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外来女工在车间和宿舍的生活体验之叙述,指出车间内的主、副制度和空间位置对女工的影响,并指出宿舍是车间空间政治的一种延续。同时,宿舍和车间的空间政治能重新锻造外来女工的习性和兴趣等。  相似文献   

2.
陈蓓丽 《社科纵横》2009,24(5):54-55,62
具有外来人口和女性双重身份的外来女工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借助叙事理论分析外来女工在全球化工厂劳动过程中的状况,提出生存、抗争和未来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是探讨外来女工城市生涯的重要概念.对北京市外来女工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就业层次低、 经济压力大,职业前景差、 城市生活难,社会支持薄弱、 社会资本匮乏以及群体文化模糊、 地位评价消极等构成了外来女工生活世界的表层图景,也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一般因素.而对访谈资料的深入分析则发现,传统性别规范和国家排斥性政策才是外来女工生活世界的深层结构,前者通过作用于教育机会获得、 职业素养累积和职业地位提升而阻碍其职业发展,后者通过户籍管理制度、 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城市规划和人才政策限制了其公民权利,二者共同作用构成其融入城市的根本障碍.因此,只有从主体和结构两个方向着力,根本重构外来女工的生活世界,才可能真正实现其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抗逆力视角研究外来女工,探索她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应对之策,以及在此过程中她们的成长和收获,从保护性因素的角度来理解外来女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抗逆力视角研究外来女工,探索她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应对之策,以及在此过程中她们的成长和收获,从保护性因素的角度来理解外来女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可 《社会》2016,36(2):58-76
通过对民国时期劳工宿舍建设的制度环境和实践进行梳理,本文发现,追求建设现代国家和改良社会风俗的政府大力倡导劳工宿舍建设,希望借此推进国家文明化进程;同时,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企业家也积极探索在宿舍空间教化现代文明新人之路。然后进一步以天津东亚毛纺公司和重庆民生公司两家模范企业的劳工宿舍为代表,探讨了其中的劳工教育、群体团结和劳工自治等议题。本文发现,在积极的制度环境下,一些模范企业的劳工宿舍作为劳工教育的试验场,成为孕育群体团结的文化空间和培养现代公民的自治空间。民国时期的模范劳工宿舍为思考如何突破当下“宿舍劳动体制”的困境提供了帮助,为探索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的劳工居住空间建设开启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宿舍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宿舍作为学生的重要聚集地,理应成为学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正是在此背景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宿舍管理人员深入调查学生宿舍生活现状,通过多方面举措强化宿舍的思政育人功能,显著提升了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笔者以天津中德技术大学为例,就如何加强高校宿舍思政育人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下岗女工的基本情况,女工下岗后的心态与行为,再就业的现状与取向。作者指出,导致大量产业工人特别是女工下岗主要是因产业结构优化形成的“结构性失业”,使原体制的隐性失业显性化。下岗女工由于自身观念、素质、技能等原因,虽然再就业心情迫切,但真正落实尚有一定难度,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技能。文章认为,发展社区服务是下岗女工再就业的重要途径。个人、社区、政府应“三管齐下”,为发展和完善社区服务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专职妇委干部,由于工作的需要,也由于我接触妇女问题较多,我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不久以前,我学习了列宁《论苏维埃_共和国女工运动的任务》一文,对许多问题,似乎心里亮堂了。列宁的这篇文章是1919年9月23日在莫斯科市非党女工第四次代表会议上的演说,当时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根据当时面临的实际情况,列宁指出了取得政权以后女工运动的方向。列宁指出:要彻底解放妇女,要使她与男子真正平等,就必须有公共经济,必须让妇女参加共同的生产劳动,这样,妇女才会和男子处于同等地位。列宁所指出的这些原则,怎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呢?  相似文献   

