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保障即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使用信息技术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管理升级必将是未来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解决目前社会保障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技术、人才等问题,就需要适应政策变化,扩大系统覆盖面;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充分集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确保信息安全;体现"以人为本",向服务型系统转变。  相似文献   

2.
农村残疾人是社会保障重点群体之一。对案例中的行政村进行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残疾人享有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险资助、就业、教育、临时救济等方面社会保障措施对保障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某些项目的缺失,管理和服务不完善。建议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经费的投入;重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各项目的平衡发展;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发挥社区(村级)组织的灵活性,鼓励社会多方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残疾人是社会保障重点群体之一。对案例中的行政村进行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残疾人享有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险资助、就业、教育、临时救济等方面社会保障措施对保障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某些项目的缺失,管理和服务不完善。建议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经费的投入;重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各项目的平衡发展;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发挥社区(村级)组织的灵活性,鼓励社会多方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拯 《社会福利》2005,(6):42-43
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救助主体、救助客体、救助内容、救助方式等因素构成的有机结构或系统。这个系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即为功能。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找准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务必明确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对救助对象的保障功能。这是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初衷所在。较好地给予救助对象以切实的保障,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单项救助体  相似文献   

5.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孤保与低保的关系 相同点:同一体系。孤保是社会福利建设,低保是社会救助建设。无论是社会救助,还是社会福利,同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相同。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稳定,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促进经济发展,体现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而又薄弱的环节,随着藏区三大民生工程之一的"牧民定居行动"的持续有效推进,如何建设好藏区的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到藏区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地区的社会稳定。而社会保障建设中养老保障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整理,对藏区牧民的养老保障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分配形式,是满足个人消费的特殊渠道。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体现机会均等,平等分配;适度保障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保持有机的增长;争取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做到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适当分离等原则。文章论述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理论认识,包括以经济风险类型来划分制度体系的内容,建议在七五期间争取立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基本法(大纲)》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针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现状,通过国际比较提出了在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等方面与发达国家70年代还有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北京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昌勤 《学术交流》2007,(6):140-143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存在着价值同构关系,社会保障天然地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它符合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作为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与维系。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平衡器",是对"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维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滢 《社会工作》2009,(8):24-26
目前,我国政府正处于由“全能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电子政务的末梢系统——社区信息化建设也将更注重体现公共服务功能,如何消除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更好地体现公共服务功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平 《社会工作》2012,(2):56-61
建构一个内容全面、制定科学、标准合理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是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境外各国或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救助立法是建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受救助主体权利诉求以及法制建设的共同需要。这些立法的路径可以大致归纳为综合立法、专业立法、分散立法和混合立法四种模式。在对境外立法模式的比较、借鉴并考虑到目前影响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各种因素。建议采取分阶段立法,短期内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再专门制定《社会救助法》,最后制定统领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及民生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5.12"汶川地震以来,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在社会管理及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促进就业、整合行业发展、加速民生建设进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上,成为继市场和政府之外又一强有力方面。必将迎来快速发展春天。但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社会组织发展及其人才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各方努力,共同推进社会组织及其人才建设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服务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各地在民政部门牵头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低、运行机制不完善、实务不"实"、专业不"专"、发展不平衡等困境,创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可从知识培训、岗位设置、机构培育、本土化探索等几个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15.
陈滢 《社会工作》2008,(6):39-42
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谐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目标,利用互联网络及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现代化数字社区则对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实现居民自治的硬件基础;是实现管理有序的依托平台;它为完善服务提供网络资源;为实现文明祥和、环境和谐提供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6.
陈雷 《社会工作》2011,(10):42-46
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般而言,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必须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单就杭州市而言,其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做法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将专业社会工作融入城市社区建设;以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社区设立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将社工人才的培养纳入"党管人才,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部署,侧重以"存量提升"的方式解决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问题;以建立社会工作资格认证制度为突破口,逐步提高专业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水平。概而言之,杭州市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世颖 《社会工作》2008,(14):14-16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明确了社会工作人才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和谐社会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青岛经济开发区早在1984年就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但由于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以及适应本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笔者对开发区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并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晓燕 《学术交流》2012,(6):143-146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的核心理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充分和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衡量因素。在新医改背景下,"人人公平享有健康保障"成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推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而实现三项医保制度整合衔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下一步要重点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努力保障流动参保人员的就医权益,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整合经办资源,强化管理体制统一化;确定合理的筹资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振娇 《求是学刊》2007,34(4):78-83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尚存在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现有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制,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充分地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特殊纽带作用的考察,并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探讨了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