因,提出城市社区公德建设应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人手,即外在完善城市社区公德建设机制,内在则强调提高社区成员个人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蔡政忠 《社会工作》2012,(9):12-18,21
公益信托是以慈善、文化、艺术、宗教或其他公益性质为目的的信托模式,因公益信托具有设立手续弹性简便与营运成本低的优点,较容易引导大众支持参与。但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同构型的机构募款竞争以及企业界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包装竞争,导致发展空间处处受限。本文先以老牌信托王国的英国开始探讨公益信托事业的历史演变,再参酌重视资本运营效益的美国模式,最后以信托业融入东方社会价值观的日本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国际公益信托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手法。相对于中国公益信托事业还处于萌芽阶段,除了不具英国有庞大民间财力可左右城市开发政策之外,加上人民过度依赖政府、信托法令不周全、中央地方政策冲突、领导过于重视经济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淡薄、非营利管理人才欠缺等等都让公益信托事业无法深入民心。因此本文以第三部门为视角,探索除政府、企业职能之外,对自然环境与文化资产保护该如何协助政府对公共利益观念的落实并因此创造可观的文化观光财。  相似文献   

13.
张进美  刘武 《社会工作》2011,(10):47-50
公民慈善捐赠作为国家慈善事业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当前各位学者除了阐述公民慈善捐赠行为的重要性外,还着重研究了公民慈善捐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学者们把研究重点落在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公民的慈善捐赠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公民做更多慈善捐赠"。  相似文献   

14.
赵新彦 《社会工作》2008,(22):29-30
慈善事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社会成员广泛而踊跃的慈善行为,要激发人们的慈善行为就必须首先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而人们慈善意识的激发是基于主体理性的自觉认知基础上的,为此深层次的慈善理念培育至关重要,特别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健康的财富观、人文关怀理念、社会责任感和“助人就是助己”的特殊功利观。  相似文献   

15.
慈善事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社会成员广泛而踊跃的慈善行为,要激发人们的慈善行为就必须首先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而人们慈善意识的激发是基于主体理性的自觉认知基础上的,为此深层次的慈善理念培育至关重要,特别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健康的财富观、人文关怀理念、社会责任感和助人就是助己的特殊功利观。  相似文献   

16.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长和壮大有其现实和理论背景。相较于对立的、漠视和依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中更呈现一种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任云兰 《社会工作》2012,(11):23-25
近代天津是一个瘟疫多发的城市,尤其是在水旱灾害频发的年份。瘟疫流行期间,天津市各慈善团体均致力于疫病的防治、控制和治疗。他们的善举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尤其是士绅倡导的防疫理念为近代公共卫生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市民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公益先行。作为一种非营利性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在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学者主要从公益事业史学、当代公益事业发展,包括公益事业政策法规、公益组织、志愿服务、企业与公益、宗教与公益等方面进行研究。当然,还有部分学者对国外公益事业也做了引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并不是探讨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问题,而是通过对上海市成立的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这个具有政府背景的社团,以此为个案,探索一条官办社团以走上一条自治化的道路,促进上海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