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文件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高素质专业人员,对于发现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多维度分析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新农村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受不可抗御的自然风险之约,又受土地、经营规模、社会传统的限制,是一个弱势产业。在新社会,依靠农业的积累,为发展工业积累资金。基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和一直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创新》2007,1(6):17-20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旨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预示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相似文献   

4.
姜胜洪 《社科纵横》2007,22(8):34-3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农民的舆情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本文用舆情理论,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舆情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一生心系中国的农民、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以他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建国后带领广大农民积极探索的党在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有关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的研究呈现活跃之势。本文拟就此研究状况作一梳理,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唐斌 《社会工作》2008,(9):10-11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往往习惯于在事发末端运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社会稳定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建立长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在具体操作上,也总是由政府执法部门冲在第一线,用行政化的方法和手段来管理社会,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实践表明,这种“重打轻防”、“政府包揽”的治理方式虽能产生一定的短期效应,但往往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7.
张涛 《社科纵横》2007,22(7):30-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典型示范,创新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揭示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这三种形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联结的纽带;“管理民主”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巩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充分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教育必须先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要把教育科技事业与思想道德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实施,使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同步提高,为农民自身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先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融合起来,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小平 《探求》2006,(2):16-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对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民素质以及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7):16-20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使社会运行不顺畅。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加大农村发展的力度,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差距。实现现代化,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加快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刘志红  王胜 《社会工作》2009,(16):23-25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在新农村建设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改革途径,以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师转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全胜 《社会工作》2008,(20):40-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从事企业基层工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这些在企业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尤其是刚就业的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失衡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工作者S的个案,全面了解了案主心理失衡的原因,采用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和小组的专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和干预,不仅帮助案主解决了他在工作中的心理失衡问题,同时也为预防其他员工此类问题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李翔  安招 《社会工作》2011,(16):91-93
进城农民工子女陷入“被污名化”的困境,是当前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及其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引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污名化研究,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觉地接受和适应这个社会并最终被这个社会接纳的理念,有助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和人格修养,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高钟 《社会工作》2012,(2):8-12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由权力社会进入民意社会,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更关心社会公平与正义,利益分化导致各类社会问题集中的突显出来。由此引发了中共中央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的社会工作专业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企业社工因为关系到企业这一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关系到数亿劳动者与企业主的和谐共处,并因此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故得到了学界与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本土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企业社工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社工专业同仁与社会各界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随着机遇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挑战是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职业依归。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后,大批四川籍灾民外出打工谋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在打工地的社会适应状况。统计分析表明,外出务工灾民普遍存在经济、生活、心理等层面适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工作可以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层面,通过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社区动员、政策倡导等方式,帮助提升外出务工灾民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后,大批四川籍灾民外出打工谋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在打工地的社会适应状况。统计分析表明,外出务工灾民普遍存在经济、生活、心理等层面适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工作可以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层面,通过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社区动员、政策倡导等方式,帮助提升外出务工灾民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D市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如何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有主体性的"市民化"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境,并认为"市民化"的重点是在日常生活的互动场域中,同时社会工作的赋权将对其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以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是解决农民工主体性"市民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唐鸿铃  齐芳 《社会工作》2012,(11):77-79
作为"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对社会工作支持有新的利益诉求。社会工作可以从制度、社区、企业、家庭等层面针对该群体从不同角度提供最直接、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