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自2002年成立以来,天津开发区雅园社区不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地方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笔者通过参与观察和对志愿者进行访谈,并结合自己在雅园社区一年  相似文献   

2.
2009年,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组织美、英、德、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25名志愿者,到三门峡市社会福利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催生了三门峡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之家等志愿服务组织的相继成立,拉开了三门峡市福利机构志愿服务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定志愿服务、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是志愿服务立法的基础.基于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立场,志愿服务立法中对志愿服务的界定应当摒弃组织性要求;基于广泛保障志愿者权益的需要,志愿者界定应当采取中义定位,并与注册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和登记志愿者的志愿者认可体系相关联;基于志愿服务法调整范围限缩以及与其他法律规范相衔接的原园,志愿服务组织界定应当强调其依法登记成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整体上存在着志愿服务机制不成熟、活动质量不高、力量分散、参与面不够广等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对我国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建议认真总结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验,并以此为契机,采取多种方式完善和发展志愿者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也逐渐丰富发展起来。当前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着农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低,"行政化"色彩浓厚,社会化水平低,制度体系不健全,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动摇,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和扶持,构建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农村社工指导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孙薇  张瑶 《今日辽宁》2014,(10):53-55
在丹顶鹤的家乡盘锦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以网络为联络方式的志愿者团队,名叫盘锦网络文明志愿服务联盟。这支队伍于2008年正式注册登记为盘锦市志愿者协会团体会员,现有网络文明志愿者oo群83个,包含盘锦正能量义工团、中国梦志愿者艺术团、红海滩义工联、盘锦城市达人、盘锦爱心部落等19个团体,有经常参与活动的实名注册志愿者218万人。盘锦网络志愿服务联盟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建设、市民素质、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社会大型活动等,积极加强品牌项目建设和网络志愿服务,搭建网上公益平台,实现公益供需在微信、微博、QQ群、飞信中对接,从办得到、群众欢迎的事情入手,积极开展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支教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开放性、流行性、快捷性和高效性的优势,为盘锦创建文明城市、打造爱心之城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韦朝烈  杨慧 《探求》2013,(5):44-54
本文揭示了广州市志愿者群体在职业、年龄、学历、政治面貌、户籍、婚姻状况、性别等方面变量的分布特征;展示了志愿者和市民对“志愿服务意义”、“参加志愿服务的动因”、“志愿服务的效果”、“应该加强哪些领域的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分析归纳了制约广州市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广州市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力东 《社科纵横》2014,(10):41-44
近年来,中国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志愿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然而,通过对浙江省乐清市的调研可以看出,中国的志愿服务工作在资金来源、志愿者组织登记注册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在资金扶持、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上为志愿服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志愿者协会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向常态化、规范化、项目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芹 《社会工作》2014,(4):22-29
转型期中国志愿服务组织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人数持续增加。志愿服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一系列独特而重要的功能,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化、制度化、日常化、持久化、专业化、网络化、全球化。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基本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可以进一步认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紧急行动、全力以赴,投身抗震救灾斗争。7月16日,共青团中央等部委对抗震救灾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员、团干部、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集体、抗震救灾英雄志愿服务集体和英雄志愿者进行了表彰。“应该对他们的精神给予国家最高荣誉奖励。”  相似文献   

11.
三大困境:第一,缺乏整体资源配置机制。目前,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日益高涨,众多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组织自发开展服务,很多志愿者组织甚至只通过网络开展活动,需要对全社会公众进行引导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相应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第二届"上海公益伙伴日"开幕。其中的社区志愿服务展区通过展示"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社工引领社区志愿者公益项目、社区志愿服务记录试点、推优评选表彰、体系建设展望"等五大版块的内容,凸显了上海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发展、创新探索、跨界合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志愿者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来增强社会整合的"集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能对公众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意识的深浅将导致行为走势的连锁反映,而有我利他的深层志愿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化。本文在对志愿服务意识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志愿服务意识的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志愿服务担负着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研究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推进的策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志愿者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来增强社会整合的集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能对公众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意识的深浅将导致行为走势的连锁反映,而有我利他的深层志愿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化。本文在对志愿服务意识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志愿服务意识的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16.
何涛 《社会福利》2014,(3):59-59
正甘肃省合水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将辖区划分为社会志愿服务、社区代办服务、精神养老服务、夕阳维权服务四个网格服务责任区,对辖区老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一是社会志愿服务。在社区居委会牵头引导下,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住宅小区为网格,由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社会青年志愿者、社区老年协会构成志愿服务圈,为老人提供定期、接力式的亲情服务,每天敲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紧紧抓住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这一难得机遇,着眼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参加四川省“社工人才百人计划”,招聘了五名社会工作志愿者到青羊区开展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5名社工志愿者在工作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方向,从点滴做起,逐步探索开展社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我慎重地在‘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志愿服务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起,我就决心努力做好这份工作……”,5名社会工作志愿者签订四川省“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志愿服务协议到岗工作已经6个月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社会工作志愿者的工作职责,积极探索着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方向,工作中他们思考着,探索着,他们有着很多自己的感受、心得。  相似文献   

18.
蔡晓珊  黄旭欣  张斌 《探求》2023,(4):112-120
公共服务动机是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提升青年志愿者的公共服务动机是新时期我国实现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广东省青年志愿者的调查,本文从决策吸引力、同情心、公共利益承诺、自我牺牲精神四个维度,对广东省青年志愿者的公共服务动机进行定量测度并探究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志愿者公共服务动机水平整体较高,志愿服务政策对青年志愿者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党员志愿者和学生群体具有更强的公共服务动机。基于此,应加大志愿服务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对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坚持党建引领,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激发公共服务活力,吸纳更多大学生党员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是丹麦社会福利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基本特点是 :历史悠久 ,拥有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和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 ;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 ,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政府是志愿服务组织的坚强后盾 ,社区则是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本文系统介绍和分析了丹麦志愿服务的历史、现状和特点 ,并简要分析了其对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荣 《社科纵横》2009,24(4):54-55,68
志愿服务活动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市民社会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民众的心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但是,人们对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及其逻辑关联在认识上尚存有分歧和缺憾。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反思和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