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不断拓宽舆情报送渠道,丰富舆情传输载体。社区民间组织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而举办的,它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不同居民的社会舆情信息,反映不同群体的观点意见。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的舆情汇集和传输功能逐渐显现,成为舆情传输的基层载体,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舆情疏导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舆情疏导的内涵功能,社区在实践中,通过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和动员社区参与力量,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和文明素质,打造鲜明独特的社区精神来实现舆情疏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委会以及其它社会组织是实施宣传和动员的组织资源,通常是围绕着社区建设的各项内容进行的。社区居委会舆情疏导工作则是通过宣传和动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情疏导的,从而形成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论社区居委会矛盾纠纷的舆情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矛盾纠纷的调解作了深人研究。舆情疏导是社区居委会矛盾纠纷调解的重要方式,是社区居委会把社区居民的现实舆情作为矛盾纠纷调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法来化解矛盾,从而最大限度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社区针对矛盾纠纷的舆情疏导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舆情疏导机制,将民间纠纷和基层矛盾解决在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条基本思路。本文在此背景下以社区居委会舆情疏导机制为研究视角,结合学理与社会实践,对其功能与结构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毕宏音 《社科纵横》2006,21(7):138-139
党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保证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畅顺要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六点特性:首先,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原则性;其次,重视实践性;第三,强调科学性;第四,掌握理论性;第五,力求创新性;第六,注意保密性。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毅 《学术交流》2005,(10):131-135
“舆情”为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这对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舆情汇集工作,不仅要明确获取舆情的基本渠道,还要密切关注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舆情可能表现出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加工,以辅助相关决策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区居委会作为矛盾纠纷调解的基层组织,经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比较典型的舆情疏导方法。社区居委会针对社区内存在的政府与居民、物业与居民、居民之间、居民家庭内部和居民与其他组织的矛盾纠纷,巧妙运用舆情疏导的具体方法,对于维护社区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区居委会作为矛盾纠纷调解的基层组织,经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比较典型的舆情疏导方法。社区居委会针对社区内存在的政府与居民、物业与居民、居民之间、居民家庭内部和居民与其他组织的矛盾纠纷,巧妙运用舆情疏导的具体方法,对于维护社区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08,23(1):132-135
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也就是维护和创造一种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从舆情研究的角度来看,社区的稳定与安全是影响舆情的重要因素,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舆情疏导功能,对于人民群众来说,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是实现舆情疏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6):138-140
高校舆情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渠道,两者联系紧密。高校舆情既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公共事务发展,又影响社会网络信息管理。对此,高校需要源头防范,建立舆情工作管控体系、应势而动,掌控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多措并举,及时化解舆情风险,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12.
民众社会生活状况是舆情产生的基础,民众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是影响舆情的中介性社会事项,民众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居民实际问题是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状况、改变中介性社会事项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感受疏导舆情,是居委会舆情疏导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委会以及其它社会组织是实施宣传和动员的组织资源,通常是围绕着社区建设的各项内容进行的。社区居委会舆情疏导工作则是通过宣传和动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情疏导的,从而形成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王玉 《学术交流》2013,(5):53-57
近年来,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愈加引人注目。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情绪、态度和看法,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实施网络舆情信息制度化。应采取的策略为:根据舆情演变规律,在事前的信息搜集、事中的信息分析和事后的信息归纳整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网络舆情的引导和信息技术控制;纪检、监察、司法、安全等部门密切协作,对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利益表达诉求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规制;塑造责任制度环境,形成从决策层、中层到基层的刚柔并济的治理路径;建立反腐倡廉网上信访制度,实现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以维护和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5.
舆情变动规律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来华 《学术交流》2005,(12):155-159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理解为民众在社会政治方面的群体心理活动。在本质上,舆情则是民众与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复杂体现。舆情的产生、变化和结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国家管理者“生产”或“管理”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包括各类政策、法规、制度、措施以及领袖形象和社会问题等诸多的复杂内容刺激的直接结果;从它的变化和结束看,舆情是随着刺激它产生的各类社会事项的变化和结束的情况而变动的。但是,舆情作为政治性很强的群体心理活动,它的变化和结束又有着自身复杂多变的规则和轨迹:舆情的主要持有者或主体本身的基本构成和政治素质,都会对他们的群体心理活动的具体情形产生影响;民众对过去的一个社会事项曾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部分地“残留”在他们对一个新的社会事项的心理反应之中。掌握舆情变动规律,对“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催生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蓬勃发展为广州社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家综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其中包括社区教育服务。家综在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教育服务有着天然的优势。找准整合切入点,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社区教育工作网络,引导家综积极融入社区教育发展大局,整合、利用以家综为代表的社区民间组织力量,为社区教育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利益表达的新形式,网络舆情一方面为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政者,在网络舆情处置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才会不断提高网络执政能力,逐步把网络打造成为人民利益实现的表达平台、政府执政的便民平台、权利与权力博弈的公正平台。本文对网络舆情影响基层政府形象塑造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理论与案例实证相结合的形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合理处理两者关系,妥善引导网络舆情,切实提升基层政府形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之一是社区被重视起来,这个词被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广泛接受,甚至已被当作标签贴在城市基层社会的公共管理事务、公共服务乃至某些交换活动中。在社区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从根本上说,街道行政辖区或居民住宅区不能简单等同于社区,城市基层工作不能因冠以“社区”,即可变成社区工作了。事实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城市基层工作的特点,有不同的居住区人员的构成方式,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制度及其体制。不同经济制度及其体制下必有相异的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方式。在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群体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情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虽然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就形成社会认同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行为而言,舆情研究为了解社会成员思想状况进而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研究大学生群体舆情的发生及传播特点,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结合起来,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意识形态要求以及倾向性思潮来从整体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根据微观对象的情绪、言行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立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20.
预防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难题。利用大数据,改进传统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方法来应对邻避效应,帮助社区居民缓解对环境污染的抗争情绪,建立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与路径。社会工作扎根于社区,搭建社区线下数据平台和网络线上数据平台,收集、分析、预判社区居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态度、行为反应,挖掘社区舆情信息,捕捉居民心理状态,为服务对象开展点对点的情绪疏导、困难帮扶、社区反馈、微治理、网络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制定精准关顾策略,达到预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