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仲杰 《社会工作》2011,(22):39-41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目标的明确,社会工作专业的地位及功能越来越凸显。同时,全球化的现实使得国际间的交流和学习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成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那么,如何通过专业与英语相结合的教学相长来达到专业学习拓展和深化的目的?笔者根据讲授社会工作专业英语及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及其实践,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荣志 《社会工作》2009,(12):13-15
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环境不完备的背景下,N学院社会工作系以国家政策背景为依据,充分挖掘本地潜力机构,开展专业实习多年,实习课程体系已初具规模。本文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的形式、手段、效果,分析实习机构的适合性,为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的农村,生活着社会中最大量的弱势群体——农民,发生着当前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心之一。高等农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将专业发展特色定位为农村社会工作,把自身打造成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农村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发展特色的培育,需从专业价值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朱爱华 《社会工作》2008,(17):60-61
2006年6月,在学院首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之际,作为专业早期发展的亲历者,我内心无限感慨,当时就写下这样的话:你们的学业、我的事业,还有我们的专业,彼此连接、互相交融。不能说我给予学生很多,也不能说我在专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多少成绩,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把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始终把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为专业发展倾注了太多的感情。这份感情浸润在专业的方方面面,对课堂的感情、对教材的感情、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感情、对学生实习基地的感情……自然也包括对《社会工作》这本专业刊物的感情,一切与社会工作专业有关的人、物,都让我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实践历程,认为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有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技术,从业者试图在传统的体制内嫁接该专业。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实习生所处的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提出自我赋权的理念,并从个人、人际、社区或政治三个层次分析实习生面临的处境,并进一步提出实习生可以通过自我赋权的途径克服其所处系统的局限性,以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本质?近年来,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视角。而“本质”作为一种反思性认识,需要人们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不断的批判和反思。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福利性、制度性、专业性的助人活动。正是这种专业本质的存在,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7.
范召全 《社会工作》2010,(15):39-39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地震、洪灾、旱灾、雪灾给人类带来极大损失。灾情的出现,对社会工作的专业需求也愈发强烈。洪灾后,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灾区工作,这是社会工作者在理论和实务中需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文君 《社会工作》2008,(22):19-21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鉴于国内社会工作专业与实习相关的教学模式研究存在忽略“教学”,并局限于机构,缺少对学校教学关注的现状,笔者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与实习相关主流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教学参与及教学目标任务上的优势,构建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取向”教学模式。文章不仅对该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还重点阐述了该模式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并进一步提出了该模式的保障条件,该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实习学生知、觉、行合一的实习目标任务的达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实习的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实习。社会工作实习是促进学生获得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必要手段。实习有别于课堂的知识传授,通过实习,学生有机会接触未来可能的服务情景,进而学习运用知识和技巧,所以实习既有社会工作实务的特性,又有教育的取向。在实习中,学生不仅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发展新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意识和自觉,积累实务经验,提高专业能力,获得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笔者在2007年7月初争取到YYII企业社工实习的机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习。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社会服务需求市场的逐步形成,社会将迫切需要大量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专业教育体系要积极回应这一需求,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优化教学过程等,促进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方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教育是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经历了10  相似文献   

16.
李同 《社会工作》2011,(20):15-18
社会工作助人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专业关系直接影响助人实践的成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对专业关系有比较细致的研究和相对详尽的实务原则,现阶段的本土性社会工作则由于本土文化、专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在实践中对专业关系的把握需要注意自身的特点。高度情感卷入、有条件的接纳、案主自决的适当介入和时间上的延展性构成现阶段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专业关系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对这些特点的总结、理解和把握将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制度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属性是"助人"。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就应以培养学生的助人能力为根本,而实践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课《社会行政》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相关的探索和探讨,藉以促进"服务学习"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更加全面地契合。  相似文献   

19.
朱凯  古学斌 《社会工作》2023,(5):23-40+105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工作世界面临着大量的问题,迫切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基于此种背景,笔者在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广州A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A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背景、条件及现状,并由此对企业社会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笔者认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中是一个支点的角色,它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平衡、协调。作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但是当前企业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低,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