10.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外化于宿舍空间的生活作风、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等。宿舍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基地,在大学生“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要在宿舍度过,这使宿舍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际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观的形成都与四年大学期间宿舍文化的熏陶有很大关系。大学生的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娱乐爱好、职业志向、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受宿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兴花  王勇 《社会》2019,39(3):123-153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劳工输出形塑了一种资方与劳方之间的剥削关系。基于中国赴日劳工的案例,本研究借助“跨国生产政治”的分析框架探讨这种剥削关系的形成机制。雇主和移工围绕加班工资展开博弈,而外劳制度对移工权利的限制及其赋予雇主的权力、不同国族移工的竞争以及跨国劳务中介的选择性庇护,使移工无论反抗还是消极服从,都可能面临加班福利缩减、加班机会丧失甚至工作丢失的困境。这种跨国生产体制具有“市场专制”性质,而外劳制度限制、资方对外劳制度缝隙的利用、全球过剩的劳动力市场、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体制共同体现了国际合同劳工面临的跨国生产政治,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强制剥削再度出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星 《社会》2011,31(1):200-222
劳动过程是一个加工原材料的生产性转化过程,在其中实现了劳动与技术的双重转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通过劳动政治这一概念将生产体制与技术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勾连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多关注技术对劳动的殖民,对于劳动政治与技术形成复杂的互动过程鲜有触及。技术形成可区分为物化技术选择和技能生产两个面向,不同的劳动政治类型能够规制技能生产的路径走向,进而影响物化技术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与此相关的技术形成政治经济学是解释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石智雷  刘思辰  赵颖 《社会》2022,42(1):88-123
本文旨在从劳动过程的视角,将不稳定就业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和企业访谈案例,结合广义倾向值匹配等方法进行经验论证。本研究梳理出不稳定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经济转型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研究发现,在资本积累及劳动过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及其不稳定就业现象。资本通过控制农民工就业流动而达成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目标,无需承担劳动者的再生产成本。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不稳定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民工个体的工资水平,但是不利于其家庭成员随迁。这种资本积累方式的隐蔽性在于,所谓的农民工流动自由其实是雇主通过掐尖式用工以保证资本的利润率。不稳定就业不会提升农民工的群体性收入,反而强化了群体内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备受关注。农民工维权的道路异常艰辛,劳资冲突的形式复杂多样,双方博弈的结果令人堪忧。在寻求解决冲突的路径方面,工会组织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工会作为农民工维权载体的可行性论证中,工会的内涵揭示其保护工人权益的本质,彰显其壮大工人维权的力量。深入剖析现代西方工会职能,在批判中借鉴,在发展中重构我国工会运行机制,相信我国工会组织在制度创新中一定会成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缓解劳资关系紧张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回归分析,试图检验在市场转型下的企业制度和社会环境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年限、本企业工龄等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和性别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制度中的工种对工资有显著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性。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对工资没有显著影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缺工情况同样如此。社会资本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由此认为,农民工的工资是处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一端,是高度市场化的,缺乏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或晋升机制,也少受劳动力市场用工情况变化影响,没有地区性差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刚性的低工资。  相似文献   

16.
周泽鹏  肖索未 《社会》2022,42(4):104-133
通过对A青年空间的案例研究,本文力图呈现制度性个体化背景下中产阶层北漂青年所经历的双重生活。在高度竞争性的制度环境中,北漂青年一方面形成了适应功利型人生模式的奋斗自我,另一方面却对制度化的生活感到怀疑和失落,在制度依赖与自主需求之间挣扎。在青年空间中建构社会交往成为他们探寻“本真性自我”的方式。然而,青年空间中的社会交往以“反日常”为前提,本真性自我的建构往往成为一种悬置性体验,并且悖论式地遵循着制度化生活的逻辑。本文反思了现有文献对中国社会个体化的讨论中功利型取向的“奋斗个体”范式,丰富了对个体化进程中当代青年生活处境与主观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红艺 《社会工作》2011,(20):37-39,42
企业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实务领域,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民工的重要路径。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将有助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企业社会工作可以在维权和协调劳资关系、协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与培训、营造有利于农民工的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农民工提供服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主要有"企业主动引入"和"政府购买服务"两种基本的推进模式,以及作为重要补充的"校企合作"、"社会捐助"等其他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疏理,从农民工总量规模、结构分布、对输出地贡献和对输入地影响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民工的总体性状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在总量规模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各调查的统计口径,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发布的农普调查数据,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已达1.3亿,此处数据不含随外出从业劳动力外出的非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经商者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长距离迁移占很高比例。农民工跨区域转移这种就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已有研究估计对GDP增量贡献在20%左右。从输出地来看,总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收入状况的改善,但也留下了数量庞大的留守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疏理,从农民工总量规模、结构分布、对输出地贡献和对输入地影响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民工的总体性状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在总量规模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各调查的统计口径,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发布的农普调查数据,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已达1.3亿,此处数据不含随外出从业劳动力外出的非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经商者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长距离迁移占很高比例。农民工跨区域转移这种就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已有研究估计对GDP增量贡献在20%左右。从输出地来看,总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收入状况的改善,但也留下了数量庞大的留守